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变形计》引发的新换位思考

2009-09-30

新课程·上旬 2009年21期
关键词:换位思考静态动态

郑 伟

摘 要:有机结合静态、动态换位思考,致力强化其显性功能,处理教育教学中的矛盾、冲突,和谐现在;同时不断发掘提升其隐性功能,发展释放学生的爱心、个性和创造力,奠基将来。

关键词:换位思考 静态 动态 显性功能 隐性功能

湖南卫视《变形计》节目—— 一档将人物角色置换,反串历练(7天)的社会节目,其选材不少涉及到青少年成长问题。其中我们教育教学中乏力处理的矛盾、冲突,节目7天就能基本解决一个,显然,节目中角色置换的思想是可借鉴的,条件许可的话,其反串过程我们也可以实践。

一、传统方式换位思考使用中的漏洞

实际上《变形计》节目中处理矛盾、冲突的思想我们在教育教学中曾数次浅尝过。案例1:课间,某班班长跑进二楼办公室向正在和其他老师进行集体备课的班主任汇报:“龚楚非爬到四楼平台外雨板上去了”。李老师听后一愣即让班长独自先去通知龚楚非搞训练(学校将组织篮球比赛)。因为她知道龚楚非是转校生,成绩差,很自卑,特怕自己。等李老师走到四楼时,龚楚非正傻愣愣地往楼梯口跑。一场危机化解了。无疑李老师在处理该突发事件时进行了角色置换,完全以龚楚非的身份来考虑事情的发展,即采用了换位思考;她知道龚楚非是篮球队的队员,如果自己冲上四楼平台一声吼,最终结果难以预料。我们都意识到在处理某些矛盾、冲突时换位思考不失为一种有效手段,但我们却将其停滞在了意识层面上,没有跨越到换位的实践行动上。因此每每矛盾、冲突处理后学生又会重犯,原因一是做换位思考的通常是老师,二是学生是未成年人,你要他(她)做出没经历过的意识层面的换位思考,凭空臆想他(她)在反串的环境中会怎样,他(她)可不会向你的意识方向去想,也想不出那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来。

二、掌控重心,强化两类换位思考的显性功能,和谐现在

其实想要收获长久的效果就必须把握、强化换位思考的显性功能:换位思考要以和谐为根本,通过思想意识或身体行动上体验教育,使矛盾体双方产生心理共鸣,实现调和矛盾,化解冲突的目标。因此换位思考应该有静态和动态之分。

静态换位思考(如案例1)重“思考”,矛盾体双方只在意识上进行角色置换,即我们说的“你站在他的立场上想想”,不会有身体的反串行动。因学生缺少身临其境的体验,这种换位思考显性功能较弱,但也该坚持,旨在让学生能形成换位思考的意识。现在的学生有排他性,以自我为中心,不会去考虑他人的感受,若能坚持对学生进行换位思考的养成教育,常提醒他们替别人想想,说不定许多矛盾、冲突会消弭于无形,这对学生的心理良性发展也能起到积极作用。

动态换位思考重“换位”,当静态换位思考无法处理矛盾、冲突时,可将之动态化,让矛盾体在现实环境中进行角色的反串,亲身体验矛盾体对方的世界,反省自身。案例2:有回《变形计》节目,主角是一对母女,母亲是老师,女儿在母亲班上读书。父亲常年不在家,母亲的敬业导致疏于对女儿的呵护与管理,女儿变得乖张、偏执,不爱学习,厌恶他人,不理解母亲,还恨母亲。母亲想了很多办法都无法缓和与女儿的关系。《变形计》节目组征得学校同意,将母女二人身份完全置换过来:母亲做“女儿”,和学生一起学习,过寄宿生活,由女儿给生活费和零花钱;女儿做“母亲”,当该班班主任,给班上学生上英语课,管理母亲的工资,反串体验7天。结果很成功,一星期就把问题解决了。其实《变形计》就是做了动态换位思考。显然在处理矛盾、冲突上动态换位思考比静态换位思考显性功能更强大。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难解的矛盾、冲突也不鲜见,有条件适度做一做动态换位思考,则可能创造出更和谐的现在。

然而分析案例1、2会发现,静态换位思考显性功能虽弱,但易操作,消耗有形资源极少(案例1李老师根本没有消耗有形资源);动态换位思考显性功能虽强,但操作复杂,还必须有足够的资源做保障(案例2换位过程曲折反复,反串的母女中途都曾想过放弃;困难难以预料。失败随时可能发生,需要随机调整应对)。由于学校资源的限制,我们不可能在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处理矛盾、冲突时都真的来一个反串行动,这显然没必要,但我们仍需将换位思考进行到底。

三、发掘提升换位思考的隐形功能,奠基将来

那么换位思考还能带给我们什么呢?其实可以换个角度审视换位思考的思想。不能只把换位思考当作处理矛盾、冲突的工具;在静态换位思考中,换位思考的主角也并非都是对立矛盾体。案例3:某学生思维活跃,成绩良好,可他因上课插嘴影响了课堂秩序而屡次遭到老师的呵斥。后来不光他,全班学生都不插嘴了,学生们那种积极思考,敢于提问的热情也消失了,原本朝气蓬勃的课堂变成了一潭死水,该生的成绩也明显下降。本例中师生的做法都是为了搞好学习,因而是有着相同目标的一对共同体,但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二者都未注意到方式方法(的不同和弊端)。有没有可能让这对共同体殊途同归呢?有!二人做静态换位思考。因为换位思考还蕴藏着潜力无限的隐性功能:它以人为元素,尊重个体及个性发展;它以情感为导向,追求平等、民主;它是一种爱心投资,是价值连城的无形资源,累计的效应是无法估量的。本例中教师采用的是维权打压政策,是一厢情愿的做法,是缺乏真正爱心的表现;教师心中爱的是学生的成绩,而不是学生这个个性在发展中的人;于是对学生来说,在校学习不断没有生活意义和乐趣,反而成了一种负担。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的学生没有激情,没有个性与创造力,其价值观也十分贫乏:冷漠、压抑、猜忌、自闭,在与人交往、合作上存在心理障碍,这样的人际关系将会严重影响个体有个性的发展。在课堂上教师应牢记有生气的集体是由有个性的人构成的,在教学中必须适时做做静态换位思考,用双重身份创造出尊重学习者个性(若长期坚持能最大限度拓展学生的道德性、社会性、创造性和审美观)的教育空间;创设出平等、民主、开放的学习氛围,架通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信息传递、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的桥梁,这样才能发挥、发展自己和他人(学生)的个性,为将来打好基础,产生双赢的局面。而这些都是以教师的爱心为原创力的:教师的爱可以保护学生探索求知的积极性,学生有了安全感,思维就会变得敏捷,才可能创造;教师的爱可以激发学生的兴奋度和内驱力使他们亲其师而信其道,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学生也只有在活起来、动起来的过程中才可能创新,才会有创造的体验。

由此看来,我们可以大胆导演我们自己的《变形计》节目——换位思考。学校有条件则可适度地做做动态换位思考,用其强大的显性功能帮我们处理难解的矛盾和冲突;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在静态换位思考上大做文章,把它做到底,不再浅尝辄止,不断发掘提升它的隐性功能,适度(时)张扬学生的不同个性,达到动、静结合,显、隐协调,使学生的道德和个性、知识和能力都得到发展。

来吧!就像《变形计》节目的主题曲所唱的那样—— 一让我们换一换吧!来创造属于普通人的奇迹吧!

参考文献:

1.刘茂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态[J].湖南教育.1998,6

2.陈广举.初中生自卑心理的成因及对策[J].素质教育论坛.2007.(4)

作者单位:湖南省常德市西洞庭管理区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换位思考静态动态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最新进展!中老铁路开始静态验收
猜猜他是谁
具7μA静态电流的2A、70V SEPIC/升压型DC/DC转换器
中国“换位思考”,日本不会投桃报李
50t转炉静态控制模型开发及生产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