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压力与期待:催动学生成长的两翼

2009-09-30陈祥龙

新课程·上旬 2009年21期
关键词:成长

陈祥龙

摘 要:针对原先优秀,后因各种“诱惑”而“滑落”的学生,利用既施加压力,又满怀希望的“两手”办法,催动其“良变”,走向新的成长。

关键词:滑落 压力与期待 成长

今年在高二学年遭遇到一个在高一学年期间相当优秀,后受各种“诱惑”而荒废学业导致“滑落”的学生H。经过高二学年第二个学期不断“挽救”性的努力与工作,在即将转向高三时期,H出现了一些可预见良好的“回转”。在与H谈话中,在转变其过程中,压力与期待是催动学生H实现“良变”,走向新的成长的两翼。现将该案例介绍如下。

一、学生H的基本情况

H,男,90后,来自农村,父母在外打工,有一弟弟在同城另一高中学校就读同年级,兄弟二人学习态度反差明显。其弟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待人与学习情绪均比较稳定、少波动,父母常将兄弟二人进行对比。在其入校的高一时期,H表现活跃,文体活动中常见其身影,学习亦刻苦,成绩优良,曾名列年段前茅,高一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对其印象颇佳,寄于较大希望。

二、学生H的“滑落”呈现

进入高二学年,学生H精神面貌萎靡,进取之心衰弱,成绩急剧下降至年段倒数,体质虚弱,旷课频繁,与高二新班主任有对立情绪,拒绝帮教,对同学也日益不满,自身孤立。H成了班级的一个“透明人”。他的在与不在,班级同学似乎毫不在意,每逢点名,“有谁不在”,学生通常直呼“H不在”。即使有时H在班级,班上同学也作如是回答,故常常出现令其令同学尴尬局面出现。H由原来一名优秀、活跃受同学老师喜欢的学生变成了一名令人头痛、棘手的“问题”生,“滑落”“惨重”。

三、学生H的“滑落”成因分析

在与其谈话,准备“转化”时,我们首先进行了学生H发生如此转变的原因分析,经与其原班主任与同学的了解,认为其形成原因,主要是由于这些因素导致。

随着入学时间延长,对周围环境与人事物的熟悉程度加深,其“油条”性渐增。由于对城市中的新鲜事物,特别是对城市同学所拥有的关于网游、品牌、休闲等知识面的“广博”大为惊愕,感觉自身“落伍”,内心产生自卑情绪,感觉此前一心读书其实是一件“很土”的事情,自己的人生不应该只读“圣贤书”,还应好好地了解一下现实世界,甚至是“享受”一下“多彩”的生活。他的注意力、关注点发生了转移,开始对网络、网吧兴趣大增,以图“恶补”相关“知识”,摆脱落伍形象,寻求自信。就在其“追求自信”的过程中,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耗费了,导致其学习时间日益减少,课程掌握不断后退,成绩下滑明显,每天早晨“嗜睡”,上课感觉“无味”,与同学交流时间骤减,同学关系也日益冷淡。

四、压力与期待:实现学生H转变的两翼

掌握了学生H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其“滑落”呈现,剖析了其“滑落”的成因,在高二学年的第二学期,我与其前后共进行了四五次的谈话。这四五次谈话时间前后近三个月,平均二三周谈话一次,其中在进行月考与期中考试等关键“节点”上谈话时间较长,交谈也比较深入。谈话主题主要围绕两个进行。

一个是让其意识的自己的“变化”,对其施加压力,“逼”其转变。

你现在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种非良性的变化,一种让老师与父母担忧的变化。我了解过你每天的生活“质量”还是相当不错的,你的父母在外打工,每月收入也相当有限,但他们从未减少对你的经济支持。别忘了你的父母还要负担你的弟弟的生活与学习,你回家时是否注意过你母亲的眼角,是否关注过你父亲的手掌的老茧。他们偶尔来学校看你时,我注意到了他们对你的眼神,那种关切,那种希望,你看到了吗?!你注意到了吗?!但是自高二学年以来你的行为、你的表现、你的结果,与你父母、与你老师的要求相符吗?你承担、承受得起吗?我也与你的父母通过电话,在与他们交流中我能感受到一种浓浓的关切,一种极为长久的期望,他们一直认为你们是他们赖以改变的依靠,他们说只要你们兄弟俩个好好的,他们再苦再累也无所谓、也值得。但是,自高二学年以来,你认为你的行为,你的呈现状态,与你的父母的期望,与我们老师的要求相符吗?面对你的父母的嘘寒问暖,面对老师们的关心,你的心又何“忍”?

H是个“聪明”的孩子,一个本就有灵性的学生,上述谈话内容,其实在交流伊始,他马上就心神领会了,他知道我在给他施加压力,而这种压力他平时也在思考,也在内心斗争,只不过需要一个外部力量,将这些思考挑明,将这些问题“赤裸裸”地呈现在他面前,呈现在他内心的深处,这种压力,H是承受得起的,他也必须承受得起。

另一个是让其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对其充满期望,“推”其转变。

虽然上个学期你的状态出现了一些偏差,心绪也比较杂乱,学习上出现了一些波动,但是,从高一学年的情况来看,你的水平还是相当具备的,你还是很有实力基础的,只不过受了一些外部环境与内心杂念的干扰。你的这种波动在我们接触过的历届学生中其实也不过是一种通常的现象,我们一直没有认为你不行,只不过作为年轻人,思维比较活跃,注意力容易转移罢了,对新鲜事物容易产生兴趣,这些也恰恰说明你是一个好学的人,求知欲十分强烈的人,对于自己未曾经历与接触的事物,很希望将其探个究竟,弄个明白。只不过目前未能将学业与个人兴趣很好地协调,让它们二者相互促进,彼此推动,从而导致了二者的冲突,影响了学习。所以,在这个学期的后面时间里,你仍然可以不放弃你的兴趣,但一定要将学业抓紧,如果暂时仍然不能很好地相处,你可以适当地降低兴趣事物,将学习的时间比例提高。我们相信你一定能够处理好二者关系,我们更相信当两个多月结束后,你能重新恢复,甚至超越高一时期的你,我们关注着你,期待着你……

以上两条主线谈话,并不是一开始就显现了效果,每次谈话之后,学生H有了一些转变,但过段时间又出现反复,但我并不放弃,不断坚持,坚持了四五次前后近三个月的时间后,学生H的反复渐渐减少,其“方向”也日益朝着我们所期望的预定方向转变……

通过学生H的案例,我真切地感受到在做学生工作时,既要有压力,更要有期待:适度压力有助于学生明确现实,醍醐灌顶;满怀期待有助于提高学生转变的主观积极性,幡然醒悟。因为压力与期待,是催动学生成长的两翼。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平市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成长
别样的童年,一样的童真
漂泊中的追梦人
提高安全意识促进健康成长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从身体美学角度分析《所罗门之歌》中奶娃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