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努力推进语文课改

2009-09-30陈彦青

新课程·上旬 2009年21期
关键词:全面提高教材素养

陈彦青

在语文教学中既要重“认知训练”,又要重“情感熏陶”;重“竞争”,又要重视“合作”,“合作学习”往往只注意到形式又要看效果。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变“竞争”为合作,注重培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从“封闭”走向开放,强化语文同各科教学的联系。

一、对“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解

所谓“以学生发展为本”就是把每一个学生当作教育的目的,确立和尊重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的个性特点,让学校的一切活动都为满足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的需要,并为此设计学校的课程体系,设计培养模式,设计学校组织管理机构和规章制度,努力造就学生全面而和谐的素质和鲜明的个性。

以学生发展为本,主要有四个方面的涵义:学生的发展是适应社会需要的全体学生的发展而不是部分学生的发展,是指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只重其智力的片面发展,是指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可持续的终身发展而不是只局限在学校当前的发展,是指学生有个性的发展而不是全部学生同一个模式的发展。从现代化教育的内容上看,应当是“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现行教育方针将其确定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则是全面发展。而在应试教育的阴影笼罩下,大多数学生是片面发展。认知与品德、情感相脱离,有才无德;动脑与动手能力相分割,也就是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对立;学校教育与社区进步相脱节,封闭式的教育难免培养出“书呆子”。教育内容的优化,是先进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在课程、教材乃至教法、教育渠道等方面的反映。以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为本,要开齐学科,上满课时,配全教师,选足教材,用活教法。社会是新活的,教材是呆板的,为了弥补教材的不足,要有理、有序、有效地引导学生到社区中学习新科技、新事物,吸纳新信息。课堂教学中不仅传递知识,而且更要注重情感、品德、能力诸多素质的培养。

二、课改的核心理念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这就要求教师摒弃旧的学生观,形成新的学生观

承认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应坚信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是可以获得成功的;承认学生是独特的人,他们不是单纯抽象的学习者,而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承认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教师不可以不顾他们的具体情况、条件和要求任意塑造和支配;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任何人不能代替他们读书、求知,不能代替他们进步。这样一种合乎时代要求的乐观的人性化的学生观,要求教师要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认识学生,要多几种标准来评价学生。学校的教育如能以每位学生的全面、全程、个性发展为本,则学生就能成为祖国建设的未来,成为社会进步的希望。

三、从轻“情感熏陶”到“知”“情”统一,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是要既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又要注重培养和提高人文素养。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实际活动,它的主旨应该在于让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以求能自动产生一系列问题,引起深入研究。因此,它强调的是认知与情感的统一。同时,对于教学过程本身来说,它作为一个特殊实践认知过程,师生双方都是带着自己主观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来认知和理解教材的,它也应是一个认知与情感相统一的过程。

总之,我认为,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多种复杂的关系,它们之间并不只是存在一种完全对立的、绝对排斥的、水火不相容的关系,而应该是对立统一的、相辅相成的关系。我们只要认识对头,采用的方法得当,它们完全可以达到互补的效果。所以,学会用系统的、发展的、辩证的观点看待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关系,是我们推进新课程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

作者单位:河北省冀州市徐庄乡中学

猜你喜欢

全面提高教材素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教材精读
韩长赋 全面提高党的建设质量为 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保证
增强整体性系统性科学性 全面提高应急管理水平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