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抓住创造灵感 助燃思想火花

2009-08-21丁向华朱敏丰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09年4期
关键词:温度计火花创造性

丁向华 朱敏丰

新的课程标准,不仅要求我们使学生掌握基础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更要培养他们具有科学意识、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不可能凭空产生,需要教育工作者加以教育和培养。我们科学教师应随时注意抓住学生在科学学习中闪现出来的富有创意的思想火花,并且尽可能地创设条件,把学生稍纵即逝的思想火花转化为卓有成效的探究活动和创新活动。

一、给学生自己思考的空间

只有自己思考才能遇到困难,甚至是恼怒,才能发现问题,才能产生创造的火花。如果失去独立,只一味重复练习来达到熟练,这种熟练最多可以成为技巧,但不能创新。甚至阻碍创新。

在教学《蒸发》这一课时,我给每一位学生准备了一支温度计和一杯冷水,并请学生拿起温度计,放进冷水里观察温度计的红色液面有什么变化?学生说:温度计的刻度下降了。紧接着我又问:请同学们推测一下如果把温度计拿出水面会出现什么现象?学生异口同声的说:温度计的刻度会上升。因为外面的气温比水温高?“好,那就请你们一起拿出来看看”。当学生把温度计从冷水里拿出来后,一个个都傻眼了,温度计的刻度反而下降了。此时,同学们的注意力高度地集中在温度计上,思维快速的运转起来,在这关键时刻我随即要求他们分析、思考、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学生们纷纷作出了许多假设,对于他们的积极思考我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表扬。

二、给学生自己创造设计的时间

在活动中,要使学生掌握发展其创造性,充分发挥想象力,就必须自己主动大胆地去设计,突破原有的知识苑囿,而产生新的设想;然后,鼓励他们打破常规,多方联想,以启发式,调动其灵感,增强他们的创新欲望;直到达到入迷的境界。活动时,充分启迪学生的创造性,使之迸发出个性和创造的火花,进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

我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大量实践的机会。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锻炼和培养。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也就产生了解决问题的欲望,促使他们去完善、改进、探求和创新。提供实践机会,应体现在活动的全过程中,让学生在活动的每一环节中动手动脑。手脑并用,是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关键性条件。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组织学生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小考察”、“小实验”等活动,给学生动手动脑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机会。在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时,应注意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感知对象。在活动中,让他们摸一摸,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促使他们的脑子多想一想,从中发现问题,提出疑点,探求新知。在指导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实践的过程中,要向学生传授创新方法。学生在掌握基本的创新技法后,能懂得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有目的地运用所学的方法,促进创新能力的提高,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给学生互动学习的机会

在教学实践中,组织互动学习的方式是激发学生的创造个性的有效途径。由于每个学生的发展水平、思维类型、生活环境、兴趣爱好的差异,对于同—事物有不同的理解。这些理解就好像是围绕着一个中心问题而向四面八方产生的辅线。作为学习的主体,可以通过与别人的交流,产生思维的撞击,从而能够广泛地搜集与这一中心问题相关的各种感性材料、思想和观点,并不断地开拓自己的思路。同时又可以通过自身的分析、判断去处理相关的信息,并形成独特的发现或见解。每个学生在小组学习过程与同学的交流,就是在从事自我学习的创造活动,而这种互动的学习方式就像是一座立交桥,每一个想法的提出,每一个决定的产生,无不包含学生间的思维火花的碰撞。通过这种动态的学习活动,为学生的创造性注入活力,从而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

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捕捉个别学生的创见,随时就学生的发言提出自己的看法,将讨论引向深入,激发更多的学生去发现新问题,形成新的创见。同时还要注意运用调控手段,培养学生坚持真理的良好品质,既要敢于发表自己的创见,又要善于修正自己的错误,听进别人的意见,保证学生的创新能力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

小学阶段是儿童掌握知识和培养创造能力的最佳时期。课堂教学是学生汲取基础知识、培养创造性思维、开发创造力的主渠道,科学教育只有通过课堂这一主渠道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体作用,才能真正使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猜你喜欢

温度计火花创造性
点燃自主探究的火花
持久的火花
自制温度计
温度计为什么 能测温度?
事业火花事这样被闲聊出未来的
温度计的制作原理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
落伍的图标
再见了,我的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