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疗法治疗急性乳腺炎96例

2009-08-01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09年5期
关键词:中医药疗法疗效

蒋 清

关键词:中医药疗法;急性乳腺炎;疗效

中图分类号:R271.4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9)05-0027-01

自2005年以来,笔者用中药自拟方配合热敷指推法,外用中药治疗急性乳腺炎96例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96例患者均来自门诊,年龄21~25岁者45例,26~30岁者36例,31~35岁者13例,36岁以上者2例。病程:产后1个月内63例,1~2个月24例,3~5个月及其以上者9例。病灶:双乳患者2例,一侧整个乳房红肿热痛者1例,手术后创口不愈者2例,其余91例均属于单侧乳房有局部红肿热痛。

2治疗方法

2.1中药自拟方全瓜萎15g,天花粉12g,牛蒡子15g,黄芩12g,生栀子12g,银花15g,连翘15g,蒲公英15g,青皮12g,皂角刺15g,路路通15g,甘草6g。若乳汁不通加甲珠、王不留行,气郁加香附、川楝子;恶露不尽加当归、益母草;热重加石膏、知母;肿痛甚者加乳香、没药;回乳加焦山楂、麦芽(生熟各半)。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2.2热敷指推法热敷患侧乳房数分钟后,涂以少许石蜡油,医生用5指由乳房四周向乳头方向梳理按摩,但不宜用力挤压或旋转按压,而是沿着乳络方向施以正压,把淤滞的乳汁逐步推出。在按摩的同时,可以轻敲乳头数次,以扩张乳头部的乳络,每天2次。

2.3外用药仙人掌100g去刺捣成泥状加芒硝50g,调匀后外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

3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根据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治愈:体温正常,症状体征消失,白细胞恢复正常;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

3.2治疗结果本组病例治愈94例,无效2例。

4体会

急性乳腺炎为产褥期多发病,多由乳汁积聚(产妇乳头破裂疼痛或乳头内陷),肝郁胃热,致乳腺经络阻塞,气血凝滞而发。治疗宜疏肝理气,清胃和营通乳。乳房按摩可通乳络,中药全瓜萎、天花粉清热化痰,理气宽胸;牛蒡子疏散风热;黄芩、生栀子清泻上焦之热;银花、连翘、蒲公英清热解毒;青皮疏肝解郁,理气止痛;皂角刺、路路通则通络活血散瘀;甘草调和诸药。加之外用热敷指推法和外敷清热散瘀、消肿止痛之中药,内外结合共奏满意之疗效。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26例体会

彭绍坤杨红俊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牵引;手法治疗;骶管注射;功能锻炼

中图分类号:R681.5+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9)05-0027-02

1临床资料

本组126例,男83例,女43例,平均年龄46岁;临床表现腰痛者17例,腰腿痛者64例,腰腿痛伴下肢麻木者45例;CT检查腰椎间盘突出者95例,膨出者31例。所有患者均经过X线及CT检查排出肿瘤、结核、腰椎滑脱等病。

2治疗方法

2.1腰椎牵引采用多功能电脑牵引床,牵引重量约30kg,依患者耐受程度行适当增减,每日1次,每次20~30min,如牵引后病情减轻,可适当逐渐增加牵引力,牵引后要检查马尾神经是否受压,若有压迫症状,应停止牵引。

2.2手法治疗采用斜扳手法,以L4~5椎间盘向左后突出为例。患者侧卧,右腿伸直在下,左腿屈曲在上,助手立于患者身后双手固定患者骨盆使之与床面垂直,让患者腰椎尽量前曲,针对性增强腰椎前曲角度(即成角)。术者立于患者身前,右手拇指按压于L4棘突(即定点),左手置于患者左肩用力向后下转动至最大限度后,突然加力侧扳,同时伴弹响,则手法成功。每日1次或隔日1次。

2.3骶管注射患者侧卧位,患肢在下,在严格无菌操作下,用7号注射针头,行骶裂孔穿刺,成功后,回抽无脑脊液及血液,先注入由2%利多卡因150mg,vit B12 0.1mg,654—210mg,醋酸确炎舒松-A注射液25mg,生理盐水组成的混合液5mL,观察5min无异常反应,再注入混合液30mL。1周注射1次。

2.4腰背肌功能锻炼采用燕子飞及拱桥式等腰背肌功能锻炼,每日3次,每次20min,以患者能耐受为宜。

3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痊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70°以上,能恢复原工作;好转:腰腿痛减轻,腰部活动功能改善;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

3.2治疗结果本组患者126例,治疗时间8~58天,平均33天,痊愈64例,好转53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92.9%。

4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在临床上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据统计有80%~85%患者经非手术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从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因来看,改善压迫及消除化学炎性刺激及松解神经根粘连是治疗的关键。

腰椎牵引可使椎间隙和椎体后缘增宽,椎间盘内压降低,后纵韧带紧张,促使突出椎间盘还纳或部份还纳,从而减轻神经根受压。腰椎生理弧度恢复,挛缩的肌肉得到松解和放松,使紊乱的脊柱力学得到恢复。斜扳手法可改变髓核与神经根的位置以减轻或解除压迫,并可松解神经根粘连以促进炎症吸收,斜扳法还可拉动神经根移位,使神经根管和小关节粘连得以松解,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性渗出物、致痛物质的吸收,消除、减轻疼痛,骶管注射中利多卡因可阻滞产生疼痛的持续神经活动,松弛肌痉挛,消除伴随的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醋酸确炎舒松-A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具有抗炎特性和膜稳定作用,抑制炎性细胞肽的合成和阻滞磷酸脂酶A2活性的作用;654-2能调节神经功能,解除平滑肌痉挛,改善微循环及消炎去肿止痛,诸药合用可有效消除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炎症反应及局部神经根鞘膜的充血水肿和微循环障碍。腰背肌功能锻炼,使血液循环加速,既有助于稀释致痛物质浓度,又能带走致痛物质,局部肿胀吸收,减轻炎症。同时使脊柱两侧骶棘肌力量稳固强大,维持脊柱的平衡。

猜你喜欢

中医药疗法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以苦参为主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
补锌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重剂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不安腿综合征28例疗效观察
柴枳理中汤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33例疗效观察
中医外治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现状
方邦江治疗疑难杂症验案举隅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30例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