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业院校科技文献检索课改进研究

2009-07-15张义浩

现代情报 2009年1期

〔摘 要〕分析当前科技文献检索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科技文献检索课与专业课要融合贯通、教材内容要有专业院校特色、教学形式要以网上新型教学法为主、加强实习实践教学、考核工作要注重实际能力等改进意见。

〔关键词〕科技文献检索课;问题改进;专业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09)01-0202-03

About the Improvement Issu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terature Search Class in Professional Academies

Zhang Yihao

(Library,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Zhoushan 316000,China)

〔Abstract〕By analyzing the current existed problem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terature search class,this chapter proposed some improvement opinions that the search class and the professional course should be digested,the content of teaching materials should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ofessional academies,the teaching form should give priority to the on-line new teaching method and strengthen the practice teaching,the assessment should pay great attention to the actual abilities and so on.

〔Key words〕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terature search class;improvement issue;professional academy

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感觉到文献信息查询的重要性,大专院校师生对科技文献检索课的需求更是相当迫切,期望很高,但是听过目前的科技文献检索课后大多数人又会失望。这原因是应该要认真分析,经验得失也应总结提高,为建设好这门越来越重要的课程进行改革探讨是有价值的,也是必要的。

1 当前专业院校文献检索课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当前科技文献检索课的实践来看,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文献检索课与专业课严重脱节

我国高校文献检索课主要只分2类:一类是文科院校的普通“文献检索与利用”,另一类是理工科院校的“科技文献检索与利用”。而实际上,文科类专业通用性还比较大些,而理工科类的专业千差万别,如学机械的和学生物的、学汽车驾驶的和学航海驾驶的等等,简直是天壤之别,毫无共同之处。可是我国理工科高校文献检索课教的几乎都是统一的“科技文献”,而当前的“科技文献”课程本身的知识体系构建与学生所学的其他专业知识之间没有内在联系,甚至与专业课关联很少,缺乏相互沟通的交叉点。即文检课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没有一个良好的衔接点。学生的实习课题也与专业知识的学习缺乏内容上的联系,学生很难从检索结果中获得专业信息。加上许多文检课教师不熟悉学生所学专业,在讲课过程中就很难扩大讲授范围,介绍相关知识,引用本学科案例教学,也就很难把课讲得切合实际,生动活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重要的是不能给学习科技文献检索课的人带来检索专业知识的方法技能。科技文献检索课与专业课严重脱节的状况应该改变。

1.2 教材缺乏特色

当前我国理工科高校文献检索课教材内容都是文献基础知识、检索系统、检索工具、数据库介绍等。其内容基本上也都是差不多的,如数据库介绍国内的主要是几种中国科技或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人民大学数据库、高教数据库等;国外的主要是美国的《科学引文索引》(SCI)、《工程索引》(EI)、《化学文摘》(CA)、生物学文摘(BA)等。这些实际上都是普通常用数据库,而很少能结合各专业院校实际情况介绍一些特色数据库,如农业院校应该介绍由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农业科技情报系统(FAO International Information System for Agicultural Sciences and Technology)编辑出版《农业索引》(AGRIS),医学院校应该介绍当前世界上最著名的大型生物医学文献题录型检索刊物美国《医学索引》(IM)等。各校教材太统一没有各自特色,对专业院校科技文献检索课教学是针对性少,联系实际少,实用性少,教学效果是不好的。

1.3 教学内容按排不当效果不佳

这可以从方面来分析:

1.3.1 教学内容定位不准

目前科技文献检索课的教材和教学内容都当作一门理论课在讲解,讲述的内容包括文献检索的发展历史,文献分类,文献编排、主题词表、检索工具、著录格式、数据库组成体例等一系列的理论性很强的东西,但是学习文献检索课的大学生将来大多数都不进行文献数据库建设的,他们大多数都是搞自己所学专业研究的,他们学文献检索课的目的是为了掌握一门查询、收集自己需要的文献信息的方法,并不需要懂得很多的文献检索的理论原理。再则,大学生和研究人员并不十分关心资料是否查得很全,也不关心是否查得很准,他们只需要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文献就可以了,或许由于检索策略不是很准确,在浏览检索到的文献的简单信息时,可能会发现自己原来没有想到的情况,因而激发研究灵感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文献检索课的定位应该是一门实用技能课,教学的重点应该是一种检索技术方法,而不应该是一门理论研究课。

1.3.2 教学内容比例不当

现在大学课程繁多,文检课课时又很少,许多学校仅按排24学时,甚至只有16学时。这样,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讲解了一些文献检索理论方面的内容,学生实际操作的时间就少了,一学期下来所得到的有用知识不多。科技文检课课时太少,理论课讲不深,实习课又太少,加上目前理论课和实际检索课按排不当,大部分学生难以掌握文献检索的技能要点,仍然很难能够从信息海洋中查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文献资料,学习效果不好。

1.3.3 教学实际效果不佳

目前科技文献检索课由于课时少,教师一般在讲完文献基础基础知识、各种检索工具及使用方法后即告结束,对于后面的如何利用文献线索索取一次文献,如何对占有的一次文献进行阅读、分析、综合、利用却不再涉及。文检课的这种教学过程,实有避重就轻之嫌,因为对于文献检索来说,二次文献只是工具和手段,而一次文献才是检索的对象和目的。对于教师来讲,讲授二次文献比带学生到图书馆去索取一次文献及指导学生利用一次文献要容易的多。这样教学导致学过文检课的学生仍不知如何利用一次文献,甚至还知道从浩如烟海的书刊中去索取一次文献线索,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1.4 开课时段不太合适

很多学校开设文献检索课选择大学二年级上学期,同时由于文献检索课不是必修课,很多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在不知道这门课是什么性质的课的情况下就来选修这门课。实际上这些学生选修这门课不是很合适的。主要原因是:(1)二年级学生专业知识不够。由于大学一年级所开设的课程大多数是基础课,专业课一般都还没有上,学生还不具备各自专业知识,因而对科技文献、文献检索、对学习这门课等还没有足够重视,学习实践时目的性不强;(2)低年级学生的专业知识词汇量、相应外语词汇量等都不够,专业知识很浅,外语水平不高。这样就造成教师在讲解具体实例、尤其是专业文献、外文数据库时,往往有“纸上谈兵”的感觉,甚至学生在使用外文数据库时都有相当的困难。因此,将科技文献检索课安排在大学三年级上比较合适。这时学生对专业课有了较多的认识,大部分的学生都通过了国家外语四级考试,外语水平也有相当的提高。

2 专业院校科技文献检索课改革探讨

基于当前科技文献检索课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意见:

2.1 科技文献检索课与专业课要融合贯通

如何适应专业科技发展的需要,解决文检课与专业课整合所遇到的问题,这是对文检课教学改革提出的新要求。科技文献检索课与专业课融合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首先是要结合各自专业院校的实际,构建起有特色的科技文献检索课课程自身新知识体系;其次是把科技文献检索课作为一种现代信息理论教育和科学信息管理技术,渗透于各种专业知识与课程之中,结合各自专业内容,突出其实用性;第三要整合文献检索课和专业课程教学环境和教学技术,强化实习实践教学环节,提高科技文献检索知识的创新能力。

根据这样想法,我们认为科技文献检索课的主讲教师最好是有专业背景的教师承担。在文检课基础部分由从事文献学或图书情报工作的教师承担,专业文献部分由各专业教师轮流座的形式承担,编写有关教材时也是合作完成。实施过程中要主动地和专业课教师联系、配合,合作完成科技文献检索课的教学工作。把大部分课时用在各专业学科文献的检索上。也可以给学生出个专业方面题目;再由文检课教师传授文献检索的方法,一次文献的索取也由文检课教师在图书馆具体指导学生索取;对文献的阅读、分析、综合、利用,其基础部分由文检课教师负责,涉及到专业文章则由专业课教师指导。这样学习有针对性,学习有动力,教学有目标,学习效果明显提高。专业课教师也感到通过这种教学结合,学生写论文占有的文献丰富了,质量也有了明显的提高,检索文献也比以前更加规范、快捷了。通过实践证明,文检课如果能与专业相结合,则可以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能够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和创新意识,是文献检索课教学改革的一条新途径。

2.2 教材内容要有专业院校特色

文献检索课的教学内容的设计应结合专业院校具体情况, 教材也应该有行业系统的各自特色,对专业院校科技文献检索课来说尤其重要。在美国的高校中至今没有文献检索课程的统一教材。各图书馆根据自己提供的服务情况的不同,自编教材进行教学活动,体现了美国高校对该课程的特色性和实用性的重视。正如美国著名学者Mr.shill认为,新的图书馆指导课(相当于我国的文献检索课)应着眼于对资料整体结构的认识和寻求更合理的学习方法,要与学生专业课程紧密的结合。因此,对于理工类本科生,在该课程的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要突出专业特色,着重讲解那些网上专业文献数据库检索方法。如海洋院校应该重点突出介绍美国的Ocean Abstracts(《海洋文摘》)、ASFA(《水科学与渔业文摘》)、AQUASCI(有关海水、淡水环境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等内容的书目数据库)、OCEAN(海洋科学的书目数据库,重点内容是船舶和海运,海洋生物学和物理海洋学等)等的有关数据库检索方法。在保持普通科技文献检索教材基本框架的同时,要根据授课专业的不同,分别添加相关专业素材和专业文献素材,适当地插入到科技文献检索教材的相关章节中,如果有必要就需要相应编出多种具有专业特色文检课讲义或教材,达到文检课与专业课有机整合的效果。

2.3 教学形式要以网上新型教学法为主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国内外陆续出现了文献检索课的网上新型教学法。尤其是校园网络环境的建立,为文检课的网上教学提供了硬件支持。这种教学法可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在设计教学软件时突出自学功能,强化指导作用,把教师的辅导、答疑、提示与学生的提问、练习、自测融为一体。建立这样一个网络化多媒体教学体系,不失为一个理想的选择。由于网络及其多媒体技术具有极强的交互功能,十分适合多载体、多方式文检课教学的要求,学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学习内容,老师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重点讲授内容,完全改变过去那种教之呆板、听来乏味的局面。采用网上新型教学法,逐步建立起以网络信息资源为核心的教学新体系。学习者可根据个人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选择练习内容及进度,可随时点击提示内容,创造更多使用Internet的机会,能够真正掌握网络检索工具和现代化的信息检索技术,解决疑难问题,进行相应学习,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

2.4 加强实习实践教学

科技文献检索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习实践课教学是为了消化、吸收文献检索基本理论知识,熟悉检索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数据库和电子出版物检索技巧,利用搜索引擎查询以及大型网站等网上资源利用的实际操作,培养学生获取所需文献信息的实践能力,必须高度重视实习实践教学。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检索逐渐占主导地位,学生上机实习成为文献检索课实习教学的重要部分。如何能熟练地在图书馆利用计算机系统查找自己所需要的各种文字及图像资料,与平时的实际操作是分不开的。于是学生上机实习便成为文献检索课实习教学的重要部分。学生上机实习可以安排在图书馆的多媒体阅览室进行,全部PC机可以上网,学习检索图书馆的数据库和Internet上的数据库。学生可根据个人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选择练习内容及进度进行相应的学习,然后把实习报告以电子邮件形式发给教师。学生网络实习中测试系统的个性化设计和交互功能会极大地激发学习兴趣和实习积极性。计算机实习使学生不仅提高了计算机操作水平,了解了网上的资源,掌握了资源的使用方法,而且他们在该课程的引导下,在众多信息里,可以自由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可以改善文献检索课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结构,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2.5 考核工作要注重实际能力

过去科技文献检索课上完后,教师对学生的考核总是采用考试或测试的办法,实际上这2种办法效果都不理想。文献检索课是以培养信息检索技能为主的方法课,开展实事求是的灵活多样的实际能力的考核评定工作是很重要的。基础理论知识一般设置一些选择题、判断题与填空题,总体考查一下就可以了,应重点考核学生的实际能力,包括动手操作能力、识别信息能力和查询信息能力,可运用现场检索操作测试加专题综述的综合考核方法,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专题综述作为综合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检验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文献分析与综合利用水平,如果运用得当,监督、指导到位,则效果极佳。具体操作为:要求学生从实践环节开始选定一个课题,围绕其选题,检索并下载大量原始文献,经过阅读分析后,撰写专题综述,从掌握的文献信息内容,总结该课题目前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同时对综述提出严格的要求,如要求内容3 000~4 000字,撰写摘要,并提取3~5个关键词;附5篇以上的参考文献,参考文献采用国家标准著录格式,引用的参考文献在综述正文中以上标的形式标出;然后将综述题名、摘要和关键词翻译成英文等;鼓励学生将综述向本学科的专业期刊投稿。实践证明,运用本考核方法能引导学生动脑动手,教学效果良好。按学生的话说是:“接受一个考核专题就是接受一项任务,逼着我们全方位检索搜寻,在检索搜寻中学会了更多,理解更多,这样的考核有效有用。”

参考文献

[1]陈隆予.文献检索课教学实践与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02,(1).

[2]吴孟苏.数字化环境中的文献检索课教学改革措施[J].情报杂志,2003,(6).

[3]王京山,安记勇.利用因特网改进文献检索课教学[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4,(1).

[4]梁红.电子信息资源检索网络教学系统的研究与应用[J].情报科学,2004,(2).

[5]胡锦成.网络环境下文献检索课改革的思考[J].中国图书情报科学.2004,(9).

[6]张义浩.论水产科技文献信息资源的建设与服务[J].图书情报资料,2006(1).

[7]刘玲玲,宛玲.高校图书馆在教育资源数字化中的角色定位[J].图书馆杂志,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