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当前课程改革之我见

2009-09-30

新课程·上旬 2009年21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物理改革

黄 坚

摘 要: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决定,是实现素质教育理念向素质教育行为迅速转化的催化剂,是使素质教育与改革形势加速合拍的强有力的动力机,是使素质教育真实地成为课堂教学的自觉行为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素质教育 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实践已有好多年了,从2001年5月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后,各地政府、学校高度重视,认真学习课改精神和理念,认真组织和培训。作为一线工作者,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感受和切身体会。下面本人仅从本学科(物理)出发,谈谈课程改革在实践中的一些体会,仅以参考。

一、课程改革实施的方向不容动摇

有人说,课程改革是素质教育得以实现的关键。然而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有时会发现由于种种原因,方向会产生偏折,甚至往回走。一个人会影响一个班集体,一个学校或一个集体会影响一个地区,长此以往,那将使一代人或几代人受到影响。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应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真正主导。倘若主导方向不对,那作为主体的学生怎么可能成为优秀的人才!然而在实践中一些教师有些抱怨,或许出于各种压力,不敢突破,心里没底……,但这些绝不能成为不实施素质教育的理由,这样会误人子弟的。当然有些教师的顾虑不是没有道理,毕竟来自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压力是客观存在的。除此之外,上级部门的宣传工作是否持久,这也很重要。有人说,实施素质教育首先是政府行为,这是不无道理的。因为素质教育是一次深刻的全面的教育改革,涉及到教育思想、质量观念、考试招生制度、课程教材、教育评价、师资队伍等方面的问题,不是仅仅靠学校校长和教师的行为就能完成的。所以作为上级部门不但课程改革方向不能动摇,而且应该尽早给学校和教师一些明确清晰的要求,包括教学目标和评价体系。同时上级部门要为社会、学校创造一个较好的外部环境,改变单纯以升学率为标准评价学校教育的做法,让学校和教师真正有实施素质教育的时间和空间。并让人们认识到除了上大学外,还可以有更多的选择,比如政府部门正在积极拓宽受教育的渠道并逐步建立终身教育的体系等。总之,在前期改革中特别注意政策的清晰度和长期性,切不可重蹈覆辙,前功尽弃。

二、课程改革不能流于形式,要落实在课堂上

素质教育的实施,多年来一直受阻,让素质教育更多地流于形式,特别是不能真正落实到课堂上。大家知道,课程改革是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和重大突破。只有课程改革真正落实到课堂上,使得每位教师在每一节课上都能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的高度去认识,应该是贯彻课改的关键,真正不让课改流于形式。要做到这一点,本人认为应从下面几方面着手。

1.突破学科的本位思想,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学习方式的改变。学习方式的改变是“学历”和“学力”的区别。现在的社会发展很快,人才竞争自然很激烈,只有具备终身学力的人才足以立身。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正处于各种学习方式的培养和形成阶段,对终身学习至关重要。只有教师突破学科本位的思想,不以学科本身的内容、结构为出发点,而首先考虑公民科学文明素质的提高,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才能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所以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要使学生成为全方位人才,就必须首先让教师成为全方位的人才。具体而言,新课程从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及专业情感等三个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①复合型的知识素质:既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又要具备较为广博的一般文化知识和教育学科知识,从而形成一种专业知识扎实、覆盖面宽广的知识结构体系。②全方位的能力素质:包括教育教学基本能力、交往和合作能力、物理观察与实验能力、运用物理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科研能力、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较强的学习能力等。③健全的专业情感:它包括不断完善的职业道德修养、全新的教育理念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等。

2.课堂是实施课程改革的主要阵地

课程改革除了思想上有高度认识外,还要落实于行动上,而课堂是真正实施的主战场。实施中有些教师是"心动"了,但没有实效的"行动",还是没有按新课程理念去教学,过分强调自身学科的内容、结构,惟恐自身知识体系不全面性,知识难度不够深,解题方法不够多,从而会对学生考试分数不利。这是重蹈应试教育的覆辙,在这里就不多说了。但有另一现象值得注意,课堂教学不能简单的形式化。就本学科(物理)而言,有些教师太注重课堂教学的模式化,过分强调科学探究的内容,而不太注意知识的传承,学科本身的体系显得有些凌乱,学生学起来好像什么都懂,又似乎什么都不懂,也就是所谓的“万金油”式学生,有点像美国以前的纯粹的渗透式教学,其实这是对课程理念认识的偏差。物理课程标准上这样说“物理课程应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模式……”,很显然课程标准只是说明不要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但并没有忽视知识传承的重要性。所以课堂教学一定要注意"科学内容"和"科学探究"的同等地位,不能顾此失彼。

物理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基本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等基本功的训练永远是物理课程的核心,也是我国物理教学的优良传统,舍此就谈不上什么科学素质教育。杨振宁先生早就说过,中美双方教育传统的长短是互补的,若将二者和谐地统一起来,在教育上就是一个有意义的突破。其实我认为杨先生的话就是现在课程改革的方向--素质教育。而所有这些认识只有得到思想上的统一和认可,才能很好运用到课程改革的主要阵地--课堂,因为只有课堂教学才是实施课改理念的最有效途径,但不能简单的模式化。

以上是本人在实施课改中的一些想法,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予赐教。

参考文献:

1.陆炳炎,王建磐主编.华东素质教育(教育的理想和目标).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赵凯华.在中国物理学会教学委员会第七届第一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报告(对当前物理教学改革的几点看法)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兴市河失镇常周初中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物理改革
只因是物理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我不是教物理的
瞧,那些改革推手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