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安全管理中的地震安全教育

2009-09-29邹文卫李永林

基础教育参考 2009年7期
关键词:防震防灾减灾

邹文卫 李永林

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灾害的国家,而学校是人员密集的场所,是青少年集中学习和生活的地方,最容易受到地震灾害的影响。血的事实和教训告诉我们,地震灾害始终是对我们落实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威胁,地震安全教育是我们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整个社会的重大责任。

有科学的意识才能有科学的行为。学校教育是青少年防灾意识教育最重要的手段,学校是青少年接受防灾意识教育最主要的场所,随着我国《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布和实施,中小学生的安全和减灾意识教育日益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学校安全管理中,应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基础教育阶段的安全教育,不断提高学校教育质量,使中小学生掌握必要和基本的安全知识和防止在灾害事件中受到伤害的技能,体验减灾活动的过程与方法,培养良好的科学精神和减灾意识。本文试图从防震减灾工作的角度出发,提出一些见解,供教育工作者参考。

一、加强校内环境安全的建设

首先,各级领导应该有较强的安全和减灾意识,要非常重视学校建筑和设施的安全性,加强学校内部环境安全的建设。加强校内环境安全的建设分为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两部分,二者是互相促进,互为依托的。硬件建设包括消除隐患,对校园内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这种排查又可分为结构性安全和非结构性安全检查两大部分。结构性安全主要是在专业人员的协助或指导下对学校建筑的抗震性能进行仔细排查,彻底查出隐患,对安全隐患进行必要的拆除、治理或结构性加固;非结构物的安全主要指对家具一类的的固牢,如教室的闭路电视是否安置牢固,学校建筑物的空调室外机或广告牌等悬挂物是否在受到一般性外力时对师生构成安全威胁,是否需要加固或拆除;学生宿舍如存衣柜、电视之类是否需要固定锚紧,以免地震时倾翻伤人;紧急情况下的疏散通道是否畅通;另外,学校是否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准备一些灾害应急食物、饮水和其他物资的储备。通过诸如此类在学校的实际减灾行为,使师生们耳濡目染,在潜意识中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安全环境建设工作本身就是一种对师生暗示性的宣传和教育。软件建设包括积极推动和开展防震减灾教育示范学校活动,并制订有关防灾减灾教育示范学校管理办法和评价办法,定期对学校的安全和减灾教育进行督评,逐步建立相应的安全和减灾教育的督导机制;发挥防震减灾教育示范校的骨干、示范作用;制订学校、年级、班级等不同级别的应急预案,并经常根据情况和环境的变化进行修订,结合地震安全课的内容进行演练。倡导在建设学校校园文化中把减灾文化作为基础之一。

其次,加强地方教材相关内容的建设,推进安全和减灾知识与实践课程的开发和教学工作。地方课程是由各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进行规划和开发,在本地区范围内统一设置的课程。它应充分利用当地的各种课程资源,反映当地社会、文化、经济发展的需求,突出本地特点。校本课程是在保证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结合本校实际,从本校学生的兴趣和发展需要出发开发的课程。我国是多地震国家,但地震灾害的分布并不均匀,因此,各地应根据各自的地震活动背景和地质构造环境,有针对性地编制各自的地方教材。特别是在地震灾害频发地区或地震重点监视区的学校,一定要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中适当增加防震减灾知识内容。学校的防灾和安全教育还应分层次,不同的年级讲授不同的内容,层层递进,形成防灾和安全教育体系。同时,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应急预案进行适时和必要的演练,“纸上得来终觉浅”,只有通过演练,才能使学生们把课本知识真正转化为实际行动,掌握避震逃生和自救互救的技能。

在这方面,日本地震教育可供借鉴。1995年1月17日,日本兵库县大阪—神户地区发生了强烈地震。这次地震震级为7.2级,造成人员死亡5466人,3万多人受伤,几十万人无家可归,受害人数达140多万人,被毁房屋超过10万栋,生命线工程和大量公共设施被严重破坏,造成经济损失达1000亿美元。日本的兵库县是阪神大地震所在地,所以阪神大地震也叫兵库县南部地震。地震后,兵库县学校大力加强了防震减灾的教育,因此,兵库县的防灾教育与相关活动是日本防震减灾教育的典型代表。兵库县每个学校都指定一名教师专门负责学校的防灾教育。该教师的职责是:编制学校的应急管理手册,协调组织学校的灾害风险管理和应急疏散演练,制订本校防灾教育的年度计划并组织本校教师的培训。学校积极参与社会上的有关应急演练,如应急食物供给、紧急救护等。学校的应急疏散演练分为几种:有课间休息的演练,有不事先通知学生的演练,有不事先通知教师的演练和在紧急情况下把学生送交家长的演练,后者要求必须有学生家长参与。学校地震安全教材的编制一般分为四级:小学低年级(1~3年级、6~9岁)、小学高年级(4~6年级、10~12岁)、初中(13~15岁)、高中(16~18岁)。各等级教材的内容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如,小学低年级的教材就教孩子们遇到灾害时如何保护自己,而到了高中就涉及到了灾害的原理。以地震为例,讲到了地震造成沙土液化、地基失效的原理,在讲到防灾措施时,甚至详细地讲解了建筑物的抗震结构。

二、加强师资的培训

加大地震安全课任课教师的培训,尽量开拓任课教师的视野。我国许多学校地震安全课的任课教师基本是由其他学科的教师兼任,因此,相关的知识背景和储备可能不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要想把防震减灾课讲得生动,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本身的素质、教师的知识底蕴和积累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除了教师自己的努力之外,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都应尽量创造条件,加强培训,给教师提供丰富的参考资料和具体的教学建议,最好有课程实施手册。在有条件的地方,与专业部门合作,或在其指导下开发统一的教学课件。

三、将防震减灾知识渗透到其他课程的内容中

可以把安全和减灾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其他有关课程中,如,物理课讲到波时可介绍地震波知识,生物课上可适当介绍地震的生物前兆异常,地理课可介绍我国或本地的地震构造环境和地震灾害,生理卫生可讲自救互救和灾后防疫的知识,体育课上可传授运动中的自我防护等等,甚至英文课中都可选择一些防震减灾方面的材料作为课外读物。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防灾安全实践活动

在开展校园科技节、科学小发明竞赛、科技小组等多种形式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在夏令营、冬令营、征文等课外活动中都可选择将地震安全和防震减灾作为重要活动内容之一,并请有关部门进行检测评估。充分利用班会、校会等,开展安全与减灾的讲座、演讲、讨论等多种形式的主题活动。注意为校图书馆或阅览室购置补充相关的图书光盘等资料,请校外专家或有关人士做专题讲座或演讲等。

地震灾害的社会性决定了防震减灾的公众性。人类的意识具有能动性,公众正确的减灾意识可以变成一种物质力量,可以增强人们战胜灾害的信心和能力。尤其在学校开展不同形式、不同特点的防震减灾教育,不断增强每一个青少年的防灾减灾意识,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是学校安全管理的最重要的内容,也是对全社会和谐和安定的重要贡献。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全体社会公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自觉性、与灾害作斗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一旦发生灾害和其他紧急情况,就能够高效有序地采取应急措施,实现防震减灾的最终目标。

作者单位分别系北京市地震局,中国地震局

(责任编辑 潘静波)

猜你喜欢

防震防灾减灾
中国“防灾减灾日”问答
自然灾害高风险区居民防灾素养调查
“安全”开会
湖南认定24所省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
防灾减灾(消防)应急疏散演练
气象部门防雷减灾工作及问题分析
首尔七成房子不防震
地震让日本防灾食品热卖
一种具有防震垫的内藏式汽车牌照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