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加强思想政治课课堂活动的实效性

2009-09-30王庆华

新课程·上旬 2009年21期
关键词:品德课实效性教学效果

王庆华

山东教育出版社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材彻底颠覆了传统政治课教材的教学模式,将各种生动的活动引入到了课堂教学中,一改传统呆板的说教,让学生充分的参与教学,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更多的让学生自主的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体现了最新的教育教学价值观。书中穿插了大量的事例和一些漫画,给教师上课提供了很多让学生发挥的素材,书中的“想一想”“查一查”“议一议”等更是让学生随时参与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无时无刻不在体现。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的热情,以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综合能力的提升,让学生的人格得以完善。

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的活动开展了,课堂比以前热闹了,学生也充分参与了,但真正让学生收获了多少却是个未知数。换句话说,教学的实效性不够,难以达成预期的教学效果和目标。反过来看我们的教学活动,学生的参与还是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为了活动而活动,将活动目标置于次要位置,造成本末倒置

布鲁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活动目标是教学的灵魂,也是每堂课的方向,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活动从设计到实施的过程中,都是在目标的调控下完成的。没有目标的活动是盲目的,偏离目标的活动是低效的。而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为了活动而活动,只片面的强调组织学生参与活动,却忽略了这个活动的目标是否实现。

二、参与活动的学生少,覆盖面不广

新教材强调学生的参与,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当然这需要学生广泛的参与,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加入进来,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但在很多课堂上,由于少数同学比较活跃,这为数不多的几个人代替了大多数人的发言权,回答问题是他们,表演小品是他们,辩论赛还是他们。这样实际上没有达到让学生充分参与的目的,造成每次课堂活动成了少数人的个人表演。而大多数同学成了配角,活动的效果大大削弱。

三、活动的内容不结合学生的智力水平

有些课题过于简单,学生能轻而易举、不假思索的找到答案,如果还要将这些内容让学生通过活动来学习,很容易滋生学生的自负情趣,让他们觉得这些都是“小儿科”,从而会对活动失去兴趣,同时也浪费了宝贵的上课时间。有些课题太复杂,学生自己解决不了,也会垂头丧气,打击他们的自信心,对以后的教学产生负面影响,也就谈不上教学效果。

总之,活动教学必须收到它应有的效果,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知识点都适合用具体的活动来组织教学,作为一种教学形式,它是有一定的知识适用范围的,生动、富有启发的讲授教学在某些知识类型的教学中也非常适用。同时思想品德课是一门时代精神很强的学科,我们还应当在课堂活动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国情教育,增强学生对祖国的责任感。所以我们还应当加强对课标、教材等方面的认真研究,针对学生的实际,把瞬息万变的社会信息及时补充进去,自编一些教学内容,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实效性,在实践中摸索出活动教学的最佳效果,共同促进学生的和谐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第三中学

猜你喜欢

品德课实效性教学效果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融入法制教育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如何使初中思想品德课灵动起来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思想品德课教学感悟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