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009-09-30

新课程·上旬 2009年21期
关键词:探索性创新能力意识

袁 杰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转变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我认为,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

一、培养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对自己所不了解的事物觉得新奇而感兴趣的一种心理,是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它表现为好动、好问、猎奇、新颖感强等特点。心理学家认为,当个体原有的认知结构与来自外界环境中的新奇对象之间有适度的不一致时,个体就出现惊讶、疑惑、矛盾,这就是好奇心的反应。好奇心是人类共有的心理特征,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生物需要,它源于对知识本身的兴趣。因此满足这种动机是知识的实际获得,它是一种重要的、稳定的动机。好奇心是创新的基础和源头。其在儿童身上表现得极为突出,因为儿童对新鲜事物特别敏感,有强烈的求知欲,一旦他们有了好奇心,就会产生强大的内驱力,使他们产生追根求源的念头。好奇心是包含着强烈的求知欲和追根究底的探索精神。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如何去探索、积累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呢?

(一)创设情景,诱发好奇心

根据教材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需要以知识和潜能为基础,而且需要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创新兴趣对创新能力的形成及发展有启动、导向功能。只有当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一种迫切探求新知的欲望时,他们的创新能力才能得以发挥。

阿基米德在沐浴时,得到灵感,发明了著名的阿基米德定理。沐浴本身就是一种特定的情景,所以创设特定的教学情景,是诱发学生发好奇心的有效方法。

(二)提问引入,激发好奇心

把结论性的问题改为探索性问题,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的探索性、创造性学习活动.教学目标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精神。而学生的探索性学习活动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精神的重要途径。在课堂教学当中应尽量避免以简单方式把“结论”告诉学生,而应根据教材内容,有目的地设计探索性问题或将教材中一些结论性的问题改造为探索性问题,引导学生探索、整理、加工、归纳、猜想、证明,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的探索性学习活动,从而让学生亲自感受结论产生、发展、形成的过程,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好的提问,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在教学中,教师根据课文内容精心设计,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能随便去思考,去解决问题,去提出新的问题,进而对课文学习产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好了这点,会事半功倍的。

(三)借助课题,引发好奇心

在语文教材中,有些课题本身就让人感到好奇,一看到题目,学生就又想知道课文究竟写了什么样的心理,教师借助这类特殊的课题,引发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是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意识的有效方法。

培养学生好奇心的方法很多,教师只要在教学中增强创新意识,做个有心人,坚持下去,学生的好奇心就会逐渐积累起来,进而激发创新意识。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要正确对待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好奇,这正是创新的萌芽,要多加呵护。

二、培养学生的求知欲

求知欲是一种探求知识的欲望。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是固有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对课堂活动的积极参与、对问题的积极思考和主动的探索上。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激发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是首要任务。教师应根据课文内容,在教学中不失时机地注重学生求知欲的激发和培养。

(一)引导质疑,调动求知欲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二)知识延伸,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上完一课后,让学生通过资料、上网等获取课文以外又与课文相关的知识,以扩展学生的知识。

三、培养学生的质疑感

质疑感是对所认识的事物感到疑惑,不很相信。有怀疑,便会对所怀疑的事物生疑、解疑,要充分利用“兴起于思,思源于疑”的道理。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离不开对学生怀疑精神的培养,引导他们经历“生疑——设疑——解疑”的思维过程是创新教育的需要,也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因此,在教学中,要根据课文的内容,注意巧妙设疑,以疑激欲,把主动性放手给学生,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一)借助教材,鼓励质疑

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培养学生追新求异的好奇心.好奇心是科学发现的巨大动力,是创新意识的显在表现。如果没有标新立异,追求新异的好奇心,就不可能产生对社会和人类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和创造。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提出新设想,并且对自己的设想和主张阐述理由,做出验证。

教师及时肯定学生敢于向教材挑战、善于质疑的精神,同时,引导学生结合故事的历史时期理解课文。这样,不但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质疑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提问解问,培养质疑

中国古语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语文教学中,启发学生围绕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提出问题,再联系上下文解决问题,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激发他们深入理解课文的欲望,养成质疑的习惯,对其终生发展十分有益。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要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去探求科学知识。教师在教学中要大胆突破旧观念、旧思想,要积极探索,不断学习新知识,敢于进行教法创新的实践、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文化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作者单位:四川省邻水县石永镇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探索性创新能力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心有所“属”,一“探”究竟——立体几何探索性问题的解法梳理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立体几何中探索性问题的“创新”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探索数列中不定方程的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