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80后班主任角色冲突及解决策略

2009-07-30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09年6期
关键词:角色冲突冲突班主任

翟 敏

角色是指个体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的身份以及由此而规定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的总和。在社会中角色不是孤立存在的,总是与其他角色联系在一起,这样一组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角色就是角色集。由于个人同时扮演不同的角色,每一个角色都有自己特定的角色集,而该角色集中与之发生互动的角色伙伴对他都有一定的角色期望。当这些期望彼此出现矛盾或个体由于时间、精力及自身价值倾向制约,不能同时满足外在社会不同的角色期望时,就必然会造成角色冲突。因此,角色冲突是指个体不能满足多种角色要求或期待而造成的内心或情感的矛盾与冲突。

教师的角色是社会对于充当教师的人如何行动所寄予的一种期待和赋予的规定。教师因为不能同时满足两种以上的角色期望、履行不同的角色行为而出现的矛盾。就是教师的角色冲突。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度的心理冲突能成为人们活动的动力,对活动起激励作用,但冲突过于激烈会引起有机体过度的情绪紧张,降低工作效率,甚至引发一系列的身心疾病。在一个变革的社会里,任何一种职业都会有角色冲突。美国学者威尔逊认为,所有对他人高度负责的角色都要经受相当多的内在冲突和不安全感。人们普遍认为,教师职业是角色冲突的一种典型情境。当下,随着80后教师的大量入职,这一问题必然更加突出。若不能得到妥善解决,不仅会对教师身心健康、学生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也会影响班主任职业队伍的稳定。本文将描述80后班主任角色冲突的表现形式,分析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策略。

一、80后班主任角色冲突的具体表现

1.在师生关系上,表现为“管理者”与“朋友”的角色冲突。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等工作的教师,是班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学校办学思想的贯彻者。因此,班主任首先是一个管理者。但是为了保证教育工作的深入细致,并做到针对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班主任必须和学生交朋友。为此,班主任应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敞开心扉与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并尽自己的一切力量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但又不能失去原则,即不能为了取悦学生、赢得信任而过分迁就学生,完全由情感支配自己的言行。毕竟班主任与学生之间不是以个人感情为主线的完整意义上的朋友,而是一种以实现教育教学任务为目的的制度化的合作关系。具体到80后班主任,这种角色冲突就更突出。由于80后班主任在年龄上和学生较接近,易与学生进行思想沟通、情感交流,课下往往能和学生打成一片。但也会使得传统教育中班主任因长者、尊者的身份而获得权威不复存在。因此,很多80后班主任在工作中常有这样的困惑:如果课下和学生称兄道弟,一片和谐,班级纪律却不尽如人意。提出的要求学生总不能百分百完成;如果过于严肃,班级纪律虽有保障,但是班级气氛又不够活跃,一些课外活动就难以开展,这也不利于班集体的成长。因此,80后班主任对于两种不同的角色期望常常感到无法平衡。这种矛盾直接导致“管理者”与“朋友”这两种角色的尖锐对立。

2.教育者和服务者角色之间的冲突。班主任不仅要负责学生的学习,还要负责学生的生活。可以说只要和学生有关,事无巨细班主任都要关心,都要过问。班主任的工作是琐碎而繁杂的。由于80后这一代人的特点,很多时候连自己还不能完全照顾好。更别说细致地关心学生的方方面面。因此,80后班主任会产生迷惘,会问自己:我是谁?我是一个教书育人的老师,还是一个连学生感冒都要陪着去医院的保姆?这种教育者和服务者的角色冲突对80后班主任的影响也是巨大的,会导致他们降低对班主任工作的热情。

3.榜样角色和普通人角色的冲突。班主任因为是和学生接触最多的老师,对学生的影响通常也是最大的。因此也是备受社会关注的角色。社会、家长、学生对班主任的期待不仅是“学高为师”,还要“身正为范”;不仅要做学生的榜样,还要做社会的榜样。一个称职的班主任应该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诲人不倦、无私奉献。在个人行为的规范上,要求他们仪表整洁、衣着朴素、姿态优雅、语言得体、行为端庄等等。但是80后班主任普遍是一个个性突出、情感复杂的群体,他们思维活跃,习惯张扬自我,强调自我,喜欢率性而为,在教育情境之外,更倾向表现真实的一面。有些行为发生在其他角色身上,社会能接受,可是发生在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身上,往往会被指责为“不合身份”。由此不少80后班主任普遍感觉约束太多,活得不够自在,陷入榜样角色和普通人角色的冲突中。

二、80后班主任角色冲突的成因

1.“自我中心”的人格特征和“利他性”的职业特征的矛盾。1979年,我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80后这一代人,大多为独生子女。独生子女家庭结构使得80后一出生就成为家庭的核心,备受社会和家庭的关怀与呵护。在“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和有求必应的环境中长大,这是他们形成“自我中心”人格的关键因素,这种“自我中心”使得已经长大成人的他们在进入社会,参加工作时将面对不可避免的代际冲突。遇到问题,常常比较关心自己的感受,较少考虑他人。而教师工作,尤其班主任工作,本质上说是一个利他的职业,要求以学生为工作的中心,处处为学生着想,甚至有时要求做出一些自我利益的牺牲。这种“自我中心”的人格特征和“利他性”的职业特征之间的矛盾是80后班主任产生角色冲突的一个根本原因。

2.职业初期工作经验的缺乏也是80后班主任产生角色冲突的一个重要原因。教师职业生涯周期理论将教师的职业生涯周期模型刻画成八个周期,包括:职前期、职初期、能力构建期、热情与成长期、职业挫折期、职业稳定期、职业消退期和职业离岗期。其中。职初期是教师受雇的头几年,是教师在学校系统中的社会化时期。这时教师面临新环境的挑战,竭力争取学生、同事和教学领导的认可,并试图在处理日常问题和事物上达到一个舒适和安全的水平。“80后班主任”正处于这一时期。班主任工作不仅是一个技术性的工作,也是一个讲究艺术性的工作。这些工作的技巧和艺术是在长期的实践中磨练出来的。但很多80后班主任在大学时代没有系统的学过教育学和心理学,缺乏经验积累,仅通过时间不长的岗前培训,思想教育工作的技巧和方法还不是很成熟,在处理与学生的关系中常常把握不住分寸,工作实效性很低。

三、角色冲突解决策略

1.加强职业精神的培养。学校应针对80后班主任的特点,多开展一些主题学习,促使80后教师加深对班主任工作性质的认识,了解班主任工作的特点。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从思想上认可并热爱本职工作才能把工作做好。只有深入了解本职工作的性质,才能认可班主任要充当的多重角色,从而实现顺利转换。

2.建立80后班主任“导师制”。加速其成长进程。学校可以选一批师德好、经验丰富、受学生普遍欢迎的班主任做“80后”班主任的导师,在工作中给予指导。在生活中给予关心。这样可以加快80后班主任职业成长的脚步,遇到工作中的困惑,能及时请教自己的“导师”,避免了因经验缺乏而处理不当带来的角色冲突。

3.角色分离法一分清主次。适时分离。当班主任面对多种角色引起的角色转换冲突时,从各种互为交叉的角色中挣脱出来,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到那些对自己更有价值的角色上。至于一个角色是否有价值取决于这样三个方面:(1)该角色对个体意义如何;(2)不扮演某些角色可能产生的积极和消极的结果;(3)周围的人对你拒绝某些角色的反应。然后确定引起冲突的主要矛盾,从而采取恰当的方法,选择重要角色并暂时放弃其他次要角色。比如,在教学管理中,班主任需要保持一定的权威地位和角色,而在课外活动时,班主任就要扮演学生朋友的角色。班主任要学会分配情感、精力和时间。扮演好各种角色,及时进行角色转换,才能在不同的时间或空间内表现出适当的角色行为,以便缓解冲突或减少发生角色冲突的机会。

4.班主任要主动加强沟通与交流,减少角色期望的差异。80后班主任面对来自学生、家长、社会对他们不同的角色期望无所适从时,可主动地沟通。让他人了解自己的处境,取得别人的理解,这样可以降低角色冲突的程度。

猜你喜欢

角色冲突冲突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三宜”“三不宜”化解师生冲突
夸夸我的班主任
声音
从社会学角度辨析史量才的角色扮演及冲突
班主任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
“邻避冲突”的破解路径
一次冲突引发的思考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