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教师如何关注“体育内向生”

2009-08-21郑松林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09年4期
关键词:内向特长心理健康

郑松林

人格的内向与外向是以心理活动的指向性为指标的心理类型。外向型的人善于把心理活动展现于外,而内向型的人善于隐匿丰富的内心世界,做事顾虑重重,不善于交际,缺乏实际行动,情感内隐,藏而不露。其实任何人都具有内向和外向这两种心理机制。只是看哪一种心理机制占优势,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手段来平衡这两种机制,让他们进行自我互补,健康发展。

在体育课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学生害怕参与竞争,不敢表现自己;或是等到教师已经指定别的学生表演时,他却在下面悄悄地模仿;偶尔被教师点名展示时,也是妞妞捏捏,满脸通红;在一些分组合作学习中,也是不善于与人为伴,毫无主见,总是听别人的摆布。我在实践教学中还有这样的体会:一个班上的“活跃生”与“骨干生”能很快被我发现,因为他们的表现比较“突出”,而一些“内向生”由于他们好静、少动、不善于交际以及情感的脆弱、自卑的情绪和对环境的冷漠等心理特征,我就缺乏对他们应有的心理了解,很难把握有利时机教育和促使其心理健康发展。长期这样下去,这些学生就容易发展为焦虑和忧郁等心理疾病,甚至产生厌学心理。现今的体育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其全面、和谐、健康发展,要重视学生个性的培养,把握学生心理变化规律,促使其心理健康发展。因此,改变“体育内向生”的心理状态是我们体育课中必须解决的课题。

一、“体育内向生”的特点

1“体育内向生”是一个“守纪律”、“谨慎”的群体

“体育内向生”往往是“被遗忘的角落”。因为他们大部分是守纪律、听话、谨慎、顺从、安分守纪,他们相信教师为他们制定的各种规范,并能依此规范个人的行为,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练习,捣乱、偷懒现象较少。同时这些学生很少提出要求,也很少与人争论。他们既不能以优秀的表现博得教师的青睐,也很少用越轨的行为招致教师的特殊关注。大部分“体育内向生”在相对独立的情形下做事胆小,习惯于自行处理问题,没有与别人合作的习惯。这个时候教师可以为“体育内向生”确立一个最终目标,但在实施时,却先要把最终目标分成若干个小目标,引导“体育内向生”从最小的目标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地努力。通过这种方法,让他们凭自己的努力跨越“门坎”,不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长此以往,他们就会顺其自然、不知不觉地接近目标,达到教育的要求。这种性格的内倾性,一方面表现了他们对于来自内部的压力具有超常的忍耐性,另一方面造成他们孤僻、不好动的性格。对外来的冲击,或是姑息忍让,或避而远之。其内心的自尊与自卑常常处于不稳定的交替状态。他们获得的教学反馈信息量最少,从表面上看,教师对这类学生不打不骂,不赞扬不批评,不鼓励不贬低,似乎并无任何伤害和妨碍。但是实际上,一但外界的压力超出了他们自身承受的能力,自尊就变成了自卑,使一些“体育内向生”向不健康倾向滑坡。这种冷落与忽视,正是妨碍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2“体育内向生”是一个不缺“智力”的群体

经常有这样的现象:教师单独和一些“内向生”交谈时,他们有时提出的问题教师一时也束手无策,为什么?因为绝大部分“体育内向生”有正常的智力。个别学生的文化成绩还是优秀的,之所以在体育方面有较大的差距,—是因为自身素质,二是重智轻体,三是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毅力,没有科学的锻炼方法和习惯,缺乏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这个时候教师不能用简单的方式对待他们,而必须从心理学的角度去认识他们、研究他们、教育他们。俗话说:“浇树浇根,育人育心”。教师应该用爱心去沟通、温暖他们幼稚的心,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改善他们的心理状态,这样才能保证他们身心健康成长!

3“体育内向生”是一个“庞大的、和平的”群体

“体育内向生”在班级中的比例为三分之一左右,易分化,不稳定,不愿意与同学协作。往往是躲在角落里独自“苦练”,容易形成“甘居淡薄”不出头,舒舒服服闯过关的处世态度。但是他们并非没有特长,只不过他们不善于表现自己。这个时候教师必须和学生保持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让他们把教师看作是自己人,以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使他们乐意接受你的教育。教师如果能责生先责己,以退为进,就能打动学生的心灵,促其反省,能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如果我们抓住了他们的一个“特长”或“特点”,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这样就可以激发他们的进取精神。

二、培养“体育内向生”的“特长”和个性“特质”

1改变不闻不问的教师角色。指明学生的发展方向

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往往会无条件地接受教师的想法,对教师崇拜备至。倘若在学习过程中得不到教师的指导,肯定哪些行为是做的好的、什么地方要继续努力,他们就感到无所适从,失去自我体察的机会,由此也就失去了产生愉悦感的依托。要知道儿童的尊严感来自于自己的活动和由活动取得的成绩。所以在教学中体育教师应该尊重、理解、信任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创设一个和谐、融洽、相互理解的人际心理环境,对学生中那些不良品德、行为背后的不健康的心态给予矫正,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情感、思想与个性。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创设一个和谐、融洽、相互理解的人际心理环境,对学生不健康的心态给予矫正,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情感、思想与个性,培养“体育内向生”对体育运动认知、情感、意志支撑、兴趣等方面的自知、自尊、自信、自立、自制、自调、自强以及乐观、豁达、协作、进取、坚强、果断等方面的品质。

2重视潜能开发,培养积极进取的精神

刘易斯的教练曾这样说过:“世界上有千千万万个刘易斯,只是我们没有发现而已。”科学证明:许多失语者是因为耳朵从来无法判断自己的语言是否正确而最终丧失说话能力。“体育内向生”会不会也是因为长期无法判断自己在体育中的价值能力而丧失学习兴趣呢?因此,未来的体育健康课教育首先更应该重视“体育内向生”的内在潜能的开发,促进学生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注意力、观察力、分辩力、思维力、创造力发展,形成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欲望和探索精神。其次,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认识自己,既能客观地了解自己、又对自己的体育能力和心理特点具有较全面的认识,能正确对待自己在体育方面的长处和短处,以扬长补短,悦纳自己。要教育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认识人际交往的意义,乐于与同伴交往,建立相互理解、信任、关心的人际关系。促进活动中与他人交往的信心和能力,展示自己的特长。让学生有稳定的情绪,能理智地控制在各种体育教学场景中的勤学乐动,自动调节自我的情绪,做到快乐向上;有积极进取与乐观的态度,要树立正确的思想,不断追求、自强不息。最后,要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即应有较强的自觉性、自制力、毅力,在实践中不为艰难挫折击败的坚毅刚强的心理品质。要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即轮流让他们担任体育委员、小组长,给他们提供换位思考的机会,让他们能在相应的环境中运用这种思维增强自信心,要善于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特长,树立自信心,增强荣誉感。

3积极鼓励,培养竞争意识

要善于帮助“体育内向生”发现自己的特长,树立信心。指导他们学习和锻炼,就要把他们从“静”的文化市场推向“动”的旋涡,也就是说要转化“体育内向生”。除了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外,体育教师要充分肯定他们的进步。发现他们的特长,同时也要增强他们的危机感和竞争意识,培养他们主动去迎接各种挑战的勇气与能力。

总之,我们希望每位教师的每一堂课,在增强学生体质、培养能力、进行品德教育的同时,都能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不要忽视“体育内向生”。因为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是体育教学的一项重要目标。我们不能用剥夺、疏远、贬抑和支配等方式伤害学生,因为他们内心深处同样充满着对教师鼓励与称赞的期盼!未来的体育健康教育不仅仅是躯体健康的锻炼,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智、健康的心理!把心理支援、心理辅导透射到体育教学中,一定要杜绝有损学生心理健康的现象发生!

“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教师对“体育内向生”只有从心里开始沟通、理解、支持、激励,才能真正开启“体育内向生”的心灵之锁,真正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真正让他们的身心健康快乐地成长!

猜你喜欢

内向特长心理健康
内向的你
A song in his heart 心中的歌
老板的特长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对内向人的8个误解
取消特长招生与特长教育并不矛盾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特长
内向者压根不需要“修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