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育应为教育之首

2009-09-30赵宁宁

新课程·上旬 2009年21期
关键词:教育观念道德修养道德教育

赵宁宁

摘 要: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知识显得尤为重要,加之我国现有的教育体制,使得教师和家长只注重向学生要成绩,忽略了对学生对孩子的道德培养,造就了一大批道德盲。为此,我呼吁应该把道德教育放在首位。文章主要从改变教育观念,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全方位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三个方面,论述德育是教育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教育观念 道德教育 道德修养

党的十六大指出,我们发展的任务,最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最高任务正是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教书育人,最终是落实到育人上。

一、改革教育观念

首先我们要摒弃旧有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教育观念,教育的目的绝不是培养书痴,也不是学生成绩好就意味着什么都好,我认为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更应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有许多实例告诉我们,一个人有才定要有德,有才无德的人只会利用他的才去败坏道德,做出不齿之事,看看历史上的奸臣们和汉奸们,他们很多人都是很有才学的人,但是他们由于品德不行却给国家和人们带来了多大的灾难啊!秦的大奸臣赵高通狱法,是个有才无德的人,搞乱了社会加速了秦朝的灭亡。所以说,一个人必要有德,这也要求我们老师不但要教书,更要育人。

二、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

学校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要想学校工作有高效率和高质量,除了要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抓好教学、搞好校园环境建设外,还应考虑到重要的一条,就是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要把德育工作贯穿在学校的德育工作中不仅关系到广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养成,还关系到学校的发展,更关系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成败。

那么,学校应如何达到育人这一目的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制定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教育体制(包括知识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学校有小、中、高级,不同级的学校还有地区、民族、师资、校史等差异,这些差异就决定着校与校的不同,所以,学校间的教育制度可以效仿,但一定要有所取舍。当然,学校的最终目的是一致的,就是为国家培养出有德且有才的人。

2.规范教师行为:教师是灵魂的工程师,若想创造出更多的美好灵魂,为人师表,规范自己的言行。这需要教师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很强的自制力,当然,也需要社会和学校的监督。

3.对学生的违规行为采取相应的强制措施: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针对学生的行为,有必要实施强制措施,在一味的维护下,会造就一批自私自利的未来人,当然,这个强制措施要有个合适的限度。

总之,德育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应牢固树立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思想,拓宽德育渠道,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才能保证素质教育的实施,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合格的“四有”新人。

三、注重家庭教育

家庭德育是指在家庭社会环境中,由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对子女及其他年幼者(儿童和青少年)施加无意识的影响或有意识的教育,把一定的道德规范、思想意识、政治观念转化为受教育者品德的一种教育活动。

目前,我国多数家庭是比较注重家庭教育的,但其中也存在着一种倾向:重物质、技能、智力,轻精神、思想、德育。很多家长都奉承“打骂中出孝子”,由于家长的盲目教育,使得孩子的心理受到创伤,受到扭曲,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总之,家长教育孩子,所用的方法一定要符合孩子成长阶段的身心情况。

结论:教育是严肃而认真的,教育什么样的人才决定着祖国的未来,而教育理念又决定着教育出的人才,归根结底,教育是基础,而德育又是教育的基础。所以,家庭,学校和社会都有义务监管需要受教育的孩子,都有责任为孩子创造一个和谐的生活环境,使其身心健康,德才兼备。

参考文献:

1.《德育原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1日

2.《学校道德教育原理》.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1月1日

作者单位: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曲家中学

猜你喜欢

教育观念道德修养道德教育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价值与教学改革探索
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改革的思考
岭南文化在“思想道德修养”课中的应用
浅谈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
加强医院政工干部道德修养的思考
如何对幼儿开展道德教育
成人:道德教育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