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数学教学中的思想素质教育

2009-09-30卢君艳

新课程·上旬 2009年21期
关键词:中学数学观点数学

卢君艳

新编高中数学教材遵循“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按照高中《课程计划》中提出的“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为高等学校输送合格新生,为社会主义各行各业输送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力量”的任务,处理好社会需要、学科发展,以及高中学生的学习特点与认识规律等关系,既要有统一的基本要求,又要能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打好基础,使全体学生在高中阶段受到良好的教育。

笔者使一位从事中学数学教学的一线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了中学数学《课程标准》,其中已经明确指出:“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要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阐述教学内容,揭示教学中的辩证关系,并指出教学源于实践以及它在生产、生活和科学技术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通过我国古今教学成就的介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民族自尊心,为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通过教学,还应锻炼学生的坚强意志性格,培养学生的严谨作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因此,就中学教学中加强思想素质教育仅内容而谈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数学是研究现实空间形成和数学关系的科学,数学中充满着辩证法,在教学中应渗透以下基本观点。

1.实践的观点。数学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概括出来的科学,它在生产、生活和科学技术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教学中应注意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数学的产生和发展,揭示数学本身的物质基础,并注意贯彻理论与实践结合,直观与抽象结合的教学原则,培养学生逐步树立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辩证唯物认识论。

2.对立统一的观点。数学中充满着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数学中比比皆是。如在数学概念方面正负整数和正负分数对立统一于有理数中。在运算方面,加法和减法对立统一于代数和中。

3.运动的观点。运动时物质的基本属性。如线可以看成是点的运动的轨迹,而可以看成是线运动的结果,旋转体也是运动的产物。

4.发展的观点。从整数扩充到分数,从整数扩充到负数,从有理数扩充到无理数,从实数扩充到虚数等。都说明了数学是在不断发展的,进而说明事物总是从低级向高级阶段不断发展,因而人们的思维也是按规律不断发展变化的。

5.转化的观点。一切矛盾的东西总是相互联系的,不断的在一定条件下是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而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如在解题过程中,条件、结论、命题形成转化;复杂与简单的转化;数与形的转化;空间和平面的转化等。

在教学中,时刻注意对立统一的观点,阐述知识的内在规律,采用矛盾分析法,研究数学中的各种矛盾双方,研究矛盾双方的依存和联系以及相互转化的条件。这样有助于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形成。

二、道德品质教育

一个人的成就不仅取决于智力发展水平的高低,还决定于意志品质的优劣。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特征,比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更重要,要做到这一点,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拼搏精神。让学生了解数学由旧知识到新知识的发展与创新,都是劳动人民和数学家们在实践中长期探索,反复试验,经过无数次推导证明的结果。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毅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并形成长远间接地学习动机,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2.求实态度。依据数学的严密和抽象这一基本特点,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训练,严格要求逐步培养学生言必有据、一丝不苟、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科学态度,养成实事求是、谦虚谨慎的优良品质。

3.思维品质。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在教学中教师要把迂回曲折的探讨分析展示出来。这样既符合实际认识规律,又交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注意求同思维向求异思维,不要盲从的死记硬背,生搬硬套。要追根求源,勇于创新。

4.学习习惯。教学中有意识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求学生在预习、听课、复习、作业等四个环节上下功夫,培养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形成敏捷、缜密、有条不紊的学习作风。为今后的学习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5.心理素质培养。要提高学生的素质,进行健康卫生的心理教育,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已成为现实教育中不可忽视的内容之一。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尤其是学生心理问题,大多数是属于发展性的短期心理偏差,诸如懈怠、分心、畏难、马虎、自满等,只有重视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和心理辅导,才能克服和减轻逆反心理和其他心理障碍的影响。

除此之外,数学教学中还应渗透审美教育,如数学中的对称美、简洁美等。可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鉴赏能力,陶冶学生的美好心灵和高尚的情操,教师充分利用美的手段,使学生在美感的气氛中接受新知识和培养新能力,这是一种更高的观点和更新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高中数学课程教材改革》.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委员会

作者单位:新疆乌鲁木齐八一中学

猜你喜欢

中学数学观点数学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观点
业内观点
新锐观点
观点参考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