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儿大女面前 如何当开明父母

2009-08-20李丹萍

新天地 2009年8期
关键词:婚事异性大哥

芙 琳 李丹萍 力 仁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在中国,儿女的婚事是父母的一件大事,但操碎了心的父母不见得被孩子认同,甚至发生激烈的冲突。问题出在哪儿呢?

儿女婚事不能代替

■芙琳

刚刚看了一则新闻,一位大龄单身女博士的母亲印刷了“自责名片”,自责因为自己的过错而令34岁的女儿至今未有婚姻归宿。“名片”上有这样的文字:“当年只要求孩子学习再学习,努力再努力,而不顾人伦天理,坚决反对女儿交往异性,时至今日虽悔悟自责,然女儿青春难再。”

这则消息一方面说明,如果儿女不结婚,中国的父母的思想包袱有多么沉重;另一方面说明,在儿女的婚姻问题上,父母们开始反思家庭教育的成败得失。

父母们为儿女婚事着急更多是出于现实的考虑,着眼于子女的将来,担心儿女错过婚嫁期。一想到儿女老无所靠,这对疼爱子女的父母们来说是不可忍受的。美国社会学者艾伦·约翰逊曾经指出,社会体系提供给每个人一条阻力最小的路,例如:每个人都要结婚。阻力最小的路也是最容易被社会肯定的路。一个普通人如果不结婚,很容易被贴上一大堆的负面标签。若是儿女选择不结婚,这让许多中年父母感到颜面尽失,甚至被亲朋好友们质疑教养不力。他们更担心选择不结婚的儿女得不到社会主流的认同,这当然让他们焦虑不已。

儿女不结婚,父母到底有没有责任呢?也许很多父母并没察觉,自己对于晚辈的各种期待经常是相互冲突的。一方面期待未婚儿女恋爱,或者急于介绍对象给子女。但是,对于住在家里的子女,父母又往往营造出一种让儿女“难以交异性朋友”的家庭气氛。

举个例来说好了,很多跟父母同住的单身女性,不管年龄多大,在父母的眼光下,往往不好意思穿着迷你裙出门,晚上也不能晚归;在家中打个电话,也被“监听”。单身男性也差不多,很多父母要求儿子放假要跟父母出游、购物,或是读书进修。虽然父母对于儿子晚归的包容度比女儿多,但也免不了东问西问。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听话型的儿女不管长到几岁也往往交不到异性朋友。因为既不能大方地打扮出门,社交以及约会时间也被大幅限制,又不能在家用电话谈情说爱,也不方便跟朋友分享约会心得。

当然很多年轻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与异性交友;但我见过不少人,因为长年习惯“听爸爸、听妈妈”的话,或是觉得单身生活还过得去,连尝试交友的力气也懒得花。他们从小到大,从来没有为情为爱伤过脑细胞,一旦错过了最容易交友的学生时代,就发展成为“养在深闺无人识”的“剩男剩女”。

为儿女的婚事着急,是人之常情,但是婚姻不是儿戏,更应该让儿女自己做决定。如何与异性相处,如何获得完美的婚姻,这是比博士头衔更大的学问。父母在尊重儿女选择的同时,应尽全力帮助他们培养健康的婚恋观念,而不是代替儿女们选择、代替儿女长大,这样做才是明智的父母。

无端插手的教训

■李丹萍

又是星期天,是儿子给我们打电话的日子。有一句话老生常谈了:“有女朋友了吗?要抓紧啊!”儿子也会好脾气地回答:“哦,知道了。”

我也纳闷,儿子硬件软件都不错,谈个朋友怎么这么难。看看他的同学结婚离婚又结婚的不乏其人,好像很吃香,可是只有他一个人是孤家寡人。

前些日子朋友介绍个女孩挺不错,由于两人专业接近很谈得来,你来我往每天发信逐步深入了解。女孩善解人意,知道儿子工作忙,所以信的结尾总不忘写上一句:“如果你忙,不用急着给我回信。如果有空,任何时候都可以给我来信。”

两星期后的一天儿子到外地出差,开会接见客户谈合同,忙得每天给我们的短信也是简简单单一句:“我挺好的”。可能没有及时给女孩通消息,女孩的母亲生气了,委托介绍人——我的朋友打电话过来质问,并说女方的母亲嫌我儿子太没有礼貌了。

我让介绍人一顿劈头盖脸说得有点懵,马上打儿子手机。儿子见家里来电以为有什么事,一听这档子事,他捂着话筒说:“正在开会,等会我打给你。”我受了别人埋怨,不假思索地说:“不行,人家不高兴了,你先简单发封信吧。”儿子孝顺,马上发电邮给女孩。

挂了电话,老伴说这样做不合适。我回过神来,心里堵堵的,好像自己做错了什么。果然从那天后儿子和女孩的恋情就慢慢淡下来,直至没有任何联系。

事情过去一段时间了,我想起儿子这次无果而终的恋情还是觉得很惋惜。尽管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但儿女婚姻成功,做父母的晚年必然要多几分幸福。可是当爹当妈的面命耳提、百般催促也不能解决问题。究其原因,大约是父母的社会经验已经不能适应儿女的生活环境了。如今独生子女陆续进入婚龄,干涉孩子婚事现象不少。我的教训就是少插手儿女婚事,别因干涉而误了孩子苦了自己。

如此“逼婚”苦了谁

■力仁

弟弟要结婚了,父母终于可以松口气,开心地笑一笑了。

自从8年前父母关心大哥的婚事开始,一直到如今弟弟将要结婚,他们就很少开心过。3个儿子中,大哥至今孑然一身,我则外地打工,不知未来的妻子身在何方。好在弟弟在谈婚论嫁的年龄顺利结婚,父母总算可以舒一舒心了。

8年前大哥年方23岁,参加工作不到一年。虽说年龄还不至让人着急,但父母也开始四处为大哥物色佳人。今天议论张家的大女儿,明天留意李家的二闺女;后天约大哥见工厂的青年女工,大后天又将父亲同事的女儿约与大哥谈谈。大哥见过的女孩子足有一个连,然而终是未成。不是女孩看不上大哥,就是大哥嫌女孩没有共同语言。父母的心随着大哥相亲的历程,时高时低、忽上忽下。稍有眉目之时,两人眉开眼笑,整日喜不自禁;忽为泡影,互相垂头丧气,比大哥还悲伤三分。

时光如梭,一晃几个年头过去,大哥的婚事还是没有着落。父母的心情由初始的兴奋,变为急躁与不安,进而产生隐隐的忧虑。尤其当大哥不满意所介绍的女孩时,父母更是将大哥数落得一无是处,从不注意穿着到不会逢迎取巧;从偏胖的身材至暴躁的脾气。仿佛忘记了大哥是堂堂正正上过大学的人民教师;仿佛忘记了大哥的正直与善良。

在父母对大哥婚事的失望之中,我也步入适婚年龄。母亲很早就“警告”我,“别像你哥那样”。每次我与父亲通电话,父亲不是告诉我“谁家儿子结婚了”,就是讲“谁的孙子已满周岁”。父亲的意思当儿子的我岂能不知,怎奈几段感情都难以维系。

尽管我也曾紧握拳头向二老保证“尽快完成任务”,但为何依然无法让父母露出宽慰的笑容呢?我想首先是我们这一代对结婚的目的不纯粹了,总想通过婚姻得到对未来的好日子的许诺。你想通过一张纸来得到一辈子的东西,是有点难。其次,是人的问题。想娶的人家不想嫁,想嫁的咱不想娶。还有一些人既没有想娶的人也没有想嫁的人,整个一爱情不在服务区。结果,父母就忙着托人介绍,逼着去相亲,甚至代替我们去公园里相亲。我很理解老爸老妈的心理,可是真不希望他们去替我相亲,因为这是对我能力的一种怀疑。最后,钱的问题。动用父母那点家底,为结婚把房子车子都买了,有几个孝顺儿女能忍心这样做呢?可见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结婚这事也得因人而异。虽说我阅历尚浅,但也希望现在多珍重,将来不后悔。

好在,如今弟弟确定了婚期,父母总算可以松口气,笑一笑了……

(责编:孙展)

猜你喜欢

婚事异性大哥
浦东美术馆·大玻璃·独异性
济公传
教授女儿的婚事(32)——自食其果
教授女儿的婚事(29)——婚外有情
愁眉苦脸的狗大哥
心酸的婚事
大哥我想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