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教育改革面临的问题及分析

2009-08-11王可强

现代教师与教学 2009年3期
关键词:职业教育分析问题

王可强

【摘要】我国初具形态的职业教育在改革道路上面临一系列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剖析和探讨,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

【关键词】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改革、问题、分析、对策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faces question and analysis

Wang Keqiang

【Abstract】At the beginning of our country shape's vocational education on the reform path faced with a series of questions, through carries on the analysis and the discussion to these question's reason, proposed some solution countermeasure.

【Key words】Vocational education,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question, analysis, countermeasure

二十一世纪,我国的经济迅猛发展,传统的教育模式也向新的教育模式快速过渡,使得职业教育初具形态:初露头角的职业教育这一新生事物需逐步地进行改革、完善。由于国内、国际各种负面因素的影响,职业教育在改革道路上不可能是一帆风顺,而是面临着诸多"硬"的问题和"软"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为探索职业教育改革的对策提供一些思路。

1.我国职业教育改革面临问题的原因分析

1.1我国传统教育思想观念的影响

我国传统的儒家文化中“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的价值观依然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人们的观念之中,人们重视普通教育而忽视职业教育,职业技术学校被视为二流学校。许多家长都不愿送自己的孩子进职业技术学校学习,同时应试教育传统使许多教师、家长把与考试、分数无关的都归为不务正业,这就使许多学生鄙视职业教育。

再者,常言道“惯性是可怕的”。习惯了传统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职校的管理人员以及习惯了传统普通教育的教师、学生和社会,对学术型、研究型普通大学办学思想和管理模式备加推崇。他们习惯了传统普通教育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以及相对应的政府管理行为,认可传统教育的评价观、质量观、办学水平观,鄙视职业技术教育。职教机构的管理工作者和大部分师资受普通高校传统教学观、质量观和评价观的影响,他们重视理论教学,不注意或忽视技术技能教学;他们欣赏学术型、研究型人才的传统三段式教学,鄙视"以能力为中心"的职教试验;他们习惯于以教师为主导的,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而对实验教学、示范教学、研讨式教学不适应或看不起。

1.2高等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扩招的影响

近两年来,国家为了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即通常所说的“两高”)。近几年来,我国高招比例直线上升,高等教育录取人数连创新高。

随着港澳的回归,海峡两岸关系及改革开放日益增进,港、澳、台和外国的一些高等学府也向大陆的莘莘学子敞开了大门。由于高等教育的扩招,普通高中为提高升学率和追求高额利润,也开始了大肆扩招。“两高”扩招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符合人民所愿,其中虽然城乡职业高中也在扩招,但我们看到的是高教和普教红红火火,而不少地方的职业教育却冷冷清清,一点也不景气。

1.3政府履行发展职业教育的职责还不到位

政府机构调整还未顾及职业技术教育,建立统一、协调的管理机构。虽然呼声很高,但实施中碰到许多困难,政府职能的定位还须等待;再加上各级政府在政府行为上受某些领导偏见或认识不足的影响,法规制度形成的动力不足。如政府支持的专项研究,政府对制度的建设的迫切感、使命感和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法治思维和意识不够等。再比如政府机构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度不够,有些地方在职业学校任教的教师与普通高中任教的教师存在“不平等”的现象,导致很多专业型教师也不愿到职业学校任教,即使在职业学校任教的教师,积极性也不是太高。可见从管理法规到政府的管理职能、政府管理机构组织、政府机关工作人员观念的取向、所采取的措施等,既保留计划经济由政府包办“计划驱动”的那一套,又有新时期市场经济产生的“需求驱动”那一套,还有转变期“计划、规划前瞻不准确”的问题。

1.4国际上的一些职业教育理念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绊脚石

各级政府和一些职教机构盲目性、教条性,缺乏科学思想地引入的国际上发展职业教育模式阻碍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比如,80年代初,德国的双元制模式被政府推荐,率先在华东、东北等工业发达地区推广。这个型式以“突出技能”为特色,强调社会、企业、学校、个人的融合合作关系。在该时期计划经济还未完全被市场经济取代时,职业学校与就业企事业间是“公对公”的关系,所实行的就业政策是国家分配,不存在失业问题。在当时企业生产科技变化不很大的情况下,职业技能教育对社会职业和企业生产的适用周期比较长,突出技能训练(特别是制式训练)所起的作用明显,对当时生产条件下的职工技能培训和教育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职校与企业的关系的改变,科技发展使职校职业技能训练对社会职业和企业生产的适用周期逐步缩短,特别是一批高新技术产业的产生,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的逐步推广,对职教人才的技能、技术要求日新月异强调基础训练、基础理论知识和提高专业技术技能知识档次的呼声越来越高,双元制所需求的像德国那样的政府、企业、学校、个人合作关系在中国缺乏其文化背景、法律基础和社会支撑,逐渐显露其不适应性,难于全面推行。尽管如此,“突出技能训练、强调实践训练、基地的建设”的思想被认为是办出职教特色的重要标志。双元制模式经过中国式的改革,在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符合四个合作关系条件下的中等职教,还在继续试验。

经过多年的探索,各级政府和各个职教机构已经逐渐从继承传统和学习西方中清醒过来,企图构建适合于我国国情的职教模式。问题是还有一批同志在盲目的照搬与硬套之中,不去研究这些模式的精髓,长处、短处、适用环境,从而使办学实践走弯路,阻碍了职教改革的健康发展。

由上述原因可见,传统的普教思维、理念和现代职教思维理念的碰撞,借鉴的国际职教理念和本国的实际国情不相适应,所引发的论争增添了职教改革的风火,使职教改革面临种种问题。

2.职教改革面临的种种问题

2.1职业技术人才的严重缺失和职业学校生源的极度匮乏

目前,我国技术人员总量极度的供不应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最新公布的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报告显示,我国制造业用人需求的百分比逐年上升,各类技术人才明显供不应求。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许多职业技术学校的招生不容乐观。

许多学校每年暑假都要派出招生教师到学生家里做思想工作,但仍有很多学生和家长表示没有兴趣,为完成招生计划,不少学校还出台了奖惩政策,甚至有的学校将招生人数的多少作为评优评先的标准,但无济于事,就读学生依然很少。

2.2职业学校的基础设施、专业设置和师资建设等方面存在严重问题基础设施跟不上,许多职业技术学校缺乏必要的生产实习基地,实习实验、动手操作等教学活动难以开展。教室里讲养殖、种植,黑板上搞科研的现象比比皆是。

快速发展中的职业技术教育面临严重滞后的专业设置、课程规划和教材建设问题。单纯计划经济时代,职教专业的产生是根据国有企业、事业的需要布局,并仿照普通高等学校的专业派生出来的。随着改革开展与市场经济的产业和发展,转变了经济结构的组成成份,也改变了职教人才需求的组成格局;随着经济建设的活跃,高新技术产业份额的增大,职教各类、各层次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职教根据行业、产业变化的专业设置也随人力资本市场的改变而改变。由于市场的不成熟,政府宏观调控中,计划调控有时显得无所做为,有时又受办学单位利益驱动的左右;市场调控中一方面是不了解市场、缺乏论证、预测、造成决策错误,一方面是过份短视,听任利益的驱动。“热门”专业:管理类、财经类专业出现了“紧缺——一哄而上——过剩——调整”的过程。这个调整是教育在学习现代市场经济理论中对计划调控和市场调控把握不好所付出的学费。

师资队伍总体水平不高,职业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仅为44.3%,专业师资严重缺乏,大多数专业教师从学校毕业后直接到职业学校任教,没有实践经验;而一些老的专业教师又无法适应新专业的教学要求,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2.3职业技术学校的毕业生就业难

职业技术学校普遍成立毕业生就业专门机构,通过联合办学,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安置协议等办法,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但效果并不理想。据某高职学校对本校毕业生400人进行走访调查,专业定向教育从业率,水产和财会的对口从业率分别为7.07%和8.30%。从毕业生就业分布情况来看,农村职业学校毕业生回乡务农,创业比例呈下降趋势。农民基本上是“种田管温饱,致富往外跑”,职业学校许多毕业生走上外出务工经商的路子,学无致用。

2.4科技培训开展难

上世纪90年代初期和中期,教育部把农村教育工作中的“两基”作为“重中之重”。各乡镇均兴办了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各地大力扫除青壮年文盲和开展乡村两级应用技术培训,对普及农村科技知识起了巨大作用。随着“两基”目标的实现,目前扫除剩余青壮年文盲和脱盲巩固提高工作基本停顿,大规模的应用技术也无人组织,不少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已改作他用,教育资源严重流失。

总之,我国职业教育改革要解决面临的问题,首先要转变传统教育观念,进一步明确职业教育的目的,加大职业教育的比重,同时政府要在职业教育改革中发挥政府职能,履行发展职业教育的职责,适当加大对职校经费的投入,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再次要改革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要鼓动多方扶持。

同样,要想提高职教教学质量,只有通过“专业教学模式”的设计从而推动培养目标的明确,师资与仪器设备、实践工厂、工场的配备,并通过引入现代教育技术和示范式、讨论式教学方法来达到“纲举目张”,促进其教育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苏成荣 农村职业教育的现状及其发展

[2]吴玉宇,黄育云探索农村职业教育之路

[3]郑国强职教改革面临的问题

收稿日期:2009-04-02

猜你喜欢

职业教育分析问题
分析:是谁要过节
回头潮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Units 13—14解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