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路解读,一路践行

2009-09-30陈玉云

新课程·上旬 2009年21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新课标评价

陈玉云

语文教育历来受到社会的关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语文课程标准的研制,是在系统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历史经验,吸收了国外课程标准研究的新成果,分析了语文教育的现状及时代发展对语文教育的新要求基础上,重新构建了语文教育的目标体系。从2006年9月至2009年6月福建省第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一线教师一路解读着、一路践行着,个中滋味唯有亲历亲为者方能品尝。

语文:工具性 人文性

语文教育的任务是什么?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与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

语文负载着传承祖国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任务,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极其辉煌的人文精神,应当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水乳交融。为此,我在注重学生语言能力发展的同时,还注重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道德品质,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提高文化品味、审美情趣。比如,在阅读教学中,要求学生不仅做到文通字顺,而且通过阅读,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命运,关心作品中的人物命运和喜怒哀乐,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启迪。

语文能力:单一 多样 现代

紧跟时代步伐,语文新课标在研究国际课程改革发展趋势,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语文能力新要求,不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的且现代的。如强调学会阅读和朗读,掌握搜集和处理信息(包括网上学习)的能力,根据需要快速搜集所需信息,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突出口语交际能力,特别是提出了口头交流和沟通的要求,能根据对象和场合,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在交流中学会吸纳与宽容、欣赏与质疑。重视写作实践,提出了阅读、书写与写作的速度要求,并有量化指标。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新课标更新了教学内容,强调选文的时代性、实用性、广泛性,尊重和理解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尤其强调突出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此,在综合性学习指导上,多提倡独立阅读、自由阅读、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多鼓励自主写作、自由表达、有创意的表达;多发现独到见解,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多引导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语文教学:传统 创新 单一 灵活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应把学习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语文教学不能再是传统的、单一的,而是创新的、灵活的。应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学习方式。而且,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因此,语文教学根据不同学年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

以前语文教学,往往把内容分解成上百个知识点、能力点,围绕它们设计大量习题,让学生反复机械地训练,造成了语文教学的繁、难、多,而收效甚微。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新课标从三方面进行突破。一是强调实践性,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二是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三是突出整体性。

新课标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整合知识与能力的目标,尤其提倡多读书,少做题,这给我们一线老师指明了方向。学生语文水平不高,其中一个原因就是阅读太少。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把多读多写放到重要位置,让学生直接接触语文素材,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掌握规律。要求通过朗读、诵读、背诵等实践活动,通过整体感知、感悟、积累和熏陶,培养良好的语感,丰富语言的材料,增加文化的底蕴。为加强阅读,还明确规定了背诵篇数和课外阅读量。并给学生推荐古今中外的精品篇目。强调重视读,要求学生学会朗读、默读、精读、略读、浏览等,在读中品味、揣摩、感悟、积累,逐步学会欣赏,提倡学生在读书思考的基础上,发表独到见解,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思考,学会读书。

教学评价:定量 定性

语文教育是大学的敲门砖还是人生的拐杖?新课标在教学评价方面有了显著突破,明确提出,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强调要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把语文教育长远的隐性的效果放到重要位置考虑。但是这些美好的愿望往往是与现实相背离的。三年的课改下来,没课改的(按老办法教)高考不见得差,投身于火热课改的高考不见得有多大收获,并没有使课改者真正受益。尽管我们知道语文评价不能完全采用量化和行为化的手段,评价方式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更应重视定性评价,用发展的眼光看,语文将使学生终生受益。但是语文高考制度不改革或不完善,那么语文课改的路还不知道有多远?

作者单位: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新课标评价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