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文教学小议

2009-08-21范圣江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09年4期
关键词:词句习作作文

范圣江

长期以来,许多孩子谈作文色变。作文难,已成为制约语文学习的一个瓶颈。作文难,究竟难在哪里?我认为,作文难固然有其写作本身的难度,但也存在诸多原因。其一,多年的“教师命题——学生作文——教师批改——学生看分”的教学模式,束缚了小学牛的思维发展,抑制了小学生写作文的兴趣;其二,语文教学困于课本本身,忽视了教学与客观世界的联系,学生视野狭窄,词汇贫乏,认识水平低,学生感到有话不会表达;其三,在作文教学中,没能从整体上把握小学各年级作文教学的阶段特点,忽视了小学作文教学的阶段性和连续性,要求普遍偏高,没有遵循作文教学循序渐进的原则,因而收效不大。如何解决作文教学中这一难题呢?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遵循作文训练的规律,分清三个阶段

小学语文教学课标明确指出:小学阶段的作文训练,是从低年级的“写话”到中年级的写“片段”,再到高年级的“写成篇作文”。起于“写话”,间于写“片段”,落脚于“篇的训练”。三个阶段有着内在的联系,三个阶段具体的要求是:即低年级说写提早训练,贯穿在阅读教学的全过程中,每周设两节说写训练课,以词句训练为主,让学生围绕一个中心,会说一句完整的话,会说几句连贯的话,能说段通顺的话,然后写下来。中年级集中力量说好、写好“片段”,达到内容具体,条理清楚,到四年级由片段训练过渡到能写简单的记叙文。高年级成篇综合训练,突出加强审题、立意、选材、组织、表达、修改等六项基本功训练,达到内容具体,有条理,有中心,有重点,有真情实感,能展开想象和联想。

二、在平时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多阅读

广泛的阅读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阅读好每篇课文,还应要求学生课下多阅读一些课外读物,比如儿童报刊、杂志、以及优秀作文选等。这样日积月累,时间长了,脑子里储存的信息就会越来越多,习作时必信于拈来。

(二)多摘抄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教师可让学生准备一个笔记本,专门将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好词句一一摘抄下来,这样学生在习作时如有需要,不妨来个“拿来主义”,省去绞尽脑汁之苦。

(三)多观察

好文章来源于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在平时的习作中常发现有许多同学的作文三两语,言之无物,读起来空空洞洞,平淡无味,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平时不注意观察。所以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多看、多听、多问,只有这样,才能将作文写的言之有物,丰腴形象。

三、在日常作文训练中应注意以下事项

(一)以每单元的作文训练为主

在语文教材中,每个单元后面总有一个习作训练,这些练习都是依据新课程标准而精心安排的,并且与单元内的课文内容联系紧密,或写景,或叙事,或抒情,它是作文训练的主要方式。因此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在实际教学中运用充足的时间,严格把好三道关:指导关、练习关、讲评关。力求将每次训练都落到实处,在训练中使学生的作文水平得到切实提升。

(二)以读写结合为辅

语文课本中所选文章人都文质优美,或思想深刻,给人启迪,或引人入胜,让人遐想,或脉络清晰,词句优美。据此,我们可以依不同的文体、不同的特点安排学生习作,或缩写、或插叙、或续写、或写读后感等。例如,学过《颐和园》一文后,可以安排学生仿照这一课的写法,写一处熟悉的景物。

(三)以写日记为补

把每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东西记下来,就可以写成日记,它是作文训练的必要补充。经常写日记,不但能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弥补了语文教材中作文篇数偏少的缺憾,实为作文训练的个好方法。

总之,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的着眼点,就是要发挥小学生残留的先天语言习得机制的作用,着重改进作文学习的外部环境,激发学生书面表达的欲望,培养用作文与别人交流的兴趣和习惯。如创设充分的自主读写时空,通过增加合作和交流的机会满足孩子作文的成就感,尊重和利用孩子的生活经验,淡化语言规范重视自主表达;增加写话和作文的密度,改变反馈形式,缩短反馈周期,发挥网络交流的优势等等。众多的作文改革实验,都从上面的一个或几个方面作了有意义的探索。如果把这些改革的成功经验综合起来,形成一个比较科学的作文训练序列,就有可能使小学作文教学出现大的突破。

猜你喜欢

词句习作作文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