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09-09-30

新课程·上旬 2009年21期
关键词:创设教学法情境

赵 华

摘 要:情境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适应了新课程的要求。文章主要分析了问题情境教学法和游戏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 小学数学

情境教学法是以情境认知理论与情境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为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创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与学习内容密切相关的情境中愉悦地进行学习。小学生由于年龄的关系,好动性强,学习注意力不够集中,加上数学学习中的一些抽象的数字和概念在日常生活中很少遇到,于是很多学生会出现厌学情绪,情境教学法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和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一、问题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课堂教学中坚持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与学习兴趣。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愉悦、和谐、民主、宽松的人际交流情境,教师应该努力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创设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培养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通过设置各种问题情境,创设各种具有启发性的外界刺激,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增强师生、生生互动,来引导学生学习。如:我在教学“小数的性质”时,创设了这样一种问题情境:首先在黑板上写出3个数“3、30、300”,问:“谁能在这3个数的后面加上适当的单位名称后,再用等号连接这3个数?”学生面对这样一个问题感到疑惑,3个大小不等的数加上什么样的单位名称才能用等号连接。此时,教师不仅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学内容上,还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了兴趣。学生积极思考后,有的说:3米=30分米=300厘米;有的说:3元=30角……教师一一肯定后又问:“谁能加上同一个单位名称后,将这3个数用等号连接起来?”学生回答:3米=3.0米=3.00米……教师又问:“像3、3.0、3.00这样的数大小是否相等呢?为什么?”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下,学生带着对新知识的强烈渴望和对学习材料的浓厚兴趣,愉快地参与到新知识的学习活动中去。

二、游戏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学生的兴趣就是游戏,孩子们从他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中获得学习。因此,在游戏中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往往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好动的思维特点,设置游戏活动,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中,能激活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我在教学“观察物体”时,准备了12个正方体,将学生分成三个小组,一个小组分到了4个正方体。让学生先后将2个、3个、4个同样的正方体分别拼成不同的形状,并引导其观察,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其中。通过游戏,不但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还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交往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成.为小学生学好数学搭建“绿色”通道——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几点体会[J].考试周刊2008.(46):46

2.陈志.浅淡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课改探索.2008.(3):38

作者单位:贵州省仁怀市中枢镇第一小学

猜你喜欢

创设教学法情境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