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听力教学策略探析

2009-08-11

现代教师与教学 2009年3期
关键词:英语听力英语教学分析

唐 玲

【摘要】第二语言习得主要通过获得大量的可理解输入来实现,而听是获得可理解语言输入的最重要的渠道。本文旨在通过对英语听力教学中影响听力提高的因素的粗浅分析,探索英语听力教学的策略及英语专业学生的应对策略, 引导学生形成既适合自己、又富有成效的学习策略系统, 从而提高学生运用策略的能力, 促进其语言技能的提高。

【关键词】英语听力、分析、英语教学、策略

English hearing teaching strategy searches analyzes

TangLing

【Abstract】

The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will be achieved through a large amount comprehensible inputting, and listening is the most important way of it. This paper aims at analyzing those aspects that influence the improving of listening ability in listening teaching and learning, so as to explore the strategies of English listening teaching and learning, which serve as a guide to the students to form their suitable and effective learning strategy system in order to enhance their ability of handling the strategies masterfully and to promote the language competence.

【Key words】English listening, analyze, English teaching and learning, strategies

听力作为一种输入型技能在学生的语言习得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根据美国外语教学法专家里费斯和坦泊利的统计,听在交际活动中所占的比例高达45%。因此, 要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达到流利地用英语与本族语者进行交际的目的, 听力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语言学习中,我们认为语言习得主要通过获得大量的可理解输入来实现,而听是获得可理解语言输入的最重要的渠道。我国目前听力教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由于它是一种特殊的、综合性很强的技能, 受语言环境、心理素质和逻辑思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因而成为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使用这种交际工具的能力,而听力教学在外语教学中已经引起教学双方的高度重视。因此,如何上好听力课,快速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也是英语听力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听力理解能力以适应对外交际交流的需要,也是值得高校外语教师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1.影响学生听力水平提高的因素

1.1英语听力教学的因素

教师听力教学包含很多因素, 笔者根据自身经验总结三点: ①教学活动的单调性。就目前的英语教学来看, 我们应该提倡的是互动教学, 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然而基本上所有的听力都是以单一的语言输入为主, 都是教师的单方面活动, 学生只是一味的接受教师灌输的一切, 久而久之, 学生会感觉疲惫, 乏味, 那么, 听力教学费时低效的现象就屡见不鲜了。②教学内容的单调性。大多数听力教学教师都是以教材为主,而讲授的主要内容都是教材上的内容, 很少补充课外的针对性强的内容。这种公式化, 重复化的教学方式会使得学生逐渐失去对听力课的兴趣。③教学方法的单一性。大多数教师上课时基本都是按部就班的听录音-对答案-听录音--检查答案, 这种方法容易在课堂上出现沉闷的现象,教师也只能坐在主控台前放录音而不能深入学生当中去,失去了面授教学的意义。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 会导致学生对语言的感受不深, 听完答案就可以了而不能对听力内容进行实际的应用。

1.2英语听力学习者的因素

1.2.1理解问题

对听力材料词义,语义和主题等理解处理能力差。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不能认识到听音过程中的生词或不熟悉的表达可能并不影响对整篇文章的理解,或者说不能做到从已听懂的内容进行推测,判断,而总是念念不忘生词,进而冥思苦想,无法摆脱生词的困扰,因而无法顺利地听完材料和理解材料的意义。不善于抓住中心思想和主要情节。把注意力放在每个词,每个句子以及所有的细节上,因此听完后对所听的信息不能形成完整的概念,不能概括出文章的大意。不善于捕捉主要信息或根据语义知识推断字面之外的意思。在听音过程中,不能根据要求区分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对一些关键信息听而不闻,不作必要记录;在听懂内容后,不能依据说话人的身份,语调,语气,和语言场所来体会和判断句子的潜在含义和功能等。

1.2.2语法与词汇量对听力的影响

听力理解是多种知识的综合和积极思维的活动。运用自己掌握的语法知识,对所听内容进行猜测,推理,判断,概括,悟出语义,达到信息交流的目的。因而语法知识掌握的好坏,同样会影响学生对听力材料的理解。

听力理解能力的提高不仅与语音,语法知识有密切的联系,依靠综合语言知识和技能,还有赖于有效词汇的掌握情况,及词汇量的大小。一般说来,词汇量与一个人的听力有相当大的关系。外语学习中,词汇量的多少与听力理解能力成正比。然而英语的词汇量庞大,令许多英语学习者望而生畏。而存在于听力理解过程中的主要困难恰恰是由于词汇贫乏而造成的。由此可见,寻求有效的词汇方法,对提高听力理解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1.3英语听力学习的语言环境因素

目前,我国的学生仍然偏重于对书面英语的学习,轻视对英语听力理解能力的掌握,学生提高英语听力水平动力不足,学习的积极性很难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的听力教学质量也就很难提高。现代化语言实验室虽丰富了外语教学手段,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英语专业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交流完全成了一种机械的、被动的依靠现代化设备的信息传递,师生之间缺乏面对面的直接交流,影响了学生与教师之间情感的沟通,同时学生本身就对听力课存在一定的恐惧心理,妨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发挥,严重影响了听力课的教学。

2.英语听力教学策略

近年来, 有关英语听力策略的研究在国外十分活跃, 其分类有很多种, 其中O'Malley& Chamot[1]将听力策略分为元认知、认知和社会/情感策略, 又细分为19 种类型, 诸如选择注意、预测、联想、推理等。有效的学习策略教学策略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快地提高听力。

2.1英语听力教学中的认知策略

认知策略中最重要的是生词、语法、预测推理等策略。许多研究表明,学习者在听力过程中对词汇有较大的依赖性。这不是偶然的问题,而是学习者基于词汇的听力理解认知策(word- based strategy)的必然。研究发现, 生词策略与听力成绩成负相关, 这表明听的过程中越多关注生词的学生, 其听力成绩越低。这是因为效率低的听音者(ineffective listeners)在听力理解时只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 而本族语者在听话时的注意力并不在单个词的感知上,而是采取自上而下的策略。正由于听音理解过程属于短期记忆系统, 对于学习者来说其基于词汇的听力理解策略必将加重短时记忆的负荷, 使得一些单词还未被组词成句和释义便告消失。这就是为什么学习者虽然能够识别言语中的每一个单词, 可是听完后, 除了对首尾两头的内容有较清晰的回忆外, 大部分内容均难以完整、清楚地回忆起来的原因。而学习者往往把听后回忆困难单纯视为记忆障碍, 在笔者的调查中发现, 这正是由于他们在听力理解过程中对词汇的依赖性而造成的。要使学习者提高片刻间获取与储存信息于短时记忆中的能力, 一种有效的认知策略就应该是进行以句法结构为感知单位的、自上而下的听记训练。这种认知策略训练可以从单句听辨, 复述大意开始, 逐步过渡, 直至整篇短文的复述或写出大意。与之相反, 语法策略与听力成绩之间呈正相关。而且, 在所有认知策略中, 两者的相关性最大。这说明听的过程中越是积极地运用语法知识, 获得的理解力越高; 而且语法知识对听力理解的作用甚至高于借助意义的推理、联想、预测等策略。一个能积极运用语法策略的人, 获得较好的听力理解力也就相对容易一些。认知策略在听力中另外一项重要的内容为预推理。听力是一个寻求意义、预测、证实和排除预测的过程, 听者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探索语篇信息,并利用所得到的信息对语篇的内容进行预测。听力较强的学生通常能更有意识、更自觉地使用认知策略。

2.2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元认知策略

元认知策略对于听力理解水平的提高具有潜在的重要作用, 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在听力学习中进行自我调整和规范。元认知策略通过计划、监察和评估来自我控制认知过程, 自我调整语言学习行为。如: 学生应确立目标, 制定听力计划时间表; 适时检查计划的实施情况、策略的使用情况及自己对某一具体听力材料的理解程度; 在一定阶段的学习后, 应学会评价这一阶段计划的实施情况, 自己取得的进步及有待改进的地方。这一点在当前听力课时少、强调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学习自主性的形势下显得尤为重要。一般情况下, 听力较强的学生在听写过程中能一直高度集中注意力。听完第一遍后能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抓住短文的中心意思并按关键词记忆, 一般不会选择边听边写。良好的元认知知识能够弥补其一般能力倾向的不足, 促进解决语言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也就是说, 学习者认知过程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元认知的水平。不成功学习者则对听力策略的使用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 意识不到听力任务不同,听力目标也就不同, 因此不能够采取相应有效的策略来解决问题, 对整个听力理解的控制远没达到意识层面上。学生的元认知能力正是在听力理解过程中从自我计划——自我监控——自我评估——再自我计划——再自我监控——再自我评估中得到不断加深的。

有一些策略可以应用在听力课堂上。比如, 在听力课开始之前, 教师要组织一些活动来刺激学生大脑中的相关图式。提出相应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活动, 以扫除将要在听的过程中遇到的障碍, 提高学生理解的准确性, 还可以在预讲得过程中介绍常见话题, 常用语等等。另外, 根据听力内容的不同, 应该让学生采取不同的听力方法, 有的内容重点听单词, 句子, 而有的内容要重点听背景知识,上完课之后还应该进行听后练习, 以拓展学生的技能。听力课是一门技能课, 也是综合课。听力课上也可以适当的运用口语练习来讲, 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对所学的听力内容进行及时的反馈, 激发学生的热情, 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也可以让学生根据听力内容进行短文写作, 当然这些都是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也使课堂多样化, 教学内容多样化。

2.3英语听力教学中构建良好的语言环境的策略

情境式思想认为,知识并非是实在的反照,知识与行动有关,思考与行为有互动作用,知识的建构出现在群体而非个人的层面,知识是学习者与专家之间经过协作而产生的。良好的语言环境是英语学习获得成功的有力保障.在我国,英语被作为外语来学习,不具备理想的英语语言学习环境.那么作为英语学习的教学课堂应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语言环境。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应该能给学生提供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充满着观察、模仿、创造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决不是那种单纯教师讲单词, 放录音, 最后对答案的模式。现代化的多媒体语言实验室为良好的语言环境提供了必要的硬件准备。教师要转变观念, 听力教学也应该输入和输出相结合。学生和老师, 学生和学生直接语言的交流才是语言环境的核心软件准备。许多学生在中学阶段一般未接受过听力训练,进入大学,开始接触听力课时,自然会感到不知所措。由于听懂的内容很少,便会产生紧张、急躁的情绪;越紧张就越听不懂。在一段时间内感觉不到进步时,学生又易产生畏难心理,失去学习兴趣。所以,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听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一个有强烈学习动机的人, 才可以有强大的学习动力,也才能主动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去。因此课前教师创设一定的自主学习的激励氛围, 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当这种好奇心一旦发展成为认识兴趣, 将会表现强烈的求知欲, 进而自主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开放的学习环境, 能够调动学生学生的各种感官, 使学生愉快地进行探索, 积极地进行思考。在这样的环境中, 学生可能发现问题、产生联想、想象进而产生创新意识。教师应放手给学生创设英语活动, 英语语境的"权利"鼓励学生明确自己的主体地位,从而使学生在真实语言环境中主动快乐地学习。

2.4英语听力教学与其它技能教学相结合的策略

听,说,读,写是人类进行正常的语言交际所必备的基本技能,而听力理解能力对其他语言技能的获得和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听力教学中,教师应当将听力技能的培养与其他技能的培养结合起来,并以听力技能的培养促进其他技能的提高。学生在听力方面常遇到的问题是:生词——关键性的生词会妨碍对句子乃至段落的理解;语法结构——多种不同语法结构的存在会造成思维与语速不协调,影响对句子或语篇的全面理解。因此教师在听前可以运用讨论,让学生阅读与听力内容相关的材料,预测听力材料的内容,进行词汇和语法练习等活动,引导学生的注意力以达到理解的要求。在听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作记录,锻炼学生作笔记的能力。听的过程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适当的练习,加强学生对听力内容的理解。由于听力课时有限,每周一节的听力课不能保证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听力技能。教师应指导学生充分利用现有的电教设备,布置一些课外听力任务,如课外收听英语广播、观看英文电视节目、欣赏英文录像、听英文歌曲等,使学生熟悉不同口音、性别、年龄、国家的读音,扩大知识面,培养语感,增强反应能力,达到提高听力的目的。

3.结语

英语听力教学中构建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的认知与元认知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在听力学习中进行自我调整和规范。使学习者提高片刻间获取与储存信息于短时记忆中的能力,进行以句法结构为感知单位的、自上而下的听记训练。教师应将策略训练和听力技能的传授结合起来,丰富学生的认知体验,指导他们对自己的整个听写或听力过程中的思维和心理活动做出合理的计划、监控和评估。并将听力教学与其他技能相结合,帮助学生认清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听力策略上的差别,采取何种策略应因人而异, 所谓学习有法, 却无定法。针对性地给予恰当的指导, 有利于学生形成既适合自己、又富有成效的学习策略系统, 提高学生运用策略的能力。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有效的策略指导和培训,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风格、已有学习策略等因素, 比较不同学习策略的效果, 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佳策略, 促进语言技能的提高。

参考文献

[1]O'Malley, J.M. and Chamot, A.U. 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Cambridge: CUP, 1990.

[2]陈倩.英语专业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 2007.

[3]胡郑辉. 英语听写教学的现状与出路[J]. 外语届,1996.

[4]王宇, 关于中国非英语专业学生听力策略的调查[J].外语界2002,

[5]王守元, 苗兴伟.英语听力教学的理论和方法[J].外语电化教学, 2003.

收稿日期:2009-04-30

猜你喜欢

英语听力英语教学分析
趣味英语听力:How to Live a Greener Life
英语教学中对任务的几点思考
趣味英语听力Smart Home Devices◎
趣味英语听力:Top 7 Most Common Types of Bread
图式理论视角下的初中英语听力教学初探
分析:是谁要过节
Cultivation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in English teaching英语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回头潮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Units 13—14解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