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2009-09-30

新课程·上旬 2009年21期
关键词:时空阅读意识

谢 平

摘 要:更新观念,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具备创新意识,不断提高创新能力;给学生预留创新的时空,结合教材;善于在阅读教学中设计有创造性的问题,引导创新;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语文 创新 意识 时空 阅读 作文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因此新时期的教师除了教给学生知识、培养学生的技能、教会学生做人之外,还应该成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主力军。因语文学科的特殊性,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更具独特的优势。所以,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那么,语文教师怎样才能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优势,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一、更新观念,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

语文工具性的特点及教者受应试目的的影响,使得语文教学常常走向概念化,统一化的模式。所以一名语文教师要从事创新教育,就必须要改变这种陈旧的思想观念和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的空间和创新的平台,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或许,有教者会因此而无所适从——语文不就成了任“鸟”飞的漫无边际的“天空”吗?教材、教学参考书还有用吗?其实,创新一词是创立与创造的意思。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会用与别人不同的思维方式,别人忽略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因此,引导学生创新不仅不会把学生引向一个毫无定论的境地,反而会提高他们正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具备创新意识,不断提高创新能力

教师这门职业本身就是一门创造性的职业,教师的劳动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千差万别且不断变化的学生,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是一门艺术,应当创造。为此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并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创造能力。首先教师要常教常新,善于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创造性的教学设计。语文教材中不同单元、不同课文有着不同的风格和特点,如果教师能根据教材的特点,设计出富有创意的教法进行教学,不仅能提高自身创新能力,还能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教师创新精神的感染,逐步增强创造意识,在教材迁移中树立创造性思维。其次要克服解决突发性问题的定势思维模式,提高自身的应变能力,创造性的解决教学过程中突发事件和学生提出的未预料到的问题,让创新思维的火花闪烁于你教学的全过程。

三、给学生预留创新的时空

从认知规律的角度,人的理解,发散到产生独到的见解,是一个递进的过程,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作为保证。但在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迫于完成教学的进度或希望内容面面俱到,问题一抛出,就迫不及待地进行点拨引导,学生根本没有主动探究的时间,也没有主动创新的余地。于是课堂教学在平淡中一帆风顺,但是丧失了应有的活力和灵气。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就要遵循学生的思维规律,应该给学生预留创新的时空。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气氛,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发挥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

四、结合教材,善于在阅读教学中设计有创造性的问题,引导创新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者的教学设计不能过于死板,问题设计不能过细,答案不能过死,要给学生留下发散和拓展的余地,这就要求教师要结合教材,有意识地设计有创造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创新,而且要允许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一位语文教师教《守财奴》,在讲授完课文之后,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以“葛朗台巧遇(或拜访、挑战)严监生”为题,进行一个片段的场面描写。学生思维马上被激活了,一个个成了编故事的能手,写出了一批有新意,又有生动细节的片段。有的写葛朗台送给严监生的礼物是纸做的鱼,而严监生则在空中比划个饼来还礼;有的写寒冬之际,葛朗台花最少的钱买件破棉衣,严监生则更厉害,在屋梁上悬挂巨石,自己呆在石下,吓得冷汗滚滚,以此度过严冬。……这个问题的设计和解决,不仅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的内容主旨,准确把握了人物形象及其典型意义,而且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得到培养。可谓一举两得。

五、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首先,引导学生联想,点燃创新的火花。笔者在以“回家”为话题的作文指导中,学生的思维始终走不出固定的模式,几乎千篇一律,将“家”理解为有形、能让自己感受温暖或没有温情的那个小家庭,要么写学子的回家,要么写打工仔的回家,或者是游子的归家,即便有个别学生想到了祖国的统一,将“家”理解为国家,或者理解为无形的家——精神家园,却只能泛泛而谈,没有新意,于是,我启发学生,将自己在生活中看见的、听见的、书上理解到的“家”,进行归纳与概括,看“家”还有哪些新的含义,学生经过思考,思维的大门打开了,有把“家”理解为地球的,希望我们保护自己赖以生存的地球这个“大家”;有把“家”理解为自己的十几平米的书房,不断在自己的“家”中汲取精神食粮;有把“家”理解为学校,班级或者社会,谈自己在集体中感受的温暖,或谈汶川地震中失去家园的人们感受到的来自各地的援助,重新回到了温暖的“家”;有的甚至把“家”理解为人间的真情,在物欲日益膨胀的今天,呼吁人们多一些纯真,少一些虚伪,回归真正的人;也有同学把生命的终点——死,当成幸福的“回家”;还有将自己目标看成一生不断追寻的“家”,……学生思维的闸门打开了,创新的激流一泻而下,溅起朵朵绚丽的浪花。其次,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敞开思维的大门。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果我们意识到,每一位学生都是爱因斯坦,爱迪生,每个学生的创新的源泉永不会枯竭,并适时的去引导开发,那么,语文教学将不再枯燥,我们的劳动才真正加速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进步。

作者单位:四川省犍为县罗城中学

猜你喜欢

时空阅读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镜中的时空穿梭
玩一次时空大“穿越”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