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心理健康教育

2009-08-21于文萍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09年4期
关键词:行为习惯心理健康家长

于文萍

随着社会的进步,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关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教育本质的体现,而且正在逐渐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心理健康的术语和内容也通过各种途径为人们所逐步认识和了解,特别是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已被正式纳入到学校教育中,其目的是为孩子的健康、顺利成长奠定良好基础。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常常想: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方面的教育?如何在“以德育入”的同时“以心育人”?我想二者能否有机结合。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作了如下一些思考: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觉得最累,最辛苦的是工人、农民、还有知识分子。其实不然,那究竟是谁呢?我想应该是我们在校的中小学生。众所周知,他们的书包越背越重,他们的学习时间越来越长,有的甚至在晚上12点以前还不能做完作业。他们很少有玩的时间,小小年纪不光要学书本知识,还要在家长的“监视”下学特长,参加提高班、奥数班等。他们一上学就被牢牢地拴在以学习为目的的“应试”战车上,内心承受着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在孩子学习落后的情况下,还要遭到老师和家长的责怪。于是造成了孩子害怕考试,害怕老师,害怕家长。害怕学校,在压力、恐惧下,有的孩子变得焦虑、烦躁、紧张、暴怒、嫉妒、猜疑……久而久之、使孩子对学习产生逆反心理,特别是自尊心也受到了伤害,并学会了对付教师,应付家长。常常因为一些芝麻小事而愤怒,生活失去了色彩,学习变得枯燥无味,厌学的情绪时常弥漫在心里,直接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因此、当今社会、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彻底改变这一观念。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因为生活是教学的本源,离开了生活,教学便失去了源头和生命力。课堂教学,主要以生活为基础。让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又是陶冶、丰富学生情感的教育过程。学生的情感是课堂教学的动力,而又是其情感的记录。因此,抓住这一切入点,将心理健康教育向学生的日常生活渗透,与教学相结合,把对整体学生的心理教育与个别学生的心理教育相结合。

家庭教育是“教育系统工程”的重要环节。家庭教育的缺失对孩子身心健康会产生严重的影响。家长要增强家庭教育的意识,主动配合学校对子女的教育,学校(教师)也要积极争取家长的配合,加强家校沟通,全面有效地提高学生素质,让他们的身心全面健康地成长。

—个家庭教育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孩子做人起点的高低,也为孩子的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打下了不同的基础。如果家庭教育水平高,孩子从小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在体能、智能、品德、行为等方面发展较好,那么教师在学校进行教育时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就要投入更大的力量予以斧正和矫治,而且效果往往又是事倍功半,甚至更差。

父母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潜移默化的影响常常是无声胜有声,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与行为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将直接影响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成败。因此,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一定要有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家庭教育配合得好,父母具有良好的性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就能使学校教育在家庭中得到强化和巩固。如果配合不好,或者说家长的行为习惯较差,就会大大削弱和抵消学校教育,使学校教育不能很好地发挥其教育的职能作用。

家庭教育不仅是学校教育的基础,更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尽管学校的功能就是专门培养人,学校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及全面发展起着主导的作用。但是任何教育形式都不是万能的,学校教育也不例外,都有其一定的局限性。家庭教育则可以弥补学校教育中的某些缺陷。学校教育是群体教育,家庭教育是个体教育。尽管我们现在搞小班制,抓个性化教育,抓个别辅导(包括心理辅导和学习辅导),想方设法因材施教。但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只能面对全体抓共性的东西,然后再从一些比较突出的个别问题人手进行个性化教育,当然,我们每一位教师都会尽最大的努力去做好它。而现代家庭独生子女居多,父母面对的是一两个孩子,在父母面前孩子一般是无拘无束的。父母比老师更了解孩子。父母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个体教育更有利,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包括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发现并发展孩子某方面的特长等。每一个家庭、每一位父母都应充分发挥这种优势,注重家庭教育,加强家校沟通。家庭作为“教育系统工程”的重要环节,家长一定要增强家庭教育的主动意识,决不能只生不教或只生不养。要主动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育,使学校教育更完善,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真正的学会做人,学会读书,身、心、品、智全面健康地成长。

在实践过程中,我感到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教育中,对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都十分重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使孩子们不仅掌握了知识,同时活跃了思想、丰富了感情。在实践过程中,我感到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对于培养孩子的身心、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当务之及。

猜你喜欢

行为习惯心理健康家长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多动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家长错了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