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生物教学中的科学史教学探究

2009-09-30胡向阳

新课程·上旬 2009年21期
关键词:科学史科学素养科学家

胡向阳

科学史是科学结论产生的过程。其中除了科学家的科学研究过程外,更重要的是这种研究过程中的实验方法和整个探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所以一个科学史的讲述其实是对学生从科学的各个方面进行的全面教育。结合新的教育理念,现就科学史教育谈下面几点。

一、明确科学史的教学目标

科学史的教学目标仅仅只是在讲述结论吗?很显然不是。一个科学史教学,我们要传授给学生的也不只是最后的结论和认识几个伟大的科学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传授给学生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有这样几点:1.正确对待科学的态度——实事求是。2.学会科学的质疑精神和创新精神。3.掌握一个科学研究的正确过程(即探究过程)。4.知道相关的知识和重要的实验技能。这些只是在科学史学习中基本的要求和目的。有了这些目的我们才能真正上好科学史。

二、围绕教学目标,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科学史教学的课前准备工作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工作。一般来说除了准备课文中讲述的实验外,还必须准备和它相关的实验,从而创造有利于学生灵活运用实验方法的环境。例如在讲述生长素的发现前,除准备了实验必备的多种胚芽鞘外,我还准备了一些幼芽。在讲述完整个科学史后,我要学生马上参照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的实验方法,来设计实验,用幼芽来说明根的向地性。这样的做法使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大大提高,也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既让学生加深了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又培养了他们的科学素养。除了要准备必要的实验外还要准备好引导学生完成整个探究过程的相关问题。例如在实验前应该做怎样的假设,设计怎样的实验来验证假设,预计会有什么样的结果,说明什么样的问题等等。

三、抓住科学发展的线索

科学的发展线索其实是一个正确结论得出过程。例如生长素发现中达尔文的实验只是对向光性现象的感性认识,并没有真正提出植物向光性产生的原因。在课堂上引入其他科学家的实验:1910年的胚芽遮光实验,1914年的拜耳实验等。有了这样一条科学的发展路线,一方面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到科学的发展规律,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同时对理想科学本质,尊重科学和科学家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都有重要的意义。在科学线索的寻找时注意不断设疑,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整理。例如“达尔文的实验其实是为后面的科学家提出了哪两个方面的问题?”等。这样以来就使得整个线索清楚起来。

四、注意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质疑是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前提。在科学史的教学中特别要加强这个方面的教育。在大多数学生看来,课本就是上帝,课本上说的一定是对的。所以,很少能有学生对课本上的内容发生怀疑。不是没有疑问,而是根本没有想过会有什么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特别注意对能在整个科学史讲述过程提出疑问的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鼓励能够提出问题的学生也是一个提高学生积极思维的好办法。同时也能打破学生心目中课本的神话色彩。这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科学史教学在整个中学教育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如何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充分挖掘科学史中的教育成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但只要明确了我们教育的目的,把科学的发展观和科学的认识观渗透在整个教学中,就使得科学史的讲述效益大大提高。

作者单位:西安高新一中

猜你喜欢

科学史科学素养科学家
科学史上十大革命性理论
——博弈论
人类科学史上的重大发明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如何在日记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假如我是科学家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与科学家面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