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学具 发展思维

2009-09-30

新课程·上旬 2009年21期
关键词:学具口诀新知

李 良

低年级儿童因为年龄小,注意力容易分散。作为教师,我们可以尝试合理地利用学具,让学生去动手操作,就可以抓住其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启发学生的思维,让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低年级儿童亲自去摆、去折、去拼、去做,把抽象的知识变成看得见的东西,以便更好地吸收、内化。

一、有利于学生的“动手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的建立,使学生获得概念更清晰

如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因为学生从没有接触过乘法,学起来倍感吃力,教师可利用直观教具示范,要求学生一齐动手,用学具摆一摆,如:先摆3份黄花,每份2朵,共有几朵,利用已学的知识学生可列出加数相同的算式:2+2+2;再让学生动手摆出几种其他物品,也列出加数相同的算式,并使学生感到这样的加法算式计算起来比较麻烦,这时水到渠成,引出乘法概念,并结合所摆具体图形使学生真正理解“乘法就是求几个相同和的简便运算”。这样,利用学具操作就为学生解惑架设了由直观到抽象的桥梁。

二、有利于学生的“举一反三”,发展创造性思维

当学生初步领会了一种新知,有了新知的生长点,进一步学习时,教师可适当放手,让学生利用学具操作,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推断出一定结论,用学具辅助学生自学,从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教学了“二、三的乘法口诀”以后,“四、五的乘法口诀”就可让学生用小棒摆小正方形、五边形,直接推导出四、五的乘法口诀。

三、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学生自己的思维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习惯于把自己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式,强加给学生,以自己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导致数学知识传授的单一性。让低年级儿童动手操作,知识的发生过程就会被充分具体地展示出来,但这时学生看到的只是直观表象,只有通过他们自己的思维活动,新知才能被真正地发现或创造出来。因此,教师就要很好地引导、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主动性”。首先,要注意促进学生细致地观察学具操作的每一步骤和过程。这是一个重要前提,只有充分地观察感知,学生才能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研发材料,形象地理解知识,为进一步地抽象概括提供“物质基础”。其次,在观察过程中,教师还要促使学生开动脑筋,深入地研究分析操作过程和结果。教师还可适时提出一些利于思考的提纲挈领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比较,分析、综合、概括,避免学生在探索新知时走不必要的弯路。伴随着观察、思考,还要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也就是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或数学语言来表述知识的发生和形成过程。语言是思维的窗户,只有能用语言表述,才能说明学生已完全理解掌握。

总之,在低年级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学具,可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发展学生的思维。

作者单位:安徽灵璧县韦集镇韦集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学具口诀新知
生活新知
生活新知
口诀与加法
口诀中的规律
以低成本学具助力初中生物学教学
怎样熟记口诀
巧用口诀求积商
利用学具构造一道几何反例图形
小学数学学具在课堂实践活动中的创新应用
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