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题化阅读与普能阅读的和谐共生

2009-08-21秦丽平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09年4期
关键词:教材母亲文章

秦丽平

缘于教学的内容与形式的差异,我们可以把阅读分两种:一种是题化阅读,一种是普通阅读,两者相辅相成,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完整的语文阅读体系。如果能将两者有机结合,奏出和谐的乐章,阅读教学将会满园春色。

一、两种阅读巧定位

阅读教学是以教材(课内、课外)为载体的。教材的意义不在于教材本身,也不在于学生的大脑之中。而在于学生与作者(编者)的交流中。在交流中,教材是通过被解读与拓展给学生以滋养和启迪的。教师对教材准确的解读和深刻的剖析外显于教学中,就是引领着学生准确把握文本所要表达的意图,进而能富有个性地解读,开放地拓展。这是阅读教学的追求。

题化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特有的培养或测试学生理解能力的阅读,以教材为客体,以阅读的形式从整体到局部,从内容到形式,从文字到语言,从层次到段落对课内或课外的文章或文段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深入细致地理解感受的阅读。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越来越重视学生的题化阅读能力,强调学生对作品要有独到的见解。

普通阅读是读书看报式的阅读,是人类社会通常所运用的一种获取信息的方式。目前,语文教学提倡大语文教育,而大语文教育的外延涉及读书报、看影视、听歌曲……读书看报式的普通阅读是其最重要的方面。大凡有兴趣者都爱以浏览的方式,粗略地进行感知,品味一下语言和写法,并不需要进行句句分析,层层理解。对小学生而言。普通阅读尤为重要,只有采得百花粉,才能酿出最甜的蜜。

二、琴瑟和谐谱乐章

1题化阅读舞课堂,提升阅读能力。我们的语文教学效率为何不高?我想这与两种阅读训练方法的混淆有关。课堂阅读教学应注重题化阅读训练,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为普通阅读擦亮眼睛,激活思维。课堂上要借助文章或文段培养学生四方面的能力:

第一是知识的迁移能力,如字词、语法、修辞、表达方式等方面。其中,修辞手法准确生动地应用是个难点,在教学《月光启蒙》一课时,当引着学生品味孙友田笔下讲完故事的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似一尊玉石雕像时,学生从美丽的比方中,读出了母亲的圣洁、美丽……从同学们的眼神和表情中,我发觉他们也沉醉在对自己母亲的回想中。“同学们,说说我们的母亲吧!你眼中的母亲像______?”问题的巧妙引导,打开了孩子的思路:“我的母亲像一台空调,当我需要温暖、呵护时,她及时给我热能;当我需要冷静、鞭策时,她会毫不留情地制冷。”“我的母亲像一架高倍望远镜,无论我走到哪里,我总能感觉到她在看着我。”“我的母亲像陀螺一样,从早忙到晚,为我,为家,我真地很心疼她。”……不需要太多的讲解,学生深刻领会了“比喻”的含义。并与作者有了共鸣:天下的母亲都是一样的。这样的阅读教学,更多的倾向于启迪学生的学习智慧,艺术地补白将学生深深地引入课文。

第二是辨别分析的能力,如辨音析词、理解句义、划分层次等。在“划分层次”时,记叙文要理清线索思路,摸准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说理文要抓住作者的观点,以及他是怎样证明观点的;说明文注意结构关系。把握文章介绍事物的哪几个方面……

第三种是综合概括的能力,如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根据层意、段意提炼文章的中心等。教学《生命桥》,在课的最后,当学生还在为老羚羊冷静选择做桥墩的壮举而嘘唏不已时,我抛出了这样一道题:请你用上“不是……而是……”“!”将文章浓缩为一句话。思考片刻,学生们很快就借助这根拐杖,准确地提炼出文章的中心。

题化阅读训练是学生学会读书的捷径,课堂阅读教学是培养这些能力的主渠道。如果我们能长此以往有目标、有针对地对学生进行引导、迁移、训练,学生定将以他们对教材的理解和丰富来反哺,以较深厚的语文素养来回报。

2普通阅读骋课外,滋养文学底蕴。作为语文教师,应想方设法开阔学生的视野,开创学生阅读的源头。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尚不稳定,大量的课余时间不会妥善安排。教师要利用拓展阅读课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有的浅尝辄止,有的精心品读。在学生阅读兴趣尚未浓、阅读习惯尚未养成之前,教师要采取一系列的辅助措施,有计划、有督查地开展阅读教学。我认为可采取数线并进的方法:

第一线,从教材辐射开去,和学生一起寻找合适的切入口进行拓展。可以从文章的重点段落人手,亦可以从文中的插图入手;可以着手于课后设计的练习,亦可以着手于文本的空白处;可以着眼于文章的标题,亦可以着眼于关键词语;当然也可以同作者作品延伸,同主题作品领军,同题材作品并进……学生在老师引领下,学会自己选择合适的读物,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邀游于书海,其乐无穷,并定期交流分享自己的收获。

第二线,每天积累一首古诗词。在黑板报上开辟“诗词”专栏,内容可由学生提供,也可由教师推荐。同学们背古诗,说古诗中的故事,让那些千古名篇如涓涓细流滋润孩子的心田。

普通阅读的储备为题化阅读夯实了基础,题化阅读训练为普通阅读提升了质量,两者相得益彰。如果能奏响阅读教学的“二重奏”,那何愁学生的语文素养不能提高?

猜你喜欢

教材母亲文章
教材精读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给母亲的信
悲惨世界
送给母亲的贴心好礼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
A Truly Outstanding Article一篇真正出类拔萃的文章
腹中两次取出金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