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音乐教学中提高学生素质

2009-08-11夏薰元

现代教师与教学 2009年3期
关键词:旋律素质教育音乐

夏薰元

【摘要】发挥音乐教学独特的素质教育作用,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音乐教学、学生素质

Improves the student quality from music teaching

Xia Xunyuan

【Abstract】The display music teaching unique education for all-around development function, improves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has become the education for all-around development the important topic.

【Key words】Music teaching, student quality

艺术教育能发展学生的直觉、推理、想象、创造、平衡等多种思维方式,促使其情意品质的提高;在道德上能陶冶性情、净化心灵、塑造健全的人格和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缺乏艺术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发展艺术教育应成为今日中国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和突破口之一。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新知识不断出现,新技术不断推进,这就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它可以通过生动、直观的感性途径去感染人、影响人,并将这种审美情感转化为理性认识,从而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使人的思想、道德情感得到净化和升华。由此可见,如果发挥音乐教学独特的素质教育作用,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

古希腊大哲学家柏拉图曾说过:“我们一向对于身体用体育,对于心灵用音乐”。一个人经常接触好的音乐可使他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因此,音乐教学在青少年成长时期,意义非常重大。音乐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同时培养其高尚的情操的世界观。笔者认为,最主要的是因材施教;其次是利用有效的手段去实施,这里所说的因材施教,一方面是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施教;另一方面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施教。

在音乐教材中,音乐作品的形式有两种:乐曲和歌曲。乐曲是以音乐形象来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学生则是由音乐形象引起的情感的感染而得到的思想和审美的教育。歌曲是以歌词的文学形象与旋律的音乐形象的结合,从而达到教育的作用。歌词的文字补足了旋律语义性不足的部分,使音乐的思想性更为明确,而旋律又给歌词的文字以丰富的情感声调,深化了文字形象的情绪意境。这种相互补充使歌曲产生了强烈的感染和教育力量。这些思想性与艺术性统一的音乐作品在音乐教学中产生了“润物细无声”的潜能作用,使人受某种道德情操,精神品质,意识观念的熏陶,从而达到崇高的思想境界。

目前学生中几乎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性格中有一些明显的弱势特征。如:任性、自私、脆弱、表现欲强、渴望交往却交不到知心的伙伴、同学之间相互攀比等,音乐教学具有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的特点是以声传情,以情感人、育人,使人的心灵得到真、善、美的升华,潜移默化地达到人格的完善境界。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就利用教材的思想性与艺术性,针对少年儿童所表现出的一些不良倾向,进行有的放矢的引导。

我在音乐教学中采取以下的方法把素质教育贯穿始终。

1.素质教育渗透在唱歌教学中

歌曲是音乐与文学的产物,一首好歌词往往是一首好诗,学生在唱着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明了的歌词内容来表达情境的歌曲,能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中枢,震撼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观念的感召和影响是很大的。因此歌曲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在唱中提高演唱水平,还要他们去认识人生、认识真善美。例如:在教唱《义勇军进行曲》时,教师先用铿锵有力,充满激情的语调朗诵歌词,“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让学生在感知中领悟作品内容、感受到中国人民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随着歌曲的学唱,歌曲的处理,让学生感受到战争年代亿万人民为争取自由和民族解放而战斗的紧迫感,也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激励大家为保卫和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而努力奋斗。

在教唱歌曲《在我和你之间》时,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绘了同学之间一座看不见的桥,一阵温暖的风,表现了同学之间的纯真友谊。让学生懂得友谊的珍贵,它可以把一个人的快乐分给大家,也可以让大家的痛苦无影无踪。

又如教唱《长江之歌》时,歌词以比拟手法,形象地描绘了长江的历史和汹涌澎湃,奔腾的雄姿,歌曲的旋律跌宕起伏,词曲珠联壁合、相互辉映、既表达了中华儿女对祖国的大好河山热爱,现实生活赞美及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又抒发了各族人民为祖国未来努力拼博的雄心壮志,通过学唱歌曲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

2.素质教育渗透在欣赏教学中

欣赏教学用音响的魅力,给人们以各种感受。诱发学生的求知欲,从有声的音乐中获得无声的情感体验,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提高学生对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辨别能力。例如歌曲《游击队歌》,以鲜明的节奏,轻快流畅的曲调刻划出处在敌后艰苦环境中的游击战士乐观的情绪、昂扬的斗志和革命的自豪感。通过欣赏,激发学生对革命先烈的怀念,从而领悟到要珍惜时光、发奋学习、努力成才。再如:欣赏洗星海的《黄河大合唱》时,我注意引导学生懂得作者以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以紧张的船夫号表现中国人民英勇顽强的性格,以热情奔放的旋律赞颂了象征巨人般伟大的、坚强的中华民族,壮志昂扬的歌曲表达了中华儿女在党的领导下抗敌的必胜信心,从内心体会以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神圣力量。

3.素质教育渗透在游戏、律动、唱歌综合课中

游戏、律动是最能体现少年儿童活泼好动天性的一项活动,孩子们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可达到提高认识,辨别是非的能力。例如歌曲《心里真快活》是一首叙事性的诙谐儿童歌。歌曲生动幽默地描绘了学生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在学习中碰见困难的不同心理,前后思想的不同感受。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分别分角色表演,一部分学生扮演前者不劳而获的心态和后者努力刻苦学习的心态,一部分学生唱歌,边唱边模仿动作,通过诙谐有趣的表演,同学们将两种心态表现活灵活现,形象地告诉学生在学习中如何克服遇到的困难。由此进一步引申到生活中,遇到困难也要想办法克服,不要依靠父母,老师,当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懒汉。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让学生们懂得,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换来的成绩,心里才会真快乐。从而培养学生勤奋刻苦的意志、品质。

教师在培养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等能力的同时利用音乐的形象的思想性,适时激发学生的思想、情绪,充分调动其积极的因素,因势利导。使其自觉树立一种生活的信念,即对美好未来的追求。

值得注意的是,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要注意一个“巧”字,切不可牵强附会或喧宾夺主。所谓“巧”即巧妙取材,巧妙结合学生与教材实际,让德育渗透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使其渗透到音乐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而不是孤立地进行德育教育。

收稿日期:2009-03-28

猜你喜欢

旋律素质教育音乐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Jay—A Revolutionary Musician
给你的信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音乐
7月,盛夏的旋律
大地的旋律
音乐
也谈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