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09-08-11孟庆玲孟艳梅

现代教师与教学 2009年3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创新能力创设

孟庆玲 孟艳梅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我们必须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以学生能力发展为重点的教育质量观,以完善学生人格为目标的教育价值观。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看作发展中的人,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学生要创造性地学数学,数学教学就要充满创新的活力.

1.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若能结合实际,巧妙地设置问题,将学生置身于“问题解决”中,就可以使学生产生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发现,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华师大教材七年级(下)6.3节,可设疑“为了装饰墙报,准备用长80分米的彩条围一个长方形,怎样才能张贴出更多的作品呢?”这样设计,迅速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认识了数学知识的价值,从而改变被动状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2.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助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创造性教学表现为教师不再于把知识的结构告诉学生,而在于引导学生探究结论,在于帮助学生在走向结论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习得方法;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例如:完成下列计算:1+3=?

1+3+5=?

1+3+5+7=?

1+3+5+7+9=? ……

根据计算结果,探索规律,首先让学生思考,从上面这些式子中你能发现什么?让学生经历观察、比较、归纳、提出猜想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合作交流,通过交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发展问题,不仅能将“游离”状态的数学知识凝结成优化的数学知识结构,而且能将模糊、杂乱的数学思想清晰和条理化,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发展。

3.注重开放题的教学,提高创新能力

数学作为一门思维性极强的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而开放题的教学,又可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尤其对学生思维变通性、创造性的训练提出了新的更多的可能性,所以,在开放题的教学中,选用的问题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又要为大多数学生所接受,既要隐含“创新”因素,又要留有让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充分施展他们聪明才智的余地,如:调查本校学生的课外活动的情况,一定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探索和交流。首先学生要讨论的问题是用什么数据来刻画课外活动的情况,是采用调查和收集数据。接着的问题是“可以调查哪些呢?”对此,学生可能有很多想法,对学生的想法不要急于肯定或否定,应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讨论,认识到不同的样本得到的结果可能不一样,进而组织学生深入讨论:从这些解释中能作出什么判断?能想办法证实或反驳由这些数据得来的结论吗?这是一个开放题,目的是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吸收信息和提出新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主动获取知识、重组应用,从综合的角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总之,数学课堂应创设富有探索性、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感悟知识的发生、发展与变化,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收稿日期:2009-05-07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创新能力创设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设未来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学生物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