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翻译法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2009-08-11高爱珍

现代教师与教学 2009年3期
关键词:运用方式应用原则

高爱珍

【摘要】汉语和英语分属于不同的两大语系,在思维习惯和方式上都有着很大的差别。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在某些特定情况下,翻译法作为沟通两大语系思维方式的桥梁,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英语教学中既不能对它的作用盲目夸大,也不能坚决弃置不用,而应该在具体的情况下,因地制宜的灵活应用,才能在教学中收到好的效果。

【关键词】翻译法、运用方式、应用原则、具体操作方法

Translation law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process utilization

Gao Aizhen

【Abstract】Chinese and English minute belongs to the different two big language families, have the very big difference in the thought custom and the way. In English teaching's process, in certain particular cases, the translation law achievement communicates two big language family thinking mode the bridge, has the unreplaceable function. In English teaching already cannot to its function blind exaggerating, also cannot discard firmly, but should in the concrete situation, act as circumstances permit the nimble application, can receive the good effect in the teaching.

【Key words】Translation law, utilization way, application principle, concrete operations method

按照“四位一体”的教学原则,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的任务是在“听说读写译,五技并举”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感受英语,练习英语,学得英语。翻译法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该如何操作,本着什么样的原则进行操作,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呢? 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试图从翻译法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方式,翻译法的应用原则和具体操作方法三个方面,对这一教学手段进行探讨。

1.翻译法在教学各个环节中的应用

1.1用于引入目标语言

目标语言或者课文话题的引入有很多种方式,分别适用于不同的情况。当目标语言较为具体时,教师一般采用实物,图片或者真实或者模拟真实的情景来引入目标语言。当教师确定所教目标语言比较抽象,与学生习惯的语言思维之间存在一定差异,用情景交际法或者直观展示法难以准确表达,只能用母语表述清楚才能进行操练时,可以考虑在一定的情景和气氛中,用翻译法引入目标语言。

例如在讲授虚拟语气的开篇时,教师确定汉语中没有相关要求,需要学生在使用时注意时态的使用。这时教师可以设计一组有关“假设”的真实语气和虚拟语气的汉译英练习。学生因为事先对英语的这一语法现象一无所知,会在翻译的过程中用以前学过的假设条件句的时态结合汉语的思维习惯翻译虚拟语气。之后教师可以再帮助学生分析翻译错误,指出错误原因的时候,在对比中帮助学生理解这一对中国学生来说比较特殊的语法现象。

教师还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英译汉练习来引出这种语法现象。学生通过汉译英练习,观察并发现了真实条件句与非真实条件句时态上的区别,并产生问题。教师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明白虚拟语气的使用范围和使用特点。

1.2 翻译法还可以应用于操练目标语言

操练目标语言有方式各异,需要教师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因地制宜地操作。用翻译法来引导学生操练目标语言,必须明确教学指令,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在倾听的状态中迅速反映,快速准确地把所学到的目标语言用英文表达出来。教师可以不断的用汉语说出目标语言所适用的各种生活场景,帮助学生在专著练习的过程中熟悉所学目标语言的可能应用范围。

例如there be句型的操练可以用实物,图片,表格等形式完成。但是因为操练这个句型需要大量的信息,有时实物,图片或者表格难以完成教学任务。在这种情况下,英译汉练习可以帮助教师在短时间内提供大量丰富的材料供学生练习。教师可以从简单句型入手,逐步加深难度,让学生在快速反应,出错与纠错的过程中对这一句型在应用时地具体要求有了更为深刻和全面的认识。

1.3检查教学效果

在呈现与操练步骤完成之后,进入检查阶段。教师要通过这一步,来确认是否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完成预期目标,以及完成教学任务的程度,从而找到下一步教学的内容与方式的依据。一般的教师喜欢按照统考或者中考的题型来进行此项活动的操练,给学生出大量的选择题。这样做的效果不是很好。选择题设题时的偶然性和多变性都可能导致学生不能够第一次就找准答案,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对所学的目标语言一无所知。教师如果以学生作选择题的正确率作为衡量学生当堂知识掌握多少的话,得到的结果很可能是令人失望的。而翻译法作为一种过程性的检测方式,可以很好的反映出有多少学生能够听懂目标语言但是运用的不是很熟练;有多少学生对所学的目标语言还是一知半解;又有多少学生已经能够创造性地使用目标语言来进行对已知事物的描述。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可以先采取英译汉的方式来检查学生对目标语言的理解程度,接下来用完成句子的形式来检查有多少学生能够在提示的帮助下进行翻译,然后用单纯英译汉的形式来检查有多少学生能够准确无误地用目标语言来进行表述,最后让学生用目标语言来自由地发挥想象,描述生活中曾经经历的事物。教师在学生反馈的基础上制定教学目标,确定下一步的教学行动。而选择题和填词题作为一种终结性的评价方式,虽然在统一考试中可以客观公正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水平,但是没有了过程性检测的帮助,一味地让学生做各种各样的选择题是很不可取的教学手段。

2.翻译法的应用原则

很多老师认为翻译法是最直接的,简便的,万能的学习英语的方法。有了这种方法,英语教学方法就容易得多了。这对翻译法是一种误解。语言学习的内容不同,语言教学的对象不同,都决定着语言教学的方法也是因人而异。

自从小学开设英语课程后,原来一些简单的,原先属于初中英语起始教学阶段的基本单词和句型教学等内容,就自然被放到小学英语课堂中去,随之而去的,还有适用于起始阶段单词和句型教学的教学方法例如:,直观法,对比法,视听交际法,听说法,游戏活动法等。在这个教学过程中,翻译法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方法,用于检测和监测学生的学习效果,以便对后面的教学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例如教师可以用一些直观的教具,图片或者简笔画来导入单词或者句型教学,让学生在听和观察的过程中感受英语,形成对这些单词和句型的直接认识,从而有更高的学习效率。在练习基本句型例如: Where is my bike?时,教师可以采取游戏活动法创设类似真实的模拟情景,组织小学生在身临其境的状态下以个性的方式学得目标语言。之后教师在适当的带领学生朗读,讲解目标语言,最后用翻译法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这个听说读写译的过程中,小学生很可能是先感受到Where is my bike?整句话的含义,最后才明白where的中文意思是“在哪里?”。这样做符合小学生语言发展的认知规律:学生在有一定的语言环境的熏陶的前提下,内化语言知识,形成自己的语言应用系统。而如果单纯用翻译法来进行这个句型的教学,就显得生硬无趣的多,教学效果也自然就会相差很多。

因此我们得出结论一:在教授心理年龄较小的学生,讲授思想含义比较浅显易懂的语言内容的时候,主要应该采取的教学方法是视听交际法和游戏活动法,通过模拟真实生活场景来让学生感受目标语言,操练目标语言,从而最终学得目标语言。翻译法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可以起到检测和监测教学效果,为制定下一步教学方案提供依据的作用。

但是当学生学到一定程度,随着年龄的增长,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的培养,所学的语言知识和内容也在逐渐的加深。这时,视听交际法和游戏活动法渐渐地不能满足教学需要而退出了对于这些年龄段学生的教学的方法的主流,翻译法也开始有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在下列情况中,翻译法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①讲授同义词辨析时; ②讲授一些英文特有的固定句式时;③讲授复杂从句的结构时。 也就是说,英语教学随着英语内容的深入,有一些含义是与汉语表述习惯不相符合的。 对于这些目标语言, 教师必须首先找准汉语的常见表述方式,然后通过变通,在汉语中找到另外一种能够与之精确相对应的语言表述方式,通过这种表述方式架起一座英语目标语言通往汉语的理解方式的桥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目标语言。比如在练习常用句式:It takes me three hours to work out that math problem.中,汉语常见的表达方式是:我花了三个小时才算出那道数学题。初次接触这个句型的学生无论如何不会想到汉语中以“我”字开头的句式在英语中使用It开头的。这就需要教师从初中生的语言习惯出发,把这个常用表达方式改成汉语不常用的另一种表达方式:算出那道数学题花了我三个小时。这样一来,就解决了语序不同的问题,接下来教师只需给学生讲清楚take在本句中意味着“花费”就可以进行操练了。

结论二:类似上述提到的英语目标语言与汉语表达方式存在理解方式相异的句式,都需要教师从翻译入手解决语序或者语义问题,才能够组织学生在理解透彻的基础上进行操练,最终检查学生掌握目标语言情况的练习虽然多种多样,但是英汉互易确是不可获缺的一种检查方式。

3.使用翻译法进行教学的具体操作方法:

3.1确定教学目标语言的类型,从而决定是否用翻译法来引入教学内容

如果是学生常见的,能够用直接教学法或者视听交际法解决的问题,绝不能生搬硬套翻译法。

3.2确定用哪些内容来进行导入,练习和检测

教师给学生提供的语言材料和词汇量,都应该是学生能够理解得了并且感兴趣的。这样,语言素材才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更多的学生才会去积极主动地思考并享受思考带来的乐趣,同时提高学习效率。比如在讲授too..to…句型时,教师往往采用一些很普通的老句子来让学生翻译,例如:张三太高够不着树上的苹果。他跑得太快我们追不上他。她太累了不能再继续工作了。等等。而有经验的教师会把这几句话稍加改动,改成用班里的一位同学作主语,把例句改成:李小明太忙着说话了没有听见老师叫他的名字。李小明跑得太快了刘翔都没有追上他。李小明太累了不能给我们做晚饭了。等等。这些或是真实,或是夸张,或是幽默,或是带有想象力的语言,使学生更加集中注意力,更加愿意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学习效果当然也就更好。

3.3明确使用翻译法的教学目的

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和问题性,创造性地indao和帮助学生进行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只有在明确用翻译法来进行教学步骤中的哪一步,才能从实际出发, 找准例句,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结束语:翻译法在我国建国初期的外语教学中是一种最常见的教学方法。到了八十年代,因为这种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和交际能力,而逐渐被“情景交际法”,“视听交际法”所取代。导致许多教师被告知“在英语教学中绝不可以再使用翻译法,只能通过让学生通过情景,实物中了解,体会,比较并学得。”

这些方法的确很适用于教授简单的句型,但是当教师讲授到一些抽象的语言材料时,这种方法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就显得难以奏效了。直至九十年代,“任务型教学”又成为中国英语教学法的主流,被广泛应用于英语课堂,从课堂组织形式上使得英语课堂更为生动有趣,实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结构,但是在思维方式上,仍然无法让学生透彻理解比较抽象的英文语法现象,从而在英语学习的道路上止步不前,甚至放弃对这门学科的学习。

汉语和英语属于不同的两大语系,在思维习惯和方式上都有着很大的差别。所以在某些特定情况下,翻译法作为沟通两大语系思维方式的桥梁,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英语教学中既不能对它的作用盲目夸大,也不能坚决弃置不用,而应该在具体的情况下,因地制宜的灵活应用,才能在教学中收到好的效果。

收稿日期:2009-03-24

猜你喜欢

运用方式应用原则
绿色机械加工技术应用及发展趋势
广播电视信息化初探
变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视觉传达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初探
谈谈案例教学法在财务会计教学中的运用
城市居住环境中拼贴艺术的应用原则与方法探究
化归思想在高中函数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微视频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小学语文高年级自主预习能力培养
合作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