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阔天高任鸟飞

2009-08-11杨志刚

现代教师与教学 2009年3期
关键词:加减法分母梯形

杨志刚

探索本是儿童的天性与本能。但美国的一项调查表明:一般而言,人在五岁时可具有90%的创造力,到七岁时下降为10%,而八岁以后就剩下2%的创造力了。究竟是什么使我们的孩子丢失了他们的创造力呢?如何引导孩子恢复探索的天性,帮助他们找回失落的天资,还他们一片能自由飞翔的天空,这是目前教师刻不容缓的责任。因此教师应当努力加强对小学生自主探索能力的培养。

1.善置景——诱发学生自主探索的欲望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成功的艺术就在于使学生对你所教的东西感到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并依托情境,把学生引入一种能主动积极参与问题解决的情景之中,使他们感受到自身已有知识的局限性,从而处于一种想知而未知,欲罢又不能的心理状态,进而引起强烈的探索欲望。

如教学“通分”时,我准备了两组计算题,分男女生两大组来进行比赛,其中女生一组题是同分母加减法,而男生一组题则是异分母加减法。比赛一开始,女生应用储备的旧知,很快就完成了;而男生因为遇到的是从未接触过的异分母加减法,顿感束手无策,便开始嚷嚷老师不公平。这时,如何才能将异分母加减法也转化成同分母加减法,成为他们学习的迫切需要,由此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大大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索的动机。

又如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的练习中,我让学生进行了写百分数的比赛,要求他们在五秒内写十个规范的百分数。时间到了,很多学生都未完成,他们都大感沮丧。这时,我提问:“你能用今天刚学的百分数的意义,告诉大家你完成的情况吗?”顿时把学生从一个低谷,引入了一个既新奇又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中,思索后,他们纷纷回答:我写的百分数个数占了要写的总个数的40%;我完成了总个数的60%;我再写20%就能完成任务了……这样,把学生置于研究现实的未知问题的气氛中,不仅激活了已有的知识经验,也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索的积极性。

2.乐扶持——开放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

“智慧训练的目的在于造就智慧的探索。”探索性问题的价值就在于此。每个学生都希望成为一个发现者、探索者,老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机会,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些思维的交锋,多一些畅所欲言,多一份创造的信心,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开展创新思维活动的教学环境。

如有一次,我要求学生独立思考解答:“有一批苹果,原来每筐装15千克,装了6筐,现在只装5筐,平均每筐多装多少千克?”汇报交流时,全班学生都争着抢答,大部分同学用常规的方法计算:15×6÷5-15=3(千克),可平时一向懒惰的于盟超同学却发出了不和谐音:“用15÷5=3(千克)不就得了,用得着那么麻烦吗?”同学们用异样的眼光看着他,一脸的不信任,有人在轻轻说:“懒人又偷懒了”。我制止大家的嘲笑,鼓励他把自己的想法说一下,他一脸的不服气:"这些苹果原来要装6筐,现在少装了1筐,而原来一筐的15千克,只能平均分给5筐装,也就是现在平均每筐要多装3千克!""对呀!"同学们都投去了敬佩的目光,不禁鼓起掌来。匪夷所思的妙想,殊途同归的答案,令人耳目一新!事实证明,你只要多给学生一些空间,多停留下来听学生说一说,定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3.巧设坎——拓展学生自主探索的视野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巧妙设坎,设计一些富有探索性、挑战性的问题,便能激起学生探索研究的心理需求,能加强学生思维的变通性、视野的开阔性。

如:解答这样一道题(如图):把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各增加10 米,面积就增加300平方米,求原来长方形的周长。同学们看到这道题后就讨论开了,要求原来长方形的周长,就要知道原来长方形的长和宽。经过学生自己尝试,一般都能想出这种方法:设原来长方形的长为X米,宽为Y米,列出一个方程(X+10)(Y+10)-XY=300,但学生不会计算,怎么办?讨论似乎陷入了僵局。这时,我先肯定他们第一种思路的准确性,同时,又暗示他们能不能换一个角度去思考。

学生受到启迪很快便探索出另一种解法:长+宽=(300-10×10)÷10=20米,周长=20×2=40米。因此,在教学中为学生的学习增加点难题,设置点思维障碍,很能培养学生勇于自主探索的习惯,也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索能力的培养,自主探索视野的开阔。

4.勤启思——沉淀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水性虽能流,不导则不通;人性虽能智,不教则不达。”让学生自主探索,并不是放任自流,而是要让学生有章可循,有方向可寻,这样才能让学生进行有效自主的探索活动,因此探索前教师一定要及时进行必要而有效的导向性启发思考,有助于探索活动的深入进行。

如:在学习了“梯形的面积计算”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综合练习题:朱叔叔用篱笆围一个直角梯形的养鸭场,一边借用河岸(如图),篱笆总长度是80米,这个养鸭场占地多少面积?

题目刚一出示就有学生嘀咕:要求梯形面积,上底和下底都不知道该怎样求出它们的和呢?学生似乎进入了思维的盲区,虽七嘴八舌,但说不到要点,这时,我适当给予启发:非得分别求出梯形的上底和下底的长度吗?一语激起千层浪,立即有同学发现并得意的地做了起来。不一会同学们就迫不及待地举手交流开了:上底与下底的和就是篱笆总长的一部分;它们的和就是80-20=60(米);梯形的面积就等于(80-20)×20÷2=600(平方米)。

教师在学生探索过程中适时给予启发,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而且在适当的点拨下也能更快地步步逼近目标,从而增添了学生探索的信心和力量,同时又让学生从实践中不断积累、沉淀自主探索的方法,提高自主探索的能力。

自主探索不仅重视了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激发了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而且重视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学会科学思维,帮助学生学会符合学习规律的“自主探索”的学习方法,真正体现变“教我学”为“我会学”。

海阔天高任鸟飞!只要孩子们掌握了自主探索的方法,那么,给孩子们一片天空,他们定会还你一片蔚蓝!

收稿日期:2009-05-20

猜你喜欢

加减法分母梯形
图画里的加减法
“去括号与去分母”检测题
找回“丢弃”的分母
自卑的梯形弟弟
快速求最小公倍数
多种方法比较分数的大小
20以内的进位加法难吗
单词加减法
《梯形》测试题
等腰梯形的判定检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