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欣赏美文的三种方法

2009-07-22汪茂吾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09年6期
关键词:课文内容语句文章

汪茂吾

我常发现不少同学在阅读过程中。由于没有掌握欣赏文章的一般方法,以致于阅读完一篇文章后收获甚微,少数同学甚至可以说毫无收获。其突出的表现是,如果你问他(她)读了一篇文章后有哪些收获,他(她)却说不出个所以然。著名诗人汪国真曾形象地说过这样一句话:会读书的人与不会读书的人区别在于,会读书的人雁过拔毛,不会读书的人一毛不拔。那么如何做到“雁过拔毛”呢?方法有三:

一、奇思妙想的语言品位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眷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这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春》的开头两段。活泼清新又口语化的语言。读起来是那么地叫人舒畅。我们欣赏一篇佳作,常常先被它优美的语言所打动。选人中学语文课本里的文章,绝大多数都是名家名篇。如果我们在品味这些大师的杰作时,多留意他们生动传神的语言,对我们学好这些名篇并进而欣赏其他文学作品都是十分有益的。

那么怎样才能深刻品味一篇文章的语言呢?或者说从哪些角度来品尝?尽管每个人的阅读习惯和方法不尽相同,但人们对美的事物的追求是相同的。这些相同点一般有:就人物而言,有外貌描写的语句(如朱自清对父亲背影的描写,就抓住了特征——肥胖)、语言描写的语句(如鲁迅小说《故乡》中对闺土和杨二嫂的语言描写反映出他们不同的性格特征)、动作描写的语句(如施耐庵《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对“三拳”的描写扣人心弦)、心理描写的语句(如安徒生童话《皇帝的新装》中老大臣和皇帝的心理描写反映出他们虚伪自私的内心世界)、细节描写的语句(这个描写穿插于以上几种描写的过程中,一般从不惹人注意的小的方面或侧面人手,因此要格外留意。如冰心的散文《小橘灯》中有一句对小姑娘妈妈躺在床上的情态描写——“她的妈妈闭着眼平躺着。”“闭着眼”说明病人浑身无力,没有精神:而“平躺着”则说明病情十分严重,只有当病情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病人才会这样躺着。这说明作者对生活的观察是多么的细致入微);就事件来讲,注重对事件的展示过程。精彩的场面描写语言、起烘托作用的环境描写语言(这两种描写中有时也含有细节描写)。情景交融的抒情和议论语言等。只有对以上这些语言进行一番深刻的品味,才能真正把握人物和事件的本质或特征,真正读懂文章。

二、新颖独特的谋篇布局

任何一篇好的文章,都有一个好的结构。如何开头,如何展开,如何过渡,如何照应,如何收尾,都有一定的讲究。好的文章应该是这些部分的有机结合,从而浑然天成。形成不可分割的整体。平时同学们在作文时。总是为上述这些问题而头痛,尤其是开头更是让一些写作能力较弱的同学感到棘手。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选人中学教材的文章。为我们如何开头树立了良好的典范。这些开头有的开门见山(如吴晗的《谈骨气》——“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有的既开门见山。又引人入胜(如张洁的《挖荠菜》——“我对荠菜,有着一特特殊的感情……”);有的富有哲理,耐人寻味(如顾颉刚的《怀疑与学问》开头引用名言——“学者先要会疑。”“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有的以环境描写,引出故事(如王愿坚的小说《七根火柴》——“天亮的时候,雨停了”);有的运用倒序手法,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如何为的《第二次考试》一“声乐家苏林教授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等等。阅读完一篇文章,应该对它的谋篇布局大体上有个了解,并就其新颖独特之处予以吸取和借鉴,以便在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加以灵活运用。同时,这种在宏观方面把握文章的方法,也有利于同学们更加透彻地理解文章内容。

三、发人深省的思想内容

每一篇文章都有一定的思想内容,也就是主题思想。它是文章的灵魂所在。所以每上一篇文章,老师总让同学们归纳中心思想。遗憾的是,不少同学阅读完一篇文章后。对主题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或者虽能说出一点。但又不能切中要害。究其原因。有的是对课文内容没有透彻把握。有的是对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缺乏了解。因此,归纳中心思想前,除了对课文内容深入理解外,对作者的生平和写作背景应有所了解是必要的。因为任何文章都是作者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写成的。选人中学教材的典范文章,一般在正文下方都有作者简介,必须认真阅读。才能根据课文内容准确地归纳出中心思想。此外。在阅读的过程中,还要留意作者为了突出中心思想,选用了哪些典型的富有表现力的材料,这些材料有的同学们在写作时经过改造加工也可运用。同时。想想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材料也能表现作者的思想。

需要说明的是,不少文质兼美的作品。其思想内容对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做人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所谓文以载道。所以,我们还必须把那些至今对我们的生活和做人有价值的思想运用到我们的生活实践中,尽量使我们在成长的人生之路上少走弯路。这也是我们阅读的最主要目的。例如,读了吴晗的《谈骨气》一文,我们就应该做到像古人那样“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读了培根的《论求知》一文后。就应该知道知识的作用以及求知的方法,等等。

最后,学以致用。以上只是阅读一般美文的常用方法,即阅读手段,不是学习目的。要想把自己的学问提高。必须把学到的方法运用到学习实践中去,才能学得牢,记得深。众所周知,现在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阅读理解题占了三分之一的份量。根据笔者多年中考阅卷经历,发现不少同学在这一块失分最多。究其原因。固然多种多样,但没有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不注重阅读实践的训练当是主要原因。希望此文对提高同学们的阅读能力有所帮助。

猜你喜欢

课文内容语句文章
必修4 Units 1—2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 5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3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重点:语句衔接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如何搞定语句衔接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