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教学中“问题——探究”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

2009-07-07蔡显强

关键词:实验班模块教学效果

蔡显强

1.问题的提出

学生受遗传素质、生活环境和后天营养的差异必然会造成学生的身体素质、知识水平和智力的差异。因此,学生的体育基础也存在着差异。体育教学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束缚,教师很少顾及到每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因人而异地进行教学、评价。以致教学效果,学生积极性不高,最终影响了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体育教学必须改变教学现状,切实有效地实施个性化的教学,才有可能提高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质量、教学效果。我们在这样的教学思想指导下,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兴趣与爱好入手,采用“问题——探究”的形式进行教学。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我校高一(7)——(14)班480名学生

2.2.研究时间:2006年9月——2008年10月

2.3.研究方法:

2.3.1.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理论书籍、检索文献资料。

2.3.2.专家咨询法:

咨询有关专家,确定本文研究的理论依据和实验方法:

2.3.3.计算机分析法:

利用P统计软件为所测指标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检验以及配对实验的t—检验、统计值以均值±标准差表示,以观测实验前后显著性差异情况。

2.3.4.调查、访谈法

2.3.5.教育实验法:

首轮(2006年9月——2007年1月)严格控制实验班与对照班其他因素上的一致性,从而鉴别实验班受施加因素后产生的效果,以修改、确定实施方法。实验班主要方法是以教师设置若干问题进行教学,并且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练习、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进行拓展。对照班则由教师组织、按照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并确定(7)班——(10)班为实验班,(11)班——(14)班为对照班。

第二轮(2007年3月——2007年11月)(7)班——(10)班仍为实验班,其他各班也推行实验班的教学方法,进行自身纵向比较。并且根据首轮实验与文献资料的分析,在教学中综合运用“问题——探究”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新情况、新问题。

3.研究过程

3.1.模块的选择

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统计结果来确定所要开设的教学模块,实验班每一模块都采用“问题——探究”这一形式进行教学。根据实际,选择了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田径等模块作为第一学期的教学内容。

3.2.“问题——探究”的制订与实施

“问题——探究”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把教学内容问题化,让学生在练习中探索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合作交往的能力。在编制问题时,要注意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3.2.1.“问题——探究”要注重个性化

制定问题时,必须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因人而宜,个别对待。模块确定后,教师要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对选择同一模块的不同学生根据其具体情况采用不同难度的问题。

3.2.2.内容的选择要注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学习兴趣是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与学习目的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JP2]它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都决定了他们的行为往往从自己的需要、兴趣和目的出发。因此,教师一方面要挖掘教材中的兴趣因素。另一方面要注意捕捉学生生活中的兴趣点,善于把学生的兴趣、爱好与上课的教学目标有机融合在一起,并把教学内容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3.2.3.“问题——探究”在问题的设置中要充分考虑两个方面:

(1)从学生角度出发:为学生提供自由探究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带着兴趣去做自己乐意的探究活动,要充分展示个性,充分发挥团结协作的精神;增强对体育课程的理解。

(2)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应做到:要依据课程目标,根据自己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对教学资源加以合理开发利用,并设置问题。

3.2.4.“问题——探究”所设置问题应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推进。

3.2.5.问题的设置应注意修订调整

大部分学生上课的主动性、自觉性、积极性基本上都能被充分调动起来。课堂的教学效果也很好。当然,我们还要从各类学生上课参与度、完成的动作质量,对运动关注热情的时间长短中及时收集信息,及时调控教学节奏和教学进程,努力提高教学效率。通过一段时间的“问题——探究”的学习,每个学生通过努力都能取得成功或进步,体验到学习锻炼过程中成功带来的喜悦,这时我们就应该重新设置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去让学生思考、探究。从而不仅锻炼了身体而且为终身体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研究结果

4.1.通过第一学期的实验教学,实验班在以“学生主体论、目标统领教材、终身体育”为主要理论依据。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教学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出现在课堂上,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让学生学会了锻炼身体的方法。体育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态度、身体素质等方面都好于对照班,差异显著。

4.2.教师的学科知识结构、教学组织能力对教学的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与学生的发展成正相关。“问题——探究”式的教学,既满足了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又促进了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从而融洽了师生的感情。

创新型学生的培养呼唤具有创造性的教师,提出创造性的问题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培养学生主体能动性、实施主体创新性活动的关键。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挖掘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唤醒学生内部的需要,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体育的魅力和乐趣。

主要参考文献:

1.陈建嘉.体育与健康教学实施指南。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曲宗湖等.学校体育教学探索.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论.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4.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潘雪峰.现行中小学教材拓展的实践研究.05年度南通市交流论文

猜你喜欢

实验班模块教学效果
基于语料库的词块教学对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提升有效性研究
基于分形评估模型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情感优教对中职护生老年护理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
Module 2 Highlights of My Senior Year
Module 4 Music Born in America
与天才班的人谈恋爱
多媒体辅助中学英语词汇教学效果探究
高校大类招生模式按实验班/基地班招生
超常发挥的“幸运儿”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