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趣作业

2009-09-30

新课程·上旬 2009年21期
关键词:朗读实践绘画

曾 宏

摘 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的能力。”因此,新课程中作业的设计,应努力开创一个“活”字——活动式作业。以往的单调、枯燥、乏味变得生动、活泼、有趣。作业从“写”的单一形式中走出来,听说读写全面开花,与唱、画、游戏、制作、参观、访问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巧妙结合,把知识、技能的训练,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智能的开发与活动联系起来,让作业富有趣味,吸引力。

关键词:查找 绘画 实践 询问 朗读 摘抄

目前,小学生课外作业既多又滥,缺乏创造性,影响了儿童自主、生动活泼地发展,甚至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消极情绪;因此,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小学语文课外作业变革势在必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学生从烦琐的、机械的、重复的练习中解放出来。

开创一个“活”字——活动式作业。以往的单调、枯燥、乏味变得生动、活泼、有趣。作业从“写”的单一形式中走出来,听说读写全面开花,与唱、画、游戏、制作、参观、访问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巧妙结合,把知识、技能的训练,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智能的开发与活动联系起来,让作业富有趣味,吸引力。如:

找一找——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自己查资料的好习惯。如学了《奇异的植物世界》后,布置学生查找还有哪些奇异的植物以及特点,并在课堂上介绍。

查一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参与社会实践,让作业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布置一些与学生生活或社会实践相联系的作业,让学生体会“学有所用”的乐趣。如:我们学习了《鸟儿的侦察报告》后,学生明白了自然环境的严重污染不只是威胁着动物,更是威胁着人类。只有全人类一起行动起来,重视环境,保护家园,我们才能生活得幸福、安康、快乐!事后,我让学生在社区、街道、河道、公园等公共场所查一查,有哪些破坏环境的行为并主动制止,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画一画——注重学科间横向联系,让学生把完成作业当成一种艺术享受。如:学生学了《清明》之后,我让学生画一画对清明的印象:山间的雨如烟似雾,人们的心也变得灰蒙蒙的,伤感而沉重。细密的雨丝,提醒人们:又到清明。在这特定的时节,这份如丝如缕盘桓在心中的情愫,正如缥缈的清明雨,纷纷而落,撞击我的心灵。看着飘飞的柳絮,满地的地菜花(白色的小花,一朵一朵,很是醒目),人们不禁又想起已故的人。

做一做——注重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让语文作业与科学实践相结合,以思维的可显性促进理解科学性。如:学了《捞铁牛》,在课后作业中设计按原文步骤做实验,一定能让学生在边动手边动脑中理解、复习课文。

问一问——开放五官,扩大视野,用“触摸、感受”的方式完成作业。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到街边、到田野、到公园,向长辈、向老师、向同学,询问了解课外知识,拓宽自己的视野。

读一读——课文语言文字往往蕴涵着丰富的情感因素,体现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以往的生活体验,在虚拟的情境中,透过语言让学生徜徉于课文意境中陶冶情操。如:在学习《瀑布》《春天的小雨滴滴滴》时采用师生、个别、男女配合等多种形式进行朗读,课后,让学生选择喜爱的方式可以与父母、同学等配合朗读,体会意境,训练语感。。

抄一抄——爱写字的孩子,不妨摘抄文本的优美词句。

编一编——爱习作的孩子,不妨仿照《翠鸟》的写法,写一篇介绍小动物的文章。

以上这些作业设计是融绘画、创作、朗读等为一体的,充分体现了课外作业与语文课堂教学相影响,为作业的布置提供了一条新思路。实践证明,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课外作业,是富有色彩、充满情趣的多元复合体,由此激发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感官体验,在愉悦合理的环境中获取知识,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积累了大量的愉快而幸福的经历。每种新事物总要经历各种的历练才能成长,但愿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能多思多想,给这一思路的成长多出谋划策,让课外作业这朵墙外奇葩,在课堂教学的高墙中散发浓郁芳香!

作者单位:四川省江油市诗城小学

猜你喜欢

朗读实践绘画
构建校园英语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