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境教学的作用和方法

2009-09-16刘永华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09年5期
关键词:创设课文情境

刘永华

“情境”在教学中专指引起人情感变化的具体学习场景。

“情境教学”是从教学的需要出发,教师依据教材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语文老师创设的教学情境就是语文教学情境。

现在,我们先来谈谈语文情境教学的作用,然后进一步探讨实施情境教学的方法。

一、语文教学情境的作用

(一)情境创设易调动情感,点燃激情,引起共鸣,更快地进入角色,更好的理解内容。

临其境,见其人,闻其声,就能很好的调动感情,激起内心的感情共鸣。语文教学中,要想让学生排除外界干扰,更快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或者对一篇文章(尤其是一些感情色彩较浓的文章)理解透彻,知文意,识文理,悟文情,就必须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亲临的氛围中,走进作者心田,领悟其内心情感。如在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时候,一上课,教师就先播放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的主题曲,学生学习的热情一下就高涨了起来,都跟着大声唱起来,全场气氛特别活跃。又如,在学习季羡林的《永久的悔》这篇课文之后,学生对文章内容是理解了,但是对作者因为无法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而产生的悔恨,而留下的遗憾,还没能深刻体会,这时候,老师就设计了这么个情境“妈妈,我想对你说”:学生对母亲的悔过、报恩等的诉说,学生开始擦眼泪,然后,《烛光里的妈妈》音乐响起,略带哭腔的歌声中,许多学生和老师都哭了,大家的情感在此时此刻都得到了升华,作者的情感学生也就理解了。

(二)情境创设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性思维。

不是所有的文章都能借助多媒体辅助工具、模拟表演等手段来进行情境创设的。有些特殊课文,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运用他们的智慧来创设情境。这是教学诗歌时的常用手段。我们在学习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时,就让学生根据诗句进行想象,并根据自己的想象画了一幅“秋思”图,在想象、创造的过程中,学生很好地把握了作者形单影只,无家可归,思家念亲的羁旅形象。这样,既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性思维,又让他们更好的理解了诗文。

(三)情境创设可以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口头表达等能力。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熟悉课文,理解课文,老师有时让学生把文章中的某一部分或全文表演出来,这种表演本身就是一种情境的创设。亲自参与,身临其境,会让学生对文章把握得更到位,理解得更深刻。例如:教《青海湖,梦幻的湖》一文,可让学生担任导游,按照文章内容介绍景物特点。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对文章熟悉、理解的过程。面对着一一播映出来青海湖的美丽图片,学生都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无疑是一堂很生动的课,要比老师抽象的讲解效果好得多。学生在表演时,不仅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提高了口头表达等语文实践能力。

二、语文情境教学的方法

(一)利用教师的语言及师生的活动来创设语文教学情境。

1.通过教师充满激情和感召力的描述,来创设语言情境。如在上“名著阅读欣赏”之前,老师这么说:藏金藏银不如藏书,酒香花香不及书香。腹有诗书,其品自高;腹有诗书,其德自谦:腹有诗书,其身自正。听到这样富有启发性、感染力的开场白,学生精神不由为之一振,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求知欲望油然而生。

2.利用典故来创设故事情境。生动有趣的学习材料最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以趣引思,能使学生处于兴奋状态和积极思维状态。在教学一些深奥难懂的课文时,典故就显得特别重要了。如学习《周公诫子》时,就可以引曹操的诗句“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一典故来激起了学生们学习这篇文言文的兴趣。

3.利用幽默笑话来来创设幽默情境。适当的幽默笑话,可使学生的情绪轻松起来,在愉快中接受知识。

4.利用诗词来创设意境情境。中国传统诗词讲究意境,意境本身就是一种高度浓缩的情境。运用与课文相关的诗词做铺垫,创设一种优美的意境,就能最快的激发学生的心理感受。如上《竹林深处人家》这一课,课前布置学生去寻找自己喜欢的有关“竹”的诗。上课时我请学生朗读这些优美的诗句,在老师的提示下,一幅幅优美的图画呈现在同学们的眼前,通过诗句的意境引导,学生们进入了竹海的美景中。在这种情境中,学生自然能够较好地理解课文。

5.利用舞蹈表演来创设审美情境。舞蹈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丰富多彩的形式以及其特有的魅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利用舞蹈表演能引导学生快速进入情境,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如在教《阿里山纪行》这课时,让一位同学跳一段高山族的舞蹈,同学们的眼球为之一亮,之后就迫不及待地进入了课文学习中,因为他们要急着去了解阿里山的风土人情。

6.利用多种形式的有感情的朗读来创设阅读情境。朗读是初中语文学习中最基本的一种阅读方式,朗读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重要任务之一,更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手段。朗读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创造灵活多样的朗读情境,可以让课堂气氛轻松有趣。如:

(1)演读配合。边读边演,如童话故事类的课文,让学生把它改编成课本剧,自编自演。

(2)“摇头晃脑”法。这是模仿古人在诵读诗文时摇头晃脑的一种读书方法,适合于古文学习。

(3)配乐朗读法。我国传统诗文常与音乐交融在一起,显示出音律文章的优美,也就是所说的诗、词、歌、赋。因此在朗读一篇优美的、感情真挚的或是惊世骇俗的文章时,配上恰当的音乐,将会收到非常精妙的效果。如苏轼的《水调歌头》,今人给它谱上了曲,已经是一首非常优美的古典歌曲了。

(4)想象情境朗读法。师生通过语言、音乐和图画等进行渲染气氛,再现课文情境,发挥想象,领悟人物情感。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而达到有感情朗读之目的。

(二)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电化教学手段来创设语文教学情境。

1.利用简笔画(或绘画作品)创设情境

简笔画(或绘画作品)最好是教师或学生即兴创作的,根据课文内容、作者的情感基调创作的作品,更能感染学生,引起学生的注意。如教学《小石潭记》时,揭开课题后,一个学生在画板上当场画了一潭水,几条游鱼。在录音朗读声中,学生“依声入画”进入了作者要描绘的游玩的地方。

当然,利用简笔画只是利用直观教具创设情境的一种。除此之外,还有教学挂图、教学模型、教学卡片、标本和实物等常规教学直观用具。

2.利用幻灯和投影创设情境

这是利用光波来传输教学信息,可以用来放映静止的图像,便于学生观察,帮助教师讲解和演示,图像呈现的时间长短可以自曲控制。教学中,利用幻灯投影片的制作和演示特点来构造情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状态,进而激发起学生求知的欲望。

3.利用录音、录像和影视刨设情境

这是运用声像来传输教学信息。运用电影、电视和录像来进行教学,可以再现课文的场景和意境,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入,如闻其声,获得一种生动、真实、亲切的感受,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其中录像放映是教学中最普遍使用的手段,它以其声情并茂、连续直观而深受学生喜爱。在教学中,合理运用录像就能发挥出特殊的作用。如教学《田忌赛马》这课,因学生对赛马这项运动比较陌生,播放《田忌赛马》的录像片就很有必要。屏幕上身着盔甲的武士,风驰电掣的奔马,急促的马蹄声,震耳的欢呼声……将学生带入了金戈铁马的战国时代。学生感受了赛马场上的紧张气氛,亲眼见到了赛马运动的激烈,看到了赛马的结果,也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

在作文教学中,这种方法可以给学生提供生动、具体的写作素材,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如想安排学生完成一篇以歌颂祖国为主题的作文,教师可先引导学生欣赏《歌唱祖国》纪录片,在这种氛围中激发学生的情感想象:有的学生会联想到运动员夺得金牌为国争光的场面;有的学生联想到学校升旗仪式;有的学生甚至联想革命先烈浴血奋战,抛头颅、洒热血的悲壮情境等,而这恰恰都是爱国主义教育作文的最好题材。

4.综合运用多种电教设备创设情境

多种方法结合创设情境,现在已经是最常用的方法了。电脑课件制作就是以上几种方法的综合,它使语文课堂教学过程得到优化组合,使学生在一定的背景情境中参与学习,主动学习,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情感体验,迅速形成乐于学、急于学的良好氛围,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创设情境的方法还有很多,只要深入探索,我们语文教师就一定可以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情境。俗话说,触景生情。具体的情境不仅可以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还能激起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采用多种手段创设语文情境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在情境中观察、想象和思维,促进智力和语文能力的发展。这是一种自主、自动的学习。只有使学习变成一种自在、愉快的情感交流活动,学生才能自觉地阅读、探索和钻研,才能在学习中始终处于主动状态,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而更深刻地理解课文。情境教学,让老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创新,把语文课堂逐渐变成学生学习的百花园。

(责编 李 晔)

猜你喜欢

创设课文情境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创设未来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端午节的来历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背课文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