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医学图书馆与开放存取

2009-07-15寿

现代情报 2009年1期
关键词:网络资源

陈 寿

〔摘 要〕本文介绍、分析了开放存取的含义、特征及对图书馆的影响,论述了医学图书馆研究存取开放资源的重要性、必要性,并提出了获取利用开放存取资源的一些策略。

〔关键词〕开放存取;网络资源;医学图书馆;获取策略

〔中图分类号〕G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09)01-0124-04

Study on Medical Library and Open Access

Chen Shou

(Library,Guangdong Medical College,Zhanjiang 524023,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d the meaning,characteristic and influence of open access,and the importance and necessity of research of open access in medical library.It also introduced some strategies about how to obtain open access resources.

〔Key words〕open access;network resource;medical library;access strategy

开放存取(OA)是20世纪90年代末在网络环境下兴起的学术界传播及出版学术信息的一种新方式。近年来,随着开放存取运动的蓬勃发展,网上开放存取资源日益增多,其作为图书馆的潜在资源,可降低读者获取知识的成本,提供读者直接从网上获取原文的机会,极大地丰富了图书馆可利用的信息资源。而医学、生物学两个学科的开放存取资源占有量超过全世界开放存取资源的1/3,引起医学图书馆对开放存取资源的关注和重视。因此,分析研究网上OA资源的特征、优势及影响,对促进医学图书馆网上信息资源的获取和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开放存取的含义与特征

1.1 开放存取的含义

开放存取,即“Open Access”,简称OA。它是指用户通过公共Internet网可以免费阅读、下载、复制、传播、打印和检索作品,或者实现对作品全文的链接、为作品建立索引和将作品作为数据传递给相应软件,或者进行任何其他出于合法目的的使用[1]。开放存取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学术信息免费向公众开放,它打破了价格障碍;二是指学术信息的可获得性,它打破了使用权限障碍[2]。开放存取的目的是促进学术信息的广泛交流及资源共享,促进利用互联网进行学术交流与出版,提高科学研究成果的产出率,使世界各国的研究人员都能平等、有效地利用人类的科技文化成果。

1.2 开放存取的特征

开放存取资源主要有如下特征:

1.2.1 开放存取资源的多样性

开放存取以期刊为主,还有书目数据、学位论文、音响和影像作品、电子教学资料、百科全书,也有开放的源代码、视觉、模拟模块等资源。

1.2.2 获取途径的开放性和多样化

在获取途径方面,强调开放传播,从而使同一文献以多种途径检索与阅览,交流范围覆盖整个因特网,各系统间具有良好的互操作性[3]

1.2.3 资源使用的无限性

开放存取对交流的具体信息,只有质量上的控制,而对信息的阅读、下载、拷贝、传播、检索等没有限制,用户可根据需要,有选择地获取信息,进行教学、科研、学习等的使用。

1.2.4 学术交流的高效性

计算机和网络作为期刊出版和交流的技术平台,有助于提高文献处理的自动化程度,实现作者、编辑和读者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提高学术资源出版的时效性。

1.2.5 资源利用的大众化

开放存取资源多种多样,用户可以以多种途径检索与阅览,没有使用限制,并且开放存取资源是为出版而不是使用付费,费用由学术创作者(作者或学术机构)或资助的组织而不是用户(读者)来承担,这就使开放存取资源的利用更为大众化。

1.2.6 存储空间小

开放存取资源是网络上数字化的资源,与传统的印刷型资源相比较,其具有存储空间小的优势,无须占用太大的物理空间[4]

2 开放存取对图书馆的影响

开放存取资源有助于研究成果的传播,用户能更方便地获取信息;开放存取期刊有助于打破出版商对学术出版的垄断,限制期刊价格不断上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图书馆的开支[5]。开放存取的发展,不论是对图书馆馆藏建设还是传统的服务都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2.1 对图书馆文献经费和馆藏的影响

开放存取资源对所有用户都是免费的,使得一部分期刊不需要定购就可以直接获得,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图书馆的经济负担。多年来,经费的短缺和图书期刊价格高涨的矛盾困扰着图书馆。目前许多图书馆采取削减图书和期刊的订购数量或利用馆际互借、集团采购及本地区合作协调采购的合作形式等主要措施减少经费短缺的压力,但这些举措远远无法满足读者的需求,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术信息自由交流的问题。而高质量的开放存取期刊和开放存取文档库将大大缓解图书馆目前所面临的经费危机。同时,图书馆目前所订购的收费电子图书及一些学术期刊库应出版商的要求都存在着用户访问权限限制,大多数以用户上网计算机的IP地址控制访问权,这使得图书馆无法向其所有读者随时随地提供电子图书及期刊的访问服务,数字图书馆的功能受到制约,而文献资源的开放存取也解决了这一问题[6]。而且,出版商受到开放存取期刊的冲击,也不得不对出版策略做出调整,开始试验OA模式,对过刊提供免费阅读等,这就促进了图书馆馆藏建设,进一步提高图书馆的信息保障能力,促进了网络资源的共享。

2.2 对图书馆传统服务的影响

开放存取资源使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能够得到广泛的传播,拥有更广泛的读者群,论文的能见度、影响力和被引用机率都提高了。传统的学术传播体系是由学者、出版社、中间商、信息服务机构、图书馆和读者构成的。图书馆作为学术传播体系的重要环节,主要注重于文献的收藏,图书馆在传统服务中更多地是扮演文献“保管员”而不是“导航员”的角色。网络环境下学术信息的开放存取使用户能够以最少的中间环节、最短的流通时间、最快的速度免费地获取最新的科研进展、成果与思想,这给学术研究带来极大便利。因而出版机构、学术机构也已开始提供类似于图书馆的服务,它们与中间商、信息服务机构、图书馆的关系也在发生改变,有可能形成一种更为激烈的竞争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图书馆传统的服务观念、服务模式都需要进行改变和更新,以便转换角色,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更好地为读者提供信息服务。

虽然开放存取具有不少的优势,而开放存取期刊自身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它的经济机制有待于进一步检验,它的质量控制机制也需要完善,但它在打破传统商业期刊出版商的垄断经营和促进信息资源共享方面发挥的巨大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3 医学图书馆研究开放存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开放存取的快速发展,资源的不断增多,对图书馆、用户和期刊出版商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尽管开放存取自身还存在经济机制、质量控制机制等一些问题,但它使普通社会公众更容易获得最新的科研成果,了解学术进展,能够促进科学的普及和推广,促进信息资源共享,对教育和科研都具有深远意义。

高等学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具有比较稳定的读者群体和相对稳定的资金投入;其通过各类有形的或虚拟的资源为校内读者提供免费的文献信息服务,承担校内重要的文献信息消费和生产的场所的文献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功能,这些优势和所具有的双重功能,使高校图书馆实现开放存取具有优越的条件和现实的可能性[7]。因此,在高校图书馆中因地制宜,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入开放存取的理念和工作方式,探索新的信息环境下图书馆的生存和发展模式,图书馆应对挑战积累经验,这是大势所趋,也是高校图书馆及其工作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任务。

随着开放存取运动的广泛开展,开放存取期刊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从出版商来看,生物医学中心和科学公共图书馆是世界两个最大的开放存取出版商,它们都采用知识共享许可协议作为自己的版权政策。生物医学中心(BioMed Central,BMC)于1999年在英国成立,主要提供网上开放存取、经过同行评议的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论文。BMC的学科范围涉及生物学、医学等领域,包括麻醉学、生物化学、生物信息学、生物技术、细胞生物学、化学生物学等学科。目前BMC已经出版了170多种生物医学方面的开放存取期刊,包括《BMC生物学》(BMC Biology),《BMC医学》(BMC Medicine)等。从OA期刊的学科分布来看,2 402种OA期刊涉及88个学科(对期刊学科的分类直接取自ulrichsweb.com,有的期刊涉及多个学科),其中医学类期刊604种,占总数的25.15%,居首位;其次是生物学期刊261种,占10.87%[8]。可见,仅医学OA期刊就占了世界上OA期刊的1/4多,医学、生物2个学科OA期刊种数则占了全世界OA期刊的36%。多年来,图书馆一直面临着经费紧张的问题,而出版商则不断提高期刊定价,使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受到影响。另一方面,开放存取期刊的出现和发展,使得一部分期刊不需要订购就可以直接获得,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图书馆的经济负担,提高了图书馆的信息保障能力,促进了资源共享。医学、生物两个学科OA期刊种数所占比例大,而这恰好又是医学图书馆最需要的信息资源。所以,医学图书馆人员分析研究开放存取显得非常重要。

对用户免费、无限制的使用以及充分共享是OA期刊与传统期刊的主要的区别。对于图书馆来说,OA期刊的出现,无疑为其信息资源建设带来新的契机[9]。医学图书馆人员通过主动搜集,科学组织,提供全文保存、传递,促进医学文献的利用;通过搜集实践,构建采购人员发现OA期刊的能力,摸索和建立在互联网上寻找与挑选OA期刊的有效方法和模式,以增加医学、生物学学术期刊品种,补充外文期刊数量,改善馆藏结构,提高外文电子学术期刊比重,达到节省经费支出、优化资源的目的。因此,医学图书馆人员分析研究开放存取,积极获取开放存取资源,为读者提供服务,这也是十分必要的。

4 医学图书馆获取利用开放存取资源的对策

向读者和用户提供信息资源服务是图书馆的价值所在。图书馆对开放存取资源加以有效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向用户提供全面整合的资源的增值信息和知识服务。开放存取具有资源使用的无限性、学术交流的高效性、开放存取资源的多样性等特征,而目前国内外并没有一个全面简捷的方式来集成检索开放存取资源,也没有一种有效的方式对其进行科学组织,因此有必要在建立国家开放存取资源总库的基础上,提供开放存取资源的整全检索和其他增值服务,这样可以更多的资源融入,提高开放存取资源的流通和利用率,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就目前情况来说,医学图书馆获取利用OA资源应从如下几个方面考虑。

4.1 应充分认识开放存取对医学图书馆的影响

开放存取是一种新的理念,一种新的出版形式,是在网络环境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重要学术交流模式。开放存取这种新的理念、新的出版形式对图书馆角色地位、图书馆用户、图书馆的服务方式及功能、图书馆业务工作、图书馆管理等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尤其是医学、生物学方面的开放存取资源占整个开放存取资源比较大的比例,开放存取对医学图书馆的影响也就可想而知了。因此,医学图书馆及其工作人员应充分认识到开放存取对图书馆的影响,关注和接受新理念,转变观念,努力学习,提高自身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积极充当好信息导航员、信息检验员、用户培训员的角色。

4.2 加强开展开放存取的宣传教育,提高开放资源的认知 一是加强馆内工作人员宣传教育。作为开放资源的宣传者和推广者,馆员应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接受新事务、新知识的能力,更广泛地收集、阅读、积累有关信息资源方面的资料,熟练掌握网络开放资源的分布情况及其发展趋势,有效地指导、帮助用户利用网络开放资源。二是加强对用户的宣传教育。图书馆应加强对用户进行开放存取资源的宣传和教育,除利用宣传窗、分发宣传资料等传统方法外,还可以开设“开放资源的分布与利用”等专题讲座,对用户进行宣传教育,同时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站、网上留言专栏、电子论坛及校园内的电子邮件系统等途经对开放资源进行宣传和推广,让用户接受开放存取的新理念,提高用户对开放存取资源的认知度。

4.3 积极参与OA相关技术的学习和研究

医学图书馆相关信息技术人员应及时了解OA技术的发展,积极进行这一方面的研究,努力掌握开放存取资源的检索、获取和建立网络导航及建立医学生物学开放存取数据库等相关技术,以便能提供较好的利用OA资源的平台,努力推进医学生物学开放存取资源专门数据库的建设及利用,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网络资源信息服务。

4.4 加强开放资源的获取及收集

目前来说主要是通过两种方式获取及收集开放存取资源。(1)利用搜索引擎来获取开放资源。搜索引擎是网络门户,是搜集网络信息资源最方便的工具,它提供对关键词、主题词和自然语言的查询,由程序自动搜索。图书馆工作人员利用搜索引擎,可以查获医学生物学及其相关的开放资源,然后将其网页、网址等链接点和内容保存下来。(2)进行针对性和目的性浏览,获取OA期刊资源。针对性和目的性浏览获取OA资源主要有3种方法:第一,浏览专门性的OA期刊资源站点。例如,我们已知道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的PubMed Central(PMC)(http:∥www.pubmedcentra1.gov)、英国的BioMed Central(BMC)(http:∥www.biomedcentral.com/)等站点提供大量的开放存取期刊资源,在获取资源时只要锁定这些网站,就可通过浏览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第二,利用专业网站查找获取。因特网上的专业站点比较多,各类网站的技术侧重点也不相同,信息更新又比较快,如科技情报所、大学图书馆或公共图书馆等,都承担收集情报信息的职能,通过对这些站点的访问,可以收集到很多有价值的信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推荐的“免费获取期刊”栏目,搜集了大量互联网免费获取的全文文献,供全国各界用戶使用。清华大学图书馆电子资源栏目中的“推荐学术站点”也提供了许多开放资源供用户使用。第三,利用交互性网站查找获取。交互性网站主要包括专题讨论小组、论坛、网络会议、电子公告板、网络博客等。研究人员往往针对某一感兴趣问题或者观点在网上展开讨论,这些议题经常是某一学科领域的热点或疑难问题。而一些个人博客常常选摘版主的论著及论文,涉及其个人研究领域、研究经历及项目进展等,通常还有友情链接等相关站点,利用价值也较高,图书馆工作人员也应注意从这些站点查找获取开放资源。

4.5 建立医学生物学开放资源导航系统

图书馆的主页,既是用户了解因特网的第一窗口,也是用户进入因特网的最好入口。图书馆应充分发挥在搜集信息资源方面的优势,利用网络开放学术期刊的特点,从通过利用搜索引擎、目的性浏览而搜集到的医学生物学OA期刊资源,对它们进行组织、整理,有序地把这些网络开放资源组织起来,建立一个医学生物学OA期刊导航系统,将包括开放资源的网页、网址、较稳定的电子期刊,通过链接或专栏嵌入图书馆主页,帮助读者方便快捷地查找所需信息。有条件的医学图书馆还应根据学校的学科设置以及重点科研项目,有针对性重点收集生物医学的开放资源内容,再进行组织、整理、存储,建立适合本校学生和教师阅览以及科研需要的开放信息资源库[10]

4.6 加强开放资源与本馆馆藏资源的整合及利用

图书馆应充分挖掘和利用因特网上的免费全文期刊资源,并根据馆藏制度和本馆实际情况选择OA期刊。目前,大多数图书馆拥有丰富的数字资源,但因每一个检索系统都有着不同的检索界面、不同的使用方式、不同的身份认证,不同的资料属性,而且呈现的格式不一,使得用户无法一次获取各数据库的信息,这为开放资源与馆内资源的整合带来了困难。因此,图书馆应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如TRS(信息发布检索系统)、CNKI的网络资源共享平台、一站式检索系统等,建立导航数据库和检索平台,发布于网上,为用户提供OA期刊引导和检索的导航系统。而且,医学图书馆还可以借鉴国内外图书馆开发OA期刊的先进经验,把收集到的医学生物学开放资源,通过技术设计,将分散在不同数据库、不同学科主题、不同访问方式、不同收录年代的OA期刊资源期刊和馆藏电子期刊信息整合在一起,实现了对馆藏电子期刊的有效控制和电子期刊的本地化管理,创建出有本馆特色的数据库。这样,可以有效地揭示OA期刊资源,促进OA期刊资源的利用,促进图书馆馆藏的整合,利于图书馆开展深层次服务。

总之,开放存取出版模式的出现给高校图书馆的学术期刊资源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也给医学图书馆带来挑战。医学图书馆应充分利用开放存取资源,合理整合馆藏,使图书馆的医学生物学资源建设更加适合读者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乔冬梅.国外学术交流开放存取发展综述[J].图书情报工作,2004,48(11):74-78.

[2]周德峰.开放存取及图书馆对策[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7,16(2):26-28.

[3]刘海霞,方平,胡德华.开放存取研究进展述评[J].图书与情报,2006,(4):10-16.

[4]何燕,宁劲.开放存取影响下的图书馆[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7,25(6):52-55.

[5]傅蓉.开放存取期刊及其影响分析[J].图书馆论坛,2007,27(4):122-125.

[6]唐泽霜.浅析OA(开放存取)环境下的图书馆[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7,27(3):81-82,91.

[7]杨勇.“开放存取”与高校图书馆的应对策略[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8,28(1):45-46,74.

[8]陈传夫,王云娣.开放存取期刊的分布及获取策略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7,33(6):82-87.

[9]刘畅,肖希明.开放存取期刊与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J].2007,27(6):5-8,34.

[10]高金晶,陈秀英.开放存取与高校图书馆期刊资源建设[J].情报探索,2007,(10):41-42.

猜你喜欢

网络资源
知识组织理论下图书馆网络资源发现服务体系优化研究
基于SDN的分片网络资源编排系统设计
网络资源在阿拉伯语教学中的应用及成效分析
基于预测的虚拟网络资源分配方法
日本网络资源存档项目实践研究
在线社交网络资源评论关系超网络演化模型
网络资源在高中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谈网络资源在大学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运用优质网络资源 促进数学课堂优化
网络资源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