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观察能力,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2009-08-21管云霞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09年4期
关键词:小虾课外事物

管云霞

作文难是学生作文的普遍现象,解决作文难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观察能力,首先要从课内习得观察方法。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不断向课文学习,向不同的作者学习,感悟、体会作者的观察方法,进行观察方法的积累。观察能力的培养更多得益于课外,只有在课外日积月累的观察实践中才能真正形成观察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在课内习得的观察方法运用于课外的观察实践,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让课外观察变成学生的自觉行动。丰富观察积累。在长期的观察中,有了丰富而又精彩的观察积累,必然厚积薄发,下笔如有神。

作文难,难作文,究竟难在何处?从语言表达的角度来说,汉语是我们的母语,学生不可谓不熟;从写作技巧的角度来说,每篇课文的教学中都在渗透,学生不可谓不知。尽管如此,学生依然是无话可说,究其原因,是不善于观察,甚至于根本就没有观察的习惯,造成生活积累不足,导致没有内容可写。那些好奇心强的学生虽然也有所观察,由于观察能力有限,大多也只是走马观花,所得有限,言之无物。显然,观察能力是作文之根,只有“根”不断地吸收养分,作文之树才能枝繁叶茂。可见,解决作文难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观察能力的培养得法于课内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就要教给学生观察方法,而观察方法的获得可以借助于课堂教学。现行教材的课文篇篇精选,单元主题鲜明,训练目标明确,其中不乏习得观察方法的好文章。教师要对此类课文引起足够的重视,细心揣摩,教学中认真引导学生感悟、体会作者的观察方法,为培养观察能力做好必要的准备。

如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小虾》一文的教学中,教师适当加以引导,学生即能从文中感悟发现作者观察的一般方法:

由表及里地观察。先观察事物的外部特征,再观察事物的内部特征。作者先观察小虾的外形特点,有的通体透明,有的则稍带点黑色,甚至背上、尾巴上还积着泥,长着青苔。再观察小虾的生活习性,发现它们吃东西的时候非常小心,脾气也不好。

有序地观察。动物和人一样,它们的活动也是有条理的,因而要注意观察它们活动的先后顺序。作者观察小虾吃东西时,注意动作的先后顺序,发现它们总是先用钳子轻轻碰一下食物,然后迅速后退,接着再碰一下,又后退,最后才用钳子捧着吃起来。

比较观察。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同一类动物在同一活动中的同一时刻,表现也有所不同,加以比较就会有新的发现。作者在观察中将不同的小虾吃饱后的表现进行比较,发现它们饱食之后都十分自在,然而又姿态各异,有的独自游来游去,有的互相追逐,有的紧贴在缸壁上休息。在比较中观察才发现它们原来是那么有趣。

边观察边思考、想象。观察不仅要用眼去看,还要用心思考。如果不用心,就只能永远停留在事物表面,看不到问题的实质,要边观察边用心琢磨。作者在观察小虾受到干扰时,看到小虾舞动着脚,钳子一张一张,胡须一翘一翘,眼珠子也一突一突的;忖度小虾的心情,觉得小虾象是生气了,进一步揣摩它们的性格,发现它们脾气不好。在观察时用心思考,才发现它们发脾气时那生气的样子更惹人喜爱。作者还边观察边想象,看到小虾身体透明,便想象它的身体像玻璃似的,顿时增添了小虾的可爱。

坚持观察,创新发现。即时观察固然有所发现,然而观察时间越长,对事物的了解就越多,因而观察一般要坚持一段时间。作者介绍小虾生气的情形时提到“如果碰到闲游的同伴,它们就会打起来”,这种假设显然不是一次观察所得,而是坚持观察的收获。因为事物是不断发生变化的,只有坚持观察才能对所观察的事物有比较全面的了解。观察不仅仅需要坚持,还需要创新。作者正是“用小竹枝去动那些正在休息的小虾”,对小虾进行干扰,把小虾激怒了,才发现了小虾生气时十分有趣的情形。在观察中添加一些人为的因素,导致被观察的事物发生相应的变化,便创新了观察素材,从而有更多的发现。观察中有意创新,可以使观察内容更鲜活。

不同的作者,观察方法亦有所不同。引导学生不断向课文学习,向不同的作者学习,观察方法的积累就更丰富,其观察就更有效,观察的积累就更鲜活,更丰富多彩。

二、观察能力的培养得益于课外

习得观察方法只是培养观察能力的前提。然而,形成观察能力更需要不断的观察实践。只有在课外日积月累的不断实践中才能真正形成观察能力,因此观察能力的培养更多得益于课外。

首先。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观察方法。每当从课文中习得一类事物的观察方法,便布置学生在课外时间运用课文中的观察方法,去观察与课文中同类的事物,加深对所学方法的理解、感悟,培养观察能力。如学习《小虾》一文后,立即要求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持续观察自己最喜爱的一群水中小动物。这样观察起来轻松自如,有利于熟练掌握初步习得的观察方法,也降低了观察的难度,保护了学生观察的积极性。同时,布置学生把观察的小动物写下来,比一比谁观察得最仔细,谁写的文章最生动,以培养学生观察的认真态度。观察完水族动物以后,可进行观察方法的迁移运用,要求学生继续观察水族以外陆地上跑的、天空中飞的其他动物,坚持不懈,直到熟悉这类事物的观察方法。

其次,要引导学生创新观察。观察的角度越多,对事物的认识越深刻,观察积累就越丰富,写出来的文章也就越生动。《小虾》一文的作者用竹枝逗一逗小虾,创新了观察角度,从而观察到了小虾生气时十分可爱的样子,丰富了观察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观察时不断创新,可以亲手摸一摸、抱一抱,与之密切接触,在接触中观察;可以和动物一起玩一玩,一起做游戏,在互动中观察;还可以与动物做朋友,和它说心理话。给它讲故事,观察其各种不同的反应,感受自己的情绪变化……只要有创新的意识,就会有更多的观察角度,从而创造出更多精彩的观察瞬间,丰富观察积累。

再次,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惟有养成了良好的观察习惯,让课外观察变成学生的自觉行动,变成他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他们才能持之以恒地进行观察,观察能力才能真正得以培养。为了养成观察习惯,可以要求学生每天坚持写观察日记,在小组或全班交流,并张贴优秀习作,让学生体验观察的成就感;可以每天利用五分钟谈谈观察的新发现,形成浓厚的观察氛围;也可以邀请家长参与观察,形成观察的家庭氛围,并发挥家长的主观能动性,让观察常做常新,从而使孩子乐此不疲。只要千方百计调动学生观察的兴趣,引导学生坚持观察,就一定能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从而真正培养观察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引导学生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观察实践,避免观察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持之以恒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久而久之,学生形成了较强的观察能力,有了丰富而又精彩的生活积累,必然厚积薄发,下笔如有神,那么,作文又有何难?

猜你喜欢

小虾课外事物
且将小虾还给河水
堆雪人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单独中的洞见
TINY TIMES 3: A REAL HIT
小虾弯弯变形记
春天来啦(2则)
取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