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生的道路交通安全隐患与防范

2009-08-21浦建兴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09年4期
关键词:道路交通校车交通

浦建兴

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能否健康成长不仅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幸福美满,而且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衰。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中小学生因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每年有几千人,使几千个家庭片刻间支离破碎。因此,加强中小学生道路交通安全防范刻不容缓。

一、中小学生道路交通安全防范存在问题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有的学校还没有将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纳入学校德育教学的范围。即使在—部分学校开展了道路交通安全教育,但可以说教育不够经常、不够认真、不能坚持,往往是一阵风、敷衍塞责,造成儿童的交通安全知识不入脑,不人心。特别是在农村的一些中小学校,一年到头很少有道路交通安全教育,也很少有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部门到农村学校去上道路交通安全法制课。可以说许多农村中小学校是个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的“盲点”。

其次,目前在农村地区寄宿、寄养的学生多。很多少年儿童的父母在外地打工,小孩寄宿在祖父母或外公外婆家。由于祖辈过分疼爱孙辈,放学后和节假日任其在路边自由玩耍,甚至在马路上乱窜乱跳,这存在着极大的道路交通安全隐患。

第三,中小学生道路交通安全意识淡溥,存在侥幸心理。大多表现为不顾后果地横穿公路和街道、逆向行走,喜欢在公路上追逐嬉戏、看热闹,通过路口或者跨过道路时不走人行横道,还有些中小学生乱闯红灯、不走斑马线。从近年各地发生的道路交通事故案例来看,在整个交通事故中,因中小学生违反道路交通法规造成的交通事故比例还是相当大的。因此,提高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增强道路交通安全防范迫在眉睫。

第四,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自行车骑行的规定的现象大量存在。现在不管很多是中学生还是小学生,很多孩子都是骑自行车上下学。有中小学生及其监护人不知道《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七十二条的规定:“驾驶自行车、三轮车必须年满12周岁”。即未满12周岁的少年不能在道路上骑自行车的。可是现在大部分骑自行车上下学的小学生都还不满12周岁,可见家长、学生、甚至学校教师都缺乏交通安全意识。

第五,部分家长掉以轻心,接送子女上下学的交通工具存在隐患。特别在广大农村,由于经济发展不十分平衡、行政区域的合并、学生数量的逐年减少,学校也都进一步在合并整合。这导致了学生住所距离学校比较远,为了自己孩子的上下学安全,他们的父母有的自己用自行车、摩托车等交通工具接送,有的合租社会上没有准运资格的客运车辆或者非客运车辆集中接送,这其中存在很多的道路交通安全隐患。

二、如何增强防范,减少事故

首先,道路交通管理部门要大张旗鼓地、深入广泛地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六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经常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提高公民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识是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部门的职责。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部门可采取以“少年交警”和“小黄帽”交通安全为切入点的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宣传活动。交通安全管理部门要为中小学生搭建体验交通警察生活的平台,可大力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帮助培训“小交警”,让学生在耳濡目染的实践中感受交警生活,让交警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成为学生永不泯灭的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

道路交通管理部门要经常组织民警给在辖区范围内的中小学校的学生上交通安全教育课,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讲授不同的道路交通安全防范的内容,做到有针对性。尤其是在开学伊始、放假前,都要给学生上一堂交通安全课,让他们在自己的脑海里对交通安全引起足够的重视、达到预期的效果。

在道路交通安全宣传中,还要根据少年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选择有针对性的交通事故典型案例,对中小学生的宣传教育在形式上要不同于成人,可以通过制作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挂图或宣传展板和宣传光盘,巡回到各学校展出、播放,在学校宣传栏设置交通安全专栏以及开展演讲比赛的形式,形成浓厚的重视道路交通安全的舆论氛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对低年级的小学生,还可通过儿童画报、小人书等形式,选择有交通安全方面的内容对其进行道路交通安全的启蒙教育。

其次,要抓好校车管理。政府各部门要根据辖区学校情况,结合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要求,推广使用校车接送学生。各部门要尽最大可能地为学生的安全着想,针对部分学校没有真正意义校车的状况,争取政府相关的支持、协作,稳步有序地推广校车的发展。

学校和交警部门要强化校车及接送学生车辆的管理,强化路面管控,严查接送学生的车辆的交通违法行为,从源头上消除低速汽车、拖拉机、报废车以及“黑车”接送学生的情况发生,教育学生拒乘农用车、货车、报废车、超员车,从而达到促进校车健康有序的发展。

第三,教育主管部门要督促中小学校积极参与到道路交通安全防范管理中来。例如学校可成立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机构,配齐专门的道路交通安全员,负责学校交通安全信息的收集。学校要健全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制度,可建立道路交通安全档案,对学生的交通违法行为进行记载,对校车存在的隐患进行排查。对教育宣传工作予以落实等。

第四,可建立家长、学生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抄报制度。发挥家长在中小学生遵守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定中的作用。对于学生以及家长接送学生违反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定的,交通安全管理部门要向学生所在学校通报情况,对学生和家长起到警示和教育作用。学校也可以把学生是否遵守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定作为学生行为道德规范的内容,纳入学生年终考评、评优的条件和标准。

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老师,对孩子的交通安全教育同样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当中,父母每天的谆谆教诲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交通安全教育应抓在这一环节,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交通习惯,提高避险和应急处理的能力。特别是在孩子放学和节假日期间,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尤为重要。学生在放学或放假之后往往容易把老师在学校的忠告抛之脑后,导致孩子的交通安全意识淡薄。因此家长在必须担负起家长示范作用,带领和教育孩子遵守交通安全规则,通过一言一行让孩子知晓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第五,有关部门必须加大中小学校园周边的交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尽快健全和完善必要的道路交通标志、标线、信号灯和限速装置。

涉及道路交通安全的各个部门要切实落实好公安部《公安机关维护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八条措施》的要求,尽快消除学校周边因交通安全设施不足、交通标志不全以及其他不合理的状况等交通安全隐患。为进一步完善校园周边交通安全设施,政府部门要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增设学校门前道路限速、警告、让行等交通标志,并积极施划人行横道线、临时停车泊位等设施。通过这种形式,警示过往司机注意安全,同时也让学生在参与交通实践中逐渐养成良好的交通习惯,消除影响学校周边交通安全的隐患。确保广大师生的交通安全。

交通安全管理部门还要积极开展学校周边道路交通状况调查,为搞好校园周遍地区的交通安全工作奠定基础。交通安全管理部门要积极跟学校、教委和政府搞好配合,做好接送学生车辆的排查,对他们的接送学生数量、行驶路线、接送时间、车辆状况、联系方式等进行登记造册,便于日后做到有效的监控,防患于未然。

第六,有关部门要通力合作,要形成人人关心中小学生变通安全,家家过问中小学生交通情况的良好氛围。

中小学生的道路交通安全防范不能单纯看作是学校或是道路交通管理部门的事情,而应该看成是全社会的责任。中小学生道路交通安全这不仅仅是公安部门、学校、家长的事情,构筑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系统工程。它与交通部门、公路部门、城建部门甚至广播电视宣传部门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虽然各部门都有着各自管辖范围,如果这些部门都各自为政,不协调协作,就难以构筑校园周边安全的道路通行环境。因此要做好这项工作,就必须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理清各部门的职责范围,既做到分工合理,又有团结协作。

作为道路交通安全主管部门的交通警察机关在维护校园周边交通秩序时,要将发现的问题及时向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反映情况,督促其他相关职能部门采取必要的改进措施,完善公路基础设施。广播电视宣传部门要积极在少儿节目中进行道路交通安全的教育和报道,加大交通安全宣传力度。

中小学生的道路交通安全防范工作全社会要从点滴做起,从小处着眼,这样才能使道路交通事故远离中小学生,在安全健康的环境里幸福成长。

猜你喜欢

道路交通校车交通
南京市2017年至2019年道路交通死亡事故分析与研判
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节能减排问题及技术探讨
双峰:校车集体“体检”
第一个上校车的人
坐校车
永昌县人大常委会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法执法检查
图说交通
发达交通之磁悬浮列车
阅读理解三则
The School Bus校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