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在历史与社会课的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2009-08-11

现代教师与教学 2009年3期
关键词:历史老师教学

谢 晔

【摘要】在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教师教学技巧方法的掌握也显得相当重要了。只有创设好

喜欢学习的学习情境,使学生进入圈套,在这里无拘无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使学生乐于其中,这一堂课的教学就是上得成功的一堂课。

【关键词】课堂教学、兴趣培养

Discussed shallowly studies the interest in historical and the social class's teaching middle-school student the raise

Xie ye

【Abstract】*In historical and in the social class teaching, the teacher teaching techniques method grasped also appears is quite important. Only then establishes the study situation which likes studying, causes the student to enter the snare, in here unrestrained, displays own ability fully, causes the student to be glad to which, this hall class's teaching is on a success hall class.

【Key words】Classroom instruction, interest raise

同学们在历史与社会课的学习中,对于条条框框的历史事件及有关年代的学习,往往容易产生枯燥烦味,对此门功课出现厌学的现象,那么怎样才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历史与社会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要起变化。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教师在教学中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教室的群体学习中,愉快、合作、主动地学习,使他们的才智、潜能充分地得到发挥。那么,教师在教学中要采取哪些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提一些难度适中,有思考性,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在历史与社会课的教学中,老师提一些有一定难度,带启发式,能展开学生思维的问题,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国先哲孔子说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说的是学习需要经常反思;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说的是每天要自我反省,这反思也好,反省也罢,都是一种思考的习惯”。[1]作为一位历史与社会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提一些能促进学生思考,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学习大部分间处于比较兴奋之中。他们主动地、积极地、投入地学习,对老师提的问题认真的思考,寻求找到最好的解答方法,提高了他们独立思考问题、概括语言的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我在九年级历史与社会课的教学中,在讲到'资源出现短缺'这一节课的内容时,其中资源短缺问题的学习,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①资源短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②资源短缺会造成什么问题?

③造成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④为避免出现资源短缺问题,你认为应该注意什么?

这些问题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的问题,这些问题有一定难度,并且前后有一定的联系,有一定的新鲜感,都带有思考性,所以学生学习时比较有兴趣,老师教课时,许多学生都举手发言,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见解,兴趣盎然,使自己的聪明才智能充分地得到展现。一堂课里,学生的学习气氛浓厚,学习效果达到了最好状态。所以说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没有问题,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所以现代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

2.讲一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学生较熟悉的事

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讲一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学习较熟悉的事,这样的例子,接近生活,接近学生的学习实际,使学生有事可想,有话可说,学生的学习兴趣油然而生。他们在愉快的学习中学到了许多新知识,更多的懂得了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去待人处事。使他们的社会经验变得丰富多彩,社会实践能力加强了。

例如: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二单元里的内容。材料是:废弃在环境中的废塑料袋包装物及农膜,对市容景观和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就是刍色污染,结合材料,联系实际,回答问题:

2.1白色垃圾会带来哪些危害

这样的问题接近我们的生活实际,是在生活中常碰到的问题,学生比较熟悉,有话可说,能展开他们的话题。同学们个个注意力很集中,思考着白色垃圾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危害,他们的想象力丰富,思维敏锐,学习热情高。他们七嘴八舌地展开了话题。有的同学说,白色垃圾会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环境;也有的同学说,会危害动物的健康和生命;还有的同学说,会给生产带来安全隐患,会防害农业生产等:这样他们在不自觉中学到了许多新知识,并且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到不能乱抛塑料袋及其他垃圾,有一种卫生意识:他们体会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增加了学习的信心。其他的例子:“从身边的生活谈起”。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事值得我们注意,下列事情虽然是“小事”,但都与资源的利用有关:

①购物使用布袋。

②一水多用:

③随手关紧水龙头。

④拒食野生动物。

从以上内容中,说说其中的道理。

以上这些问题存在于我们生活之中,能展开学生的话题,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如果老师单单讲述书面知识,学生没有实践生活的体验,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没有和实践生活知识相结合,那么这些理论也是比较空洞的,学生听多了会产生厌烦的感觉,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3.历史与社会课不仅要讲述课本知识,而且要讲述一些热点时事政治,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有一次,我在上历史与社会课前,讲了二条新闻,课前的气氛被渲染了,学生的注意力相当集中,都想急于了解我讲的新闻的整个内容过程和所产生的结果及怎样解决问题才好。

材料一:2008年9月17日,浙江3万多名社区医生,挨家挨户对3岁以下婴儿食用奶粉情况展开调查。危机发生后,作为B超筛查的临时场所,嘉兴、湖州腾出体检中心接待前来筛查的婴幼儿;金华市发动全体的医护人员和医学院的学生做志愿者,引导婴幼儿有序进行筛查。三聚氰胺奶粉问题,也让婴幼儿喂养方式成为受关注的民生问题。为此,省卫生厅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母乳喂养理念。

材料二:谁放大了食品恐慌。11月1日,针对近日出现的“三聚氰胺鸡蛋”事件,中国农业部畜牧业司司长王智才表示,市民可以放心吃鸡蛋。另据报道,在河北保定一饲养村120多个养鸡户,这四五天来,每天都要屠宰上万只蛋鸡。

出现了“三聚氰胺鸡蛋”事件之后,连市场上很多“放心蛋”都难逃厄运。究其原因,就是人们的社会恐慌心理被放大了。首先是消费者对当前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不信任;再就是媒体在报道食品问题时,不能很好地把握分寸进行报道;最后指出解决这些不正常现象的具体措施。

历史与社会课经常在上课之前讲5至6分钟时间的时事,这些有关社会热点、新鲜事件,关系到国家和市民所遇到的问题,关系市民的生计问题,学生很喜欢听这些问题,想急于了解事情的原委和解决情况。他们听得挺认真的,教室里静悄悄地,听了以后他们议论纷纷。根据材料一,有的学生说“三鹿问题奶粉” 事件之后很多消费者立即拒绝购买所有奶粉甚至是奶制品,几乎是整个奶粉行业都遭遇惨重损失。有的学生说,根据材料二,先是遇到“三鹿问题奶粉”事件,近日又出现“三聚氰胺鸡蛋”事件,我们生活中遇到的事可不少,都是那些违法生产者,他们只顾自己赚钱,违法生产、经营物品,只顾眼前利益损害群众利益,对整个社会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他们真不该这样去做。学生对这些感兴趣的问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是很高的,就这样不自觉的把他们的一腔学习热情带入课堂,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课堂学习状态,在轻松愉快中度过了一节课,课外去做历史与社会课还没有做好的作业,以及去预习好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这种学生的自主、主动学习,比老师常督促学生学习,学生的学习效果自然是明显提高的。

4.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使他们在民主、平等、合作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潜能,话跃了课堂气氛,培养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小组讨论是现代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能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的一种教学法,学生对小组讨论感兴趣,学习热情高。“主动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一方面表现为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相反,如果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情况就大相径庭了,‘强扭的瓜不甜,学生在逼迫的状态下被动他学习,学习效果一定是事倍功半。”[2]

首先,小组讨论能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增加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能力能充分地体现出来,因为小组讨论一般是把全班同学分成4人或4人以上组成一个小组,在一个小组里,几位同学在一起学习,是一种平等、民主、合作、交流式的学习,它的好处很多,学生可以交流思想,集思广益,乐于学习;其次,互相探讨,优势互补,取长补短;还有学生的学习是自主参与的,他们的学习具有主动性,是兵教兵,平等、合作、交流式地学习,是一种愉快地学习体验,他们陶醉在自我才智和能力地充分发挥之中,有些问题是老师不讲,他们已经理解得相当透彻了,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学到了许多知识,学习对他们来说不是一种被动地学习而是一种主动地学习,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主要原因是学生对学习有兴趣,是兴趣对学生学习所起的作用,这比老师在课堂上一味地讲,学生在教室里一味地听,教学效果要好得多,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否则,将事倍功半。

5.自己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做到认真备课、上课、改作,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老师的自身往往会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所以作为一位老师,自己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积极进取,严格要求自己的进步,言行举止文明,坚守自己的人格。在工作上,要勤勤恳恳,熟悉教材内容;认真批改作业,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工作态度端正,认真听取学生对课堂教学的一些合理建议,关心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去年“枫林中学”初三段同学参加初中升高中考试,成绩考得不错,考上县重点中学的学生有15来位,其中有两位同学获得全国数学竞赛分别是县一等奖、二等奖。

有一次,大若岩中学校长带领学校骨干教师来我校参观,初三有位数学老师在校会上介绍工作经验,他说:“我的工作经验是,老师认真教学,严格要求自己的进步,课外多接近学生和学生取得联系和沟通,解决学生在学习上,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困难,让每个学生都喜欢上自己,学生才能喜欢上这门功课的学习”。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3]由于老师的爱使学生喜欢上这门功课的学习。例如,我真正比较自觉、认真的学习是在读初一的时候。自从我读初一时,我语文学习方面常被老师表扬,记得有一次,我写了一篇作文“我的弟弟”,谷老师在发作文薄时,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我。后来我转到“岩坦中学”学习,读初三时,我写了一篇作文《松树的风格》受到了语文老师的重视。自己的这些细微的优点,虽然还带有许多方面的不足,但是自己在学习上常受到老师的重视和称赞,觉得自己在学习上还有值得一些肯定的地方,经过努力学习,前途是美好的。所以我在上课时注意力比较集中,尤其在上语文课时听得特别认真。考试成绩也不错,也是从初一时起,我常有写日记,我在写作方面取得了许多进步,这都和自己对语文课的学习兴趣产生有关。

根据初三(7)班数学科任老师的经验介绍和自己怎样喜欢上学语文的深刻体会。所以我在上历史与社会课的上课过程中,首先是:工作认真负责,在备课改作方面花的时间较多,树立自己的良好形象;其次是:在上课过程中,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让他们读书,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课外和学生取得联系,听取学生在学习方面有关情况的反馈,努力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多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通过以上的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学习兴趣,学生上课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回答问题积极,精神状态比过去好了许多,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提高了许多,并且加强了和老师在教学上的沟通和理解。看到了许多学生对历史与社会课比较重视,学习具有主动性,思考能力不错,学习成绩明显提高,我也开心的笑了。是的,是老师在教学上的努力付出,才能让许多学生喜欢上此门功课的学习,以及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只有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会自觉、主动、积极地去学习,产生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学生对历史与社会课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在每堂历史与社会课上课之前,会自觉的做好预习,上课会认真听讲,课外会及时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作业,有时还会自觉地去寻找和课本有关的资料,去看电视时听一些和历史与社会有关的新闻和其他的一些乡土知识等,去丰富自己的学习内容。学生学好了这门功课,懂得了许多历史知识和人文知识,增长了自己的才智,觉得自己的精神是充实的,学习是一种享受,并不是一种负担。只有他们对学习有了一种轻松、愉快感,他们在上历史与社会课时,才思维活跃,精神振作,积极主动地发挥他们的回答问题的作用。他们会在民主、平等、合作中,快乐地度过一节课。

所以老师在教学中要体现新课程理念,体现学生的学习特点,不断地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思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处于一种良好的状态,那么这一节课的教学效果也会是事半功倍了,也会使学生的学习会乐于其中了。

收稿日期:2009-01-13

猜你喜欢

历史老师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新历史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老师,节日快乐!
教育教学
老师的见面礼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