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文评价要重情和义

2009-08-21于晓丽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09年4期
关键词:评语爸爸情感

于晓丽

小学作文评价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由此可见,作文评价应体现人文情感,应体现交流和对话,应体现多元性。作文评价虽是教学中的一个细节,但决不能忽视。细节之处见真情,方可润物无声。

一、作文评价应体现人文情感

教师要用赏识的目光去看每个学生的作文,赏识学生,评价作文时才会语重心长,才会情真意切,才会使学生既学作文又学做人。

一位五年级的王同学,因爸爸没多少文化,对爸爸很不服气,父子常闹别扭,老师一直想找机会做他的工作。一次在他写完一篇《我的爸爸》的作文后,他的老师有意做出这样的评价:“你具体的描述了爸爸开朗、幽默、善良有爱心,看得出你爸爸很了不起。我很羡慕你有这样一位好爸爸。”老师的评价简洁而明了,至少给学生提供了这样一种信息:我已认真阅读了你的作文,了解了你的爸爸。你具体的描述,让老师觉得你爸爸很了不起。你应该为有这样一位爸爸感到骄傲。这样的评价让学生得到了不仅仅是知识的肯定,同时得到一种心理暗示——爸爸很值得你尊敬。这样的评价让他有了改变,也给老师带来更多的思考。她在教学后记里这样写到:今天我收到两份礼物。一份是意料之中的,孩子们拿到自己的作文本,看到我的评语之后,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有的把作文拿给同学看,有的得意的念给同学听,有的对我的评语有想法给我“提意见”,有的把作文贴在胸前看着我笑……当我的目光与他们相对时,孩子们的笑容更加灿烂,特别是王同学脸红红的,他的目光中我看到的是真诚,这时我的心盛满了快乐。另一份礼物出乎我的意料,那是他爸爸的电话。“谢谢您,于老师。孩子的作文我看了,孩子说他要在最后加一句‘对不起,我对您不够尊敬、‘爸爸我爱你”。一声“谢谢”让我心中多了一份自豪,同时更多了一份责任

我们也看到和听说过这样的评价“上课听什么了,重写!!”“文不对题,句子不通,孰不可忍。”这样的评价语言生硬、刻板,只重视对知识的评价,缺乏对孩子的赏识,缺乏与孩子的情感的沟通,缺乏对写作兴趣的激发。会使学生的自信心受到伤害,甚至丧失殆尽。相比之下王同学的老师,那段看似平常的评语,把人与文紧密结合起来,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人为本的新课程理念,那份真情使作文、做人得以升华。

二、作文评价应体现交流和对话

教师评价作文,是阅读学生作文过程中加入自己的感受,从而赋予学生作文新的意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触摸到了学生的内心世界,这时教师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评价者,还应是一个作文过程的参与者。教师必须给予文章一种定义,并有一个与学生交流和对话的过程,这样才能达到情真意切、唤起共鸣的效果。这种交流与对话要有启发性和商榷性,在交流中有教育,在对话中有启发,适当的时候要用幽默和睿智让学生感受评价中丰富意蕴。

著名的小学作文教学专家贾志敏老师,在给一个学生《我们要吃红烧肉》一文的评价时这样写道:我也是个“吃肉大王”,我也喜欢吃红烧肉。用夹心肉煮熟以后,放在油锅里炸一会,放上姜葱、酒、糖和味精,烧好之后,香喷喷、甜丝丝、油而不腻,鲜美无比。吃了还想吃,百吃不厌。想不到张闻雨同学(文章小作者)跟我“志同道合”,也是个“吃肉的大王”。这一评价中,贾老师对文章的认同,正是与张闻雨同学的交流对话的过程。“想不到张文雨同学跟我‘志同道合…,这一评价更丰富了要倾诉的情感。又表达了对学生的肯定和赞扬。贾老师用真诚架起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桥梁,让学生更乐于抒发真情实感,此时无声胜有声。

三、作文评价应体现多元化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面对这个多元的群体,作文评价没有统一的模式。所以,评价要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因人而宜、因材施评、要体现多元性。在评价中要引导学生找到存在的不足和缺憾,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亮点,引导学生认知、发现、发展。如:面对性格沉稳、内向的学生,评价时使用全面性的评语;对喜欢张扬爱炫耀自己的学生,评语要客观中肯,语重心长;对缺乏自信的学生要多鼓励,评价时多用激励性的评语,要批评也应是含蓄些……总而言之,我们教师评价自己学生的作文,必须把握住鼓励与批评的度。既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评价,也要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作文评价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文评价本身也是作文与做人教育的过程,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评语也许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一个有责任、真爱学生的老师,一定会抓住教学中的作文评价这个细节,为学生的生命成长尽责。

猜你喜欢

评语爸爸情感
情感
正中要害的评语
教师评语
台上
我和爸爸
爸爸
十二星座老师写评语
爸爸冷不冷
可怜的爸爸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