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媒体网络教学体会点滴

2009-08-21贾翠华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09年4期
关键词:个数正方体长方体

贾翠华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的教育水平及教育手段也在不断提高。今天,多媒体教学网络正在逐步走进学校。直进课堂。多媒体网络教学其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正逐步打破“一枝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巴众人听”这种以教师灌输为主的传统教学法。笔者在网络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的课件设计及教学实践中,对转变教学方式作了一些尝试,愿将一些体会与思考与同行交流切磋。

一、计算机网络教学有利于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计算机网络教学,学生一人一机操作,完全符合小学生喜欢动手、喜欢求新的心理特点,学生兴致盎然地参与学习的过程,充分唤起自主求知的欲望,感受学习的乐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对学生来讲是陌生的知识,同学们纷纷动手操作寻找答案。在学生认识了“体积单位”的基础上,继而探讨体积的计算方法,变以往的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性探究。上课伊始。我以多媒体技术编制动画短片,具体形象,生动有趣。这种新颖的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兴奋点,每个学生高涨的情绪都流露在脸上。“要求雕塑底座的体积也能切一切吗?”引出了本课要学习的课题,很自然地把数学知识融入在丰富的生活中,寓教于乐,较好地体现了时代性、生活性,潜移默化地渗透了“来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增强了现实感和亲切感。网络教学同样能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这也是其魅力所在。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大胆放手,最大限度地给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机会。

二、让学生充分享受网络教学中个性化学习的欢愉

学生在平等民主的环境中,充分享受着网络教学中个性化学习的欢愉,在探究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主性和潜在的创造力,培养了学生在网络环境中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操作能力,达到了摆脱教师的“搀扶”而独立获取知识的目的,人人享受成功,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显,数学素养得到提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一课,学生通过点击鼠标,在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是长方体和正方体所含体积单位个数这一概念时,计算机要求学生根据摆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和体积进行大胆的猜测,猜一猜长方体的体积该怎样计算,然后去操作验证猜测。这一问题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学生们兴趣盎然。在这个环节,我让学生利用电脑提供的体积为1立方分米的小正方体来摆一摆,我发现比平常用的学具来操作,学生的兴趣更高。在活动中,老师不限制学生小正方体的个数,让学生自由的选择,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从活动的情况来看,有的小组摆出了形状不同、体积也不同的长方体;有的小组则摆出了体积相同而形状不同的长方体。虽然探究的思路不同,得出的结论是同样的。整个学习活动可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当经过验证,证明自己的猜测是正确时。孩子们更是激动不已。

三、计算机网络教学有利于学生自主建构知识

计算机网络教学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通过“人机对话”的方式,实现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中建构知识。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一课,是学生学习了体积与体积单位之后教学的,学生的知识基础已能数出若干个1立方厘米堆成的长方体的体积。我正是基于这样的知识起点,让学生在电脑上任意取几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放成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并计算出所堆成的长方体或正方体所需小正方体的个数,此时的计算并不是运用公式。而是对体积单位“个数”的计算。“个数”的计算中需要用“每行的个数×行数”等于每层的个数,再用“每层的个数×层数”,每一次反馈过程中不同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小正方体个数,我都让学生经历计算“个数”的过程。因而,学生多次计算之后自然就感悟到了“每行的个数”相当于长,“行数”相当于宽,“层数”相当于高。对公式的理解也就十分到位而清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中心,教师是学习中的首席,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自主建构的目的。

计算机网络教学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面对计算机网络提供的鲜活多变的认知材料,形象生动的实验模拟空间,形象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他们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情感得到健康发展,个性得以完善,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猜你喜欢

个数正方体长方体
1立方厘米与1立方分米
拆拼长方体
探究组合长方体的最小表面积
最强大脑
智力魔方
方方正正的正方体
表面积是多少
想一想
谁和谁搭档
认识频数分布直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