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语言艺术

2009-09-30

新课程·上旬 2009年21期
关键词:导语语言艺术课文

周 红

教师的语言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是接通师生心灵的桥梁,是激发学生爱学语文的基本手段。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艺术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我们深信,教师的语言艺术是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它是一条纽带,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可见,教师的语言在课堂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我有一些浅显的认识:

一、发准字音

发字音正确是最基本的。小学生模仿性强,善于模仿老师的朗读、说话、语调等,这就要求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普通话的发音应当基本上准确。

二、妙用导语

心理学研究表明:愉悦的情绪能引起和保持学习兴趣。因此,适当得体的导语不仅能消除学生的疲劳,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能给学生一种和谐愉悦的心理体验,感受愉悦美。

人们都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一堂课的开头非常重要。富有经验的老师很重视导语的设计,他们善于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投石激浪”,往往瞬间就可以勃发学生热情,引人入胜。精妙的导语能够调节学生的心理,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五彩缤纷的语文课堂。

导语可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文体来设计。它可以是一段风趣生动的语言,可以是一幅优美宜人的画面,可以是一段轻松明快的音乐,可以是一个蕴含哲理的问题,也可以是一次小小的游戏活动。在教学《惊弓之鸟》时,开篇我就创设了一个情景:“现在,空中飞着一只大雁,大家想想用什么办法把它打下来?”学生们凭着经验纷纷说,用箭射,用枪弹……至此先肯定学生的回答是正确的,但话锋一转,说:“可是古代有个射箭能手更羸,却只拉弓不用箭,嗖地一声就把大雁射下来了,这究竟是什么缘故?答案就在课文中,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看看谁先找到答案。”导语巧设悬念,为学生进一步体验教材中的人物起到一个铺垫作用,它强烈的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三、运用好语调

我们教的每一篇课文就好像一个剧本,或欢乐,或悲伤;或热爱,或憎恨;或抑扬,或低沉。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有时像战鼓催征,雄兵开拔;有时如绵绵春雨,滋润心田;有时像江河奔流,一泻千里……我们教师只有把自己的真实情感融入其中,或娓娓而谈,或抒发情怀,或干脆利落,或诚恳忠心,或亲切自然……只有演员入戏了,才能被观众吸引,不自觉地跟着演员投入自己的感情,才能感染学生。

四、善用教学机智

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艺术与教学中各种偶发因素巧妙地结合,便会呈现一种教学机智,而幽默的教学机智往往可以活跃整个课堂。前苏联教育家维特洛夫这样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在《珍贵的教科书》中,课文讲张指导员为了保护书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课文里描写:“他轻轻地摇了摇头,用微弱的声音说:‘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有个孩子用响亮的声音读出了这句话,我赶紧说:“张指导员有救了,他不会牺牲了,听,他说话的底气这么足……”同学们笑了,这个孩子马上会心模仿张指导员有气无力样子地读。我们不难看出来,这一招显然比直接告诉孩子怎么读高明得多。

五、指导好朗读

一节成功的阅读课,琅琅的书声总是给人以美的享受,著名教育家叶圣陶称诵读为“美读”,他说:“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这句话告诉我们诵读要“美”,重要的不是技巧,面是情感,是读者与作者的心灵相通。只在做到与作者同欢娱共悲切,才能达到“其言皆若出于吾口,其意皆若出于吾心。”朗读时,需根据文章内容及自己的体会采用不同的语调,诵读的方式也是多种的,教师范读,师生对读,学生个别读,分角色读,齐读等。这需根据文章抒发的情感而定。情感低沉、柔缓的文章,宜采用个别读;而激昂、热烈的文字宜采用集体诵读。指导学生诵读课文,从而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学生与课文之间架起感情的桥梁,对于理解文章起到用语言不能表达的作用。

人们常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做到上课时拥有精湛的语文艺术实在是一件不简单的事情。但是,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小学语文教师不断地努力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就能让生动优美的教学语言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超越时代具有永恒价值的应用软件。

作者单位:贵州省普安县盘水镇第一小学

猜你喜欢

导语语言艺术课文
导语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阳光
本期专栏导语
主持人语言艺术与包装的重要性
生活中的语言艺术
导语
习近平的语言艺术探析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