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居无竹

2009-07-22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09年6期
关键词:名利文人回家

陈 凌

是谁按着佩剑,深锁着眉头。仰天长叹“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从容地整一整衣,纵身跃入那滚滚而去的汨罗江水之中?

是谁扛起锄头,敞着衣衫,朗声笑道“吾辈岂可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背后是那高悬堂中的澎泽县印,昂首阔步地归守田园?

是谁举杯邀月,轻啸着山岚,天真感叹“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转而对月一酹。长愿人久千里婵娟?

晓月当帘,夜凉如水。

每每在夜深人静之时辗转难眠,又于恍惚之间惊起长嗟,直直地坐于榻上。任衾外双肩在黑暗中渐渐习惯于呼吸夜间凉彻如水的空气。

这是一个食有肉的时代。金钱、名利、世俗的涡流。迷离了多少“形为物役”的灵魂。扭曲了多少“饕餮天下”的心灵。多少人“久在樊笼里”,不能“复得返自然”,多少人空叹“往者不可谏”,却不明“来者犹可追”。多少人,在纸醉金迷,乱花迷离之间流连忘返,忘却了那条回家的路。

而我,此刻就偷得片刻闲暇,于如水冷月之下,捧一壶对月抒怀的花间玉醴,把一盏上问青天的明月琼浆。冷眼看待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未尝不能说是一种上善的幸福。

这是一个食有肉。而居无竹的时代。

许久以前,以曾极其不自量力地叹过“高山流水,知音难觅”;也曾年少轻狂地以为“阳春白雪,曲高和寡”:更曾目中元人地说过“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一梦三四年,当黄梁梦醒。发觉自己不过是只小小蚍蜉,比之鲲鹏。其去不知几千里也。也曾慷慨地自我安慰,“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醒来却发现自己依然是默默无语;也曾豪迈地自我激励。“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梦中惊起,恍然发觉,除了不断老去的青春,竟没有什么可以肆意挥霍。

曾经午夜梦回,发现自己走在回家的路上,眼前之景却已不再熟悉。“物是人非事事休”,是人类最深痛的失落。当家园废失,我知道,所有回家的脚步都已踏上了虚无之途,这时才真切地体验到了那“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的悲凉。

发现自己,切切实实地活在一个居而无竹的时代。

物质的漩涡,让我们放弃了心灵的选择;翘首的目光,让我们掂量起肩上的分量。我们。必须为了分文苦苦追逐,营营求索,却迷茫地忘却了归家的路。“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而观其疏密”。此时的我们,多了一种甜腻的辛酸。

多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香远益清,亭亭净植,人中能有几人如之:独喜竹之修颀而虚心若谷。凡事能求之而得。

嗟夫无竹!

始终相信,一个外表极端自负的人,骨子里掩饰不了透出的深深的自卑。这好比眼前种种不知丹青之老而追逐浮云名利,大抵是因为我们这近百年以来的落后挨打和长期贫困而落下的因袭的心理重负。记得有人说过,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物质上用20年时间完成了50年的飞跃。在精神上却需要经历更长的时间。众里寻她,还得有更修远的路需要漫漫求索。因而这是个食有肉,居无竹的时代。

“大勇若怯,大巧若拙,大智若愚”。真能人乎其内者,方可出乎其外,而能真正做到性淡如水、心虚如竹的,莫不是历尽了大起大落、大喜大悲。看惯了云卷云舒、花开花落的人。

曾认真地分析过南人与北人的性格差异,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一面是巍巍乎如山的千年不倒,一面是汤汤乎千里的代代绵延。北方是蜿伏千里的万里长城,南方是滚滚东逝的万里长江,北人是土的文化。土中含玉。埋玉而生理性文化;南人是水的文化,水势汪洋恣肆。而生浪漫精神。

老子说:“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坚强处下,柔弱处上。”坚强的牙齿会脱落,柔弱的舌头将永存,这是凡人都明白的道理。历史上我们大都看不起南迁的朝廷,崇尚决胜千里的兵家,看不起柔弱的文人,而拜仰冲锋陷阵的马上天骄。可是须知中国文人,大多是外儒内道,仕则儒,不仕则道。当他们有机会兼济天下。毕竟还是会大大方方走出来,毕竟独善其身,敝帚自珍,置苍生于不顾,是对社会的不负责。但文人毕竟是文人,不可能委屈自己的天性,文人就是文人,只有远离朝廷,才能换来清白的灵魂。--纵观千古文章,一言以蔽之。天性使然也。

吾欲保留一份真性情,一分天真气,一枚赤子心。

在这个居无竹的时代。

指导老师:王霄怡

猜你喜欢

名利文人回家
文人与酒
修心
文人吃蛙
阎戈 名利对我没有吸引力
宋代文人爱睡觉
文人与石
回家的路(外一则)
1670天后,回家
看破名利爱名利
看破名利爱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