APP下载

教育现代化与教育观

2009-10-27张金龙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09年10期
关键词:主义思想发展

张金龙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努力奋斗的主要目标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现代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教育的目标、手段、方法、内容、管理、师资、教育环境等各方面的现代化。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首先必须实现教育指导思想的现代化。

教育指导思想又称教育思想或教育观。它是对教育的整体认识和根本观念。从学科分类来说,它属于教育哲学的研究对象。

从教育思想的结构来看,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在社会中,教育对社会与人有何价值?它对社会进步与人的发展能起多大的作用?是否应该对全民施以同样质量与水平的教育?教育培养的理想目标是什么?教育体系是否应和社会的各种系统密切结合,甚或与每人的生活结合?结合到什么程度才能不打乱教育系统本身的结构与内容?在社会历史中,教育发展的规律有哪些?在学校与家庭中,应当怎样对新生一代进行培养?发展他们的哪些因素?最终要把他们变成什么样的人?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应选取何种知识?哪些知识对现在和未来更有用?怎样编织一种合理的知识结构,才能在有限的人生中更多更好更快而且更省力地使他们掌握这些知识?教育好坏成败的主要标准是什么?人生的学习发展规律是什么?

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中有许多问题表面上很简单,但具有不同教育观念的人(不管他是否明确地意识到)答案却不一样。教育实践中具体做起来,其方法和内容也各不相同。甚至每人所追求的目标也大相径庭。教育工作者的主要分歧集中在以下几个问题上:

一、什么是知识?它是一种信息,还是一种思想过程?观察和思维,哪个是学生认识的源泉?

二、什么是学习?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记住符号的意义,还是培养其在存在的环境中及时抉择?严格纪律与自由气氛哪种对学习更有利?

三、教育的理想目标是什么?怎样才是全面发展的人?为什么要进行教育?教育应首先为人的发展服务还是应首先服从社会的需要?未来“好的”社会是敬业乐群,各得其所,还是应互相竞争?

四、应当通过何种途径,才能达到教育的目标?公正与效率,哪个应放在首位?为什么?

之所以有这些分歧,根源于教育的复杂性质。教育是一个系统,是与社会、家庭、人生密切结合的开放的不断运动变化的社会子系统。教育不仅是科学,同时又是一种哲学与艺术。科学可以经事实检验而最终取得公认的意见,但哲学却是价值的判断。由于每人的阶级利益和人生观不同,判断是非的标准就很难一致。而教育上升到一种艺术境界,标准就更难说清。所以有人说,人人都有自己的教育观,不过有人能对此自觉地思考,而其他的人不自觉而已。

明确上述原因,即可理解我们身边许多颇有争议的问题在现实中何以久悬不决了。诸如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错误倾向多年难除,读书无用或读书至上的论点反复流行,教育效果少慢差费,教育经费与国民经济生产总值之比例增长缓慢等等,均为教育之痼疾。其源盖出于各种教育观与现实之矛盾。

对教育思想传统的分类有理想主义、唯实主义、实验主义等。当代西方又有要素主义、永恒主义、进步主义、改造主义、新托马斯主义、存在主义、新行为主义、结构主义等。

教育目的、教育的最终产品、理想的目标是什么样的人?当代西方的教育思想流派中,实用主义的答案是:“培养讲求实际的、独立性、创造性强的负责的民主社会的公民”。要素主义的答案是:“培养有文化素养和高深智慧的专家和有严格训练的有文化守纪律的公民”。新托马斯主义的答案是:“培养有良知、有道德,于社会有用的基督徒”。存在主义的答案是:“培养自由、自主、自觉的品格崇高的人”。行为主义的答案是:“培养由教育本身训练出来的有教养和有能力的公民”。

为什么对教育产品的理解和要求有如此不同? 其因在于各流派的哲学和社会理论基础有所不同:实用主义奉行实用主义哲学和社会改良主义;要素主义奉行天才论、唯心论、复古主义、权威主义;新托马斯主义奉行宗教哲学;存在主义奉行存在主义哲学;行为主义奉行行为主义心理学。

那么通过什么途径与方法才能达到自己主张的教育目标? 这就牵涉到种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实用主义认为教育教学方法的关键是:①激发儿童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②开展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的活动。要素主义认为教育教学方法的关键是:①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②强调道德培养和纪律;③充分发挥教师的权威作用;④有严格逻辑的系统的教材。新托马斯主义认为教育教学方法的关键是:①提倡信仰;②强调精神直觉能力的培养;③依靠教会;④人道主义德育。存在主义认为教育教学方法的关键是:①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性、主动性;②辩证法;③提倡个人主义;④启发式教学;⑤个别教学;⑥互相信任的、和谐的师生关系。行为主义认为教育教学方法的关键是:①系统的、有逻辑的训练;②电化教学,大量运用各种教具;③激发学生的兴趣,主动性。

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以儒家为代表。其培养目标是“智”、“仁”、 “勇”的知行合一的知礼守法的君子。其理论基础是性善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培养途径是“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到宋以后发展成以主客观唯心主义(天理良心)为理论基础,以读死书为途径的教育,则对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起到抑制与摧残作用,引起自“五四”以来的民主变革。

新中国成立后的前三十年,培养目标是“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但由于缺乏系统的成熟的教育理论,“社会主义”、“文化”、 “劳动者”等概念难以厘清,所以随政治变化,教育摇摆性很大。到“文革”干脆成了无教育或乱教育。这除了政治动乱因素以外,与没有出现一位有权威的教育家,没有明确的教育思想也有很大关系。

马克思在一百多年以前,就曾对教育思想的几个核心问题做过精辟的论述。马克思认为,未来社会教育的培养目标,应是全面发展的人——自由的人,创造的人,和谐的人。自由、创造、和谐是全面发展的本质特点。全面发展的外部形态是德、智、体、美的平衡发展,是社会一切人的自由发展,是一个随社会发展而发展的长期的历史过程。这些论述不仅明确了未来社会人的发展标准,而且指出了实现目标的根本途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五十年来,发表了一系列优秀的经典性著作:《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教育的使命——面向21世纪的教育宣言和行动纲领》、《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等。这些著作中体现的现代最优秀的教育思想之精华已被世界所公认,推动了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其教育思想的一些基本观点如“教育机会均等”、“终身教育”、“走向学习化的社会”等已经和正在对中国的教育思想、教育政策和教育实践产生积极的影响。其中对21世纪未来教育所面临的挑战的研究和思考,以及对教育革新的多项建议,更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发人深省的典范。其中的一些展望未来教育的观点如“教育是更深刻更和谐的人的发展并从而减少贫困、愚昧、(不平等的)排斥、压迫和战争的一种主要手段”,“教育是对未来的一种关键投资”等观点对世界各国重视和发展教育具有积极影响。其他如重视德育、重视终身教育、关于人的发展的四大支柱(学知、学做、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发展)等理论无不对人们思想予以有益的启示。这些著作中体现的现代教育思想观点,是与马克思教育观相吻合的。

在“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而向未来”的正确方针指引下,新的教育思想——素质教育正在形成、丰富和发展。素质教育理论的主要贡献可以归纳为“三个统一”:一是要把培养优秀人才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任务统一起来,重视全体,重视提高民族素质;二是把群体培养目标和个体发展目标统一起来,重视因材施教,重视发展儿童的个性;三是把教育结果和教育过程统一起来,重视教育过程。素质教育的本质是重视全体,重视个性,重视过程,这使中国教育的根本立足点发生了转移。在教育内容和方法上,突出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突出了知识结构的精要,突出了良好素质的内化。使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如何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一,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的教育思想体系,是实现我国教育教学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任务。下面拟总结当代一些进步的、新的教育思想之要点,并与陈腐的教育思想相对照,列表说明二者之异,以供讨论。

猜你喜欢

主义思想发展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思想与“剑”
新写意主义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近光灯主义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这是一部极简主义诠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