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点燃个性

2009-08-21彭润泽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09年4期
关键词:个性特点个性化阅读教学

彭润泽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个性化行为,阅读不应以教师的讲解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应是学生个性的展现与张扬的活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以独特的教学风格和人格魅力去影响和感染学生,这将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养成,使学生能自阅自悟,让其“个性”在阅读教学中“点燃”!

一、不只期待答案,还要个性

曾经见过一则报道说,我国一位特级教师给外国专家上了一节课,教学设计严谨有度,学生对答精彩纷逞、气氛活跃。我们认为这堂课上得极为成功,可是外国专家却说:既然学生都知道了,那还有什么必要教他们呢?

其实,真正沉下心对我们这么多年课程改革来一个深思的话,我们不难发现:我们的课堂常常也只是班上“精英”的活动天地,而大部分学生则成了“无心听众和看客”。我们只求“精英”的答案能配合我们的教案,才算达到了目标要求。然而,这样的做法是违背课程改革的初衷的,并没有达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教育理念。

曾听过骨干教师一节汇报课:一位教师在教《圆圆的沙粒》一课时,问学生:感悟沙粒的精神。学生回答:“想有与众不同的外表”、“比人高贵,就要付出努力”……老师都说是错的。叫了好多个学生,最后有一个学生回答出老师所期望的“标准答案”。这位老师才满意的点点头。这样的现象可能是有些普遍性,有些教师常常局限于教学参考书,把一些个性化答案“定死”为一种标准答案,考试中的阅读也是如此。如此现象都是老师完全满足于预设的、期待着的答案,而忽视了学生富有个性的理解。这样必将扼杀个性,断送创新。倡导个性化阅读,就应该不期待答案,要从期待答案中走出来。让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有见地的意见,让创造精神在他们个性化的思考中“点燃”。人有个性才有创造,与众不同才可创新,创造的过程就是个性的展现过程。

二、追求个性化的自主学习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只有在受到充分的信任和尊重时,才能把自己的干劲和聪明才智充分地发挥出来。每个学生都是活生生的个体,面对他们的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因人而异,因文而异,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阅读,把不同的看法、独到的见解尽情表达出来,使每个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如在教学《平分生命》时,我就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去阅读,喜欢表演的学生动情地演一演;喜欢表述的学生充分地说一说……这样的教学立足于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虽然方法各异,但都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理解,这样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阅读本无定势,亦无“唯一方法”。人人有个性化学法,人人都有“自己的”文本,这正是个性化阅读教学所追求的。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每一位老师都应让学生自由地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让创造精神在他们个性化的思考中闪耀。学生的学习方式和个性特点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学会选择学习方法、学习形式,同时教师要重视个体的有效参与其中,寻求个性化见解。

三、质疑是个性化进步的阶梯

我国有些教师认为:把学生教得没了任何问题是教学效果好。而外国专家则认为:把学生教得有许多问题才是教学成功的表现。正如福特所说:创新是事业的生命,而失败和肇事现场则是创新不可忽视的课堂和前线。古人也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让学生学会自己提出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

在阅读教学中强调阅读个性,并不等于放任自流,任由学生毫无目标地“解构”甚至“误读”文本。而是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巧加引导,通过学生个性化的积累、领悟,使个性化的表达在课堂中闪光。如:在学习《我盼春天的荠菜》时,在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后,在我的引导下学生自己提问题。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第8自然段中:“我独自一人游荡在田野上……”那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啊?“我怕妈妈知道。我并不是怕妈妈打我,而是怕看见她那双哀愁的眼睛。”妈妈哀什么?愁什么?经过讨论之后,同学们得出:作者当时“有家不能回”悲哀、孤寂的心情,感受妈妈此时的心情(身为一个母亲。却眼睁睁地看着孩子受饿、挨打。却无能为力。)。正是“质疑问难”使个性的思考在这里得到发挥、发展的可能。这与教师一步一扶的“问答”、“分析”相比,其教学效果是不能相提并论的。试想,如果老师一直不给学生这样质疑问难的机会,怎能看到学生个性思考的“着燃点”呢?所以,我们要在课堂中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使孩子们的个性得到发展。

四、让阅读积累更富个性化

面向生活、面向社会的大语文观已是语文教改的方向。学生的语言等各方面的积累不应该局限于课本、课堂,而应面向生活、社会中的各个领域。教师要深入研究每个学生的阅读兴趣。要承认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所以个体之间的交流水平也必定有高低。这样的差异可能导致阅读“一个人一个性,一人一个见解”,应给学生留点空白和停顿空隙,这样必有所获,亦有所疑。这正是大语文观所追求的教学目标和方向。

这样尊重个性、选择性的阅读,促使学生的个性化思维更加丰满,也将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让表达张显个性化

有了个性化的思维和知识积累,便会激发表达的欲望,同时也会产生交流与合作的愿望,从而会产生不同的表达内容和方式。学生用自己的笔与作者、文本、生活对话。敞开自己的心扉,展露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实现“个性写真”的建构。语文中有很多东西其实是说不准、道不清的,很多问题都不只有一种答案。我们应该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见解和独特的想法,更应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总之,个性是创造力的源泉,个性将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充满活力。这就需要我们尊重学生的阅读权利、阅读感受,让他们能在个性自读、研读、交流、评价中实现对话,张扬个性,建构完美人格;相信阅读必表现为心灵的共鸣和思维的共振,表现为内心的澄明与视野的开阔。让他们尽兴地表达见解、表现自我、展示才华,让个性在阅读中“点燃”与张扬吧!

猜你喜欢

个性特点个性化阅读教学
为小学英语个性化合作学习单做加法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进行初中德育教育
论小学生的反应能力
同桌宝贝
校本课程开发的个性化问题探讨
呼唤雕塑家创作的个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