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留守儿童”的德育渗透

2009-08-11

现代教师与教学 2009年3期
关键词:留守儿童数学教学德育

熊 艳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留守儿童”渗透德育: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对“留守儿童”进行“学习目的” 教育的渗透。结合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对“留守儿童”渗透“爱家乡,爱万载,爱祖国”的教育。根据小学数学课的特点,对“留守儿童”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在数学教学中对“留守儿童”渗透热爱科学的态度和努力学习的良好习惯。

【关键词】留守儿童、德育、数学教学

“留守儿童”主要指农村流动人口在户籍地以外谋生时,把其未成年的子女留置在户籍地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具体指与父母双方或一方分离并“留守”在农村的少年儿童。据统计,我校约有23%的“留守儿童”,并呈继续增长趋势。

面对这一特殊群体,我们所感受到的是他们无尽的思念、痴情的等待,是他们稚嫩肩膀不应该承受的压力,脆弱心灵所不应该承受的重量。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教育、生活、心理、安全等诸多问题。"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主要体现在隔代教育问题上,隔代教育力不从心,老人们在教育孩子的观念方面比较陈旧,父母在外打工,学习只能依靠学校老师,回家后没有父母的监督和指导,孩子的自觉和自律略有下降,外加爷爷奶奶大多为不识字人群,没有能力指导“留守儿童”的学习。从而“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下降,有些还由于厌学等原因逃学辍学等等,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孩子的一生。

我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有必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留守儿童”的德育渗透让他们充分的展示自主,和其他学生一样健康、快乐成长,“爱家乡,爱万载,爱祖国”。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怎样对“留守儿童”渗透德育呢?

1.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对“留守儿童”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的渗透

学习的目的是激励“留守儿童”勤奋学习的一种非智力因素,根据“留守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识特点,利用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向他们渗透“学习目的”教育。

让“留守儿童”在“基础知识教学”中联系实际,体会学习数学实际意义。如教学统计图时,先让“留守儿童”熟悉表内的各项数值,再根据数值绘出统计图,让“留守儿童”再接受知识时了解生产和建设的快速发展,让他们萌发出为祖国,为四化学习的动机。

让“留守儿童”在实践活动中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如:教学统计图表时,让“留守儿童”走出课堂,进行社会调查,收集生产和建设的实际数据,制成各种统计图表激励“留守儿童”的勤奋学习。

让“留守儿童”在实际的数学知识应用中明确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如:进行“生产一个零件要5分钟,生产100个零件需要多少小时?”有“留守儿童”这样做:1小时=100分钟 5×100=500(分钟) 500÷100=5(小时),很显然答案是错误的。这样使“留守儿童”了解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同时又激发了“留守儿童”为学好数学知识而努力学习的决心。

2.结合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渗透“爱家乡,爱万载,爱祖国”的教育

“爱家乡,爱万载,爱祖国”是我们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宗旨。在教学中,我结合教学内容,根据数学的特点,说明事物的内涵,阐明事物的本质属性与外延的关系。

充分挖掘数学教材本身的德育因素,结合数学知识,介绍数学史和数学家的故事,使“留守儿童”在思想内心深处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的思想感情。如结合数学《圆的周长》教学,介绍祖冲之关于圆周率的准确计算, 讲到祖冲之,布置作业,让学生上网查找有关祖冲之的内容。对"留守儿童"进行祖国灿烂文明史的教育,激发"留守儿童"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3.根据小学教学课的特点,对“留守儿童”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辩证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育内容,而数学又是一门逻辑性很强,充满辩证法的科学。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渗透是十分必要的。

从感知的形象材料出发,揭示本质规律,抽象出数的概念如:教学:“10以内数”可以表示具体的各种各样的实物。这样对“留守儿童”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渗透。

促使学习的抽象思维向形象思维过渡。如教学数的组成与分解,“数”与“数”之间的辩证关系,使“留守儿童”能运用运动和发展的观点去分析事物。

在教学中渗透“对立统一”的观点。如教学“加数”与“和”。“加数”和“加数”相加是“和”,“ 和”分为“加数”和“加数”的和。“加数”与“和”一般不相等,但“加数+加数=和”而“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也就是说“整体”与“部分”相等与不等,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4.在数学教学中渗透热爱科学的态度和“留守儿童”努力学习的良好习惯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计算仔细、书写整洁,自觉检验的学习习惯。这就要求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显示出知识的严谨深刻和一丝不苟特点,特别是对“留守儿童”而言,更要渗透热爱科学的态度。如教学比的基本性质,可按如下教学:采用知识的迁移性,把“比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通过图形直观,在“留守儿童”头脑中建立“分数的分子分母变了,而表示阴影部分的大小没变”的表象,结合图形分析变化规律,提示其变与不变的实质,把“比的基本性质”迁移到“除法的基本性质”,阐述“0除外”这一特性。

培养“留守儿童”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教学“四则混合运算”时,培养“留守儿童”“一看、二算、三验算”的学习习惯,同时使学习领会到必须遵循客观规律,学习要做到井然有序。如:我班李文祥的爸爸妈妈都在广州打工,他由外公,外婆带,平时,不怕外婆,只怕外公。刚开学几天,就表现和其他同学不一样,少言少语,上课也不举手,同时会在下面一个人玩自己的小玩艺,老师问他话是什么也不说。后来,了解到他是一名留守儿童。于是,我把他单独带到办公室,抚摸着他的头说:“别怕,你遇到了困难,老师和同学会帮助你的。如果你上课没听懂,可以下课后来问老师,小玩艺也是留到下课后玩。”平时,我帮他削削铅笔,借彩色笔给他画画,多跟他拉拉家常。在我的鼓励下,有一天,他悄悄地拉着我的衣襟说:“数学老师,我以后上课不玩东西了,我会认真听你讲课。”结果,他上课也更认真,举手也更大胆了。

前苏联数学家辛钦指出:数学教育可培养人正直与诚实的品质,其次可培养人的正直和勇气。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办 2002年

[2]《江西教育》 江西省教育厅主办 2002年

[3]《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及解决对策研究》

收稿日期:2009-01-13

猜你喜欢

留守儿童数学教学德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