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驶向“自能”的写作天地

2009-09-30孙迎辉

新课程·上旬 2009年21期
关键词:历练基础知识作文

孙迎辉

目前农村初中学生的写作现状不容乐观,学生的写作兴趣不高、写作(自由练笔)数量较少、阅读量偏低、知识储备不多,从另一角度反映出当前写作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如写作教学缺乏系统性,不注意写作基础知识的传授等。要解决初中学生写作上的一些问题,一方面从教师的角度加强教学的针对性、作文训练的系统性,适时、适量地传授一些必要的写作基础知识,积极利用各种方法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另一方面,从学生的角度,一定要加强学生读、背、写的质和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味生活,积极倾吐生活感受,把写作作为一种倾吐情感、发表意见、使自己获得精神愉悦的必要手段。

一、扩大言语实,增强学生语言感知能力

知识积累是人们进行创造的必要前提,对于学生来说,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要写出较高水平的作文是不可想象的。从调查的情况看,学生在读背方面是非常欠缺的,而读与背是知识积累、增强语感能力的最重要的手段。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多读多背。

“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这是古代作家学习写作的经验之谈,“多读书,读好书,读书好”,这是冰心先生对她当时正在上学的儿女的要求,可以看出这位现代文学巨匠也特别强调多读的重要性。多读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要扩大阅读面,多阅读一些名著、古诗以及报刊时文等,这里涉及到一个时间问题。多读的时间可以这样来解决,①从教学课时中抽出一定量的课时,如一周五课时中抽出一至二课时专门进行阅读;②利用课外活动、周末给学生安排一定时间的阅读作业,让学生自由阅读。二是对教材中规定的基本篇目,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反复阅读,加深学生对教材基本篇目的理解,真正把课文作为例子让学生剖析,增强学生对不同文体的分析理解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

多背是知识积累的必要手段。教师除了指导学生背诵规定的篇目外,还要帮助学生识记一些名篇。这就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一方面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筛选一定量的名言、名句、名篇提供给学生,让学生理解并识记;另一方面教师又要指导学生在自己的课外阅读中,及时识记一些自己认为好的、感触深的语句或语段。这样,不断积累并养成识记的习惯,就一定能够提高自己的语文修养,下笔也方能有神。

二、触动学生情感,悟得丰富多彩的生活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杨万里有“闭门觅句非诗法,只是征行自有诗”的生活写作观。叶圣陶先生也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就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停。”可见,多感悟生活是开拓学生写作天地的有效途径。有人说学生本来就生活在生活中,如何“多感悟生活”?所谓“多感悟生活”实际上就是要求学生多去观察生活、体味生活,要对生活有热情、有感触。学生的生活看似三点一线的简单重复,实则内容丰富,只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激发起一种对生活的无限热爱之情,那么祖国父母之爱,师生同学之情,结伴郊游之趣,离愁别恨之痛,偶然过失之悔都会涌于心头,自然产生一种强烈的表达欲望。我国著名写作专家刘锡庆教授说:“写作的本质是精神的创造,个体生命力的生动外现,是写作主体的情感史、心灵史。因此,学生的作文应写‘我的自得之见,抒‘我的自然之情,用‘我的自由之笔,显‘我的自在之趣。”只有深入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学生的情感才会激发,学生才能抒自然之情,写自在之趣。文是由感而发的,只有在真情实感的触动下才能创造出传世的佳文。郭沫若的诗歌、鲁迅的杂文等无一不是这样。只有生活丰富,阅历丰富,感触颇深,理解颇深,思路才能开阔,联想才能丰富,也才能写出好的文章。

三、贴近学生生活,在自由练笔中妙笔生花

“作文能力的培养,一要得其道,二要经常历练,历练到成了习惯,才算有了这种能力”(叶圣陶先生语)。可见经常历练(多写)是使写作成功,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如何多写,教师可以规定一定的写作数量,如每天要写日记,每周要写一篇随笔等,但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写,活泼地写。

写作是一种技能,因此多进行训练就会熟能生巧,技能得以提高。这也是“多写”的重要理论依据,但写作又是一种特殊的技能。这种技能要求必须有一定的生活和情感基础。没有一定的生活感悟、没有情感的内驱力就不可能高质量地完成写作,即使完成也不是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文章干巴没有味道,也就无所谓技能。这就要求教师在“多写”训练中,必须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要使学生把写作真正作为一种创造,一种能给人带来精神愉悦、体验创造价值的手段。在兴趣的推动下,学生的情感就能自由抒发,多写也就成为自觉。要让学生多写随笔,让学生的写作跟紧时代步伐,贴近社会生活,在教师指导下的自由的随笔中锻炼写作能力,在广阔的写作天地中妙笔生花。

四、规范写作教学,在“得道”中提高水平

笔者把写作基础知识的教学放在最后阐述,并不是说它的地位不重要,相反写作基本知识与技巧的教学更是应该加强的。这样安排的主要目的是强调要树立正确的写作意识。写作是情感的抒发,进行写作的先决条件是有没有情感可以倾吐(即因什么写、写什么),第二位的才是技巧问题(怎样来写)。这是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确的,也是应该培养的一种正确的写作意识。在这个基础上再辅之以适当的技巧指导,让他们把真话说得更准确,把真事写得更生动,把真情抒发得更感人。

写作基础知识的讲授在当前的作文教学中,尤其在当前农村中学的写作教学中是一个薄弱环节。教师基本上不讲写作的基础知识,不进行写作思维能力的训练。作文课变成了命题课,作文课上教师的任务就是出一个题目,整节课就是学生围绕着教师的命题苦思冥想的写作(且不论教师的命题是否切合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实际),教学没有整体计划、没有明确的目的,这样的作文教学如何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前文提到的叶老的那句话:“作文能力的培养,一要得其道,二要经常历练”,历练的前面先是“得其道”,这里的“道”就是指写作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巧。没有基本的写作知识,不去进行开放性思维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发展如同在黑暗中走路,盲目摸索、磕磕碰碰,就不可能得到较快的提高。因此,在教学中要有计划、有步骤、有序列地进行写作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传授与训练。同时,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联想、想像的能力,谋篇布局的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有法可依、有道可循,较迅速地提高写作水平。

多读博览,利于积累,利于明理,利于提高语感,利于领悟写作技巧;深入生活,丰富阅历,目有所睹,耳有所闻,心有所感,才有源头活水;多行历练,体味写作,才会熟能生巧;传授知识,恰当指导,科学训练,才能少走弯路。多读多写并不意味着盲目地以多取胜,也必须有科学的指导和训练,这几方面是统一的,密不可分的,多读多感悟生活是基础,多写多练是关键:只要爱读书、善观察、勤练笔,学生就会得到写作的“秘诀”,享受写作的乐趣,驶向“自能”的写作天地。

作者单位:山东省商河县教学研究室

猜你喜欢

历练基础知识作文
清律的基础知识
十年历练,非凡直-10
挫折历练勇敢、行动见证成功
刘月明 书法更多的是人生的历练和修养
企业汇率避险:在历练中成长
掌握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互联网+”的基本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