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三语文练习讲评课的生态性研究

2009-07-07夏军良

关键词:变式错题环节

夏军良

高考模式的变化,不同版本教材的选用,这些都迫切需要教师转变观念,树立合作意识,把教学研究对象的重心从群体转向个体,尤其是在练习讲评课中。练习讲评课应力求做到关注到人,落实到点,让学生从题海中走出来,还时间予学生,还主动予学生,真正凸现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生态教学理念,因此,开展练习讲评课的生态性研究,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

一、规范练习讲评流程

练习是选题、批改、讲评、巩固等一系列环节组建的复杂系统,据笔者了解,在现阶段高中教学的练习环节上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选题时,由于陈题的频繁出现,影响了学生答题的积极性;批改时,忽视错题统计环节,造成了讲评环节的盲目性;巩固时,缺少错题补练环节,又降低了复习的有效性。生态性研究应具有必要的程序性。

那么,如何有效地提高练习讲评课的实效性呢?笔者尝试通过规范练习讲评的流程来提高练习讲评课的效果。实践下来这是一条简单实用的途径。现提供给大家参考。

练习讲评流程图

二、规范练习讲评环节

1.规范选题环节:

根据教学进度,教学经验和学生掌握、运用知识的能力程度寻找相关题目,形成样卷。教师在做题基础上经筛选形成试卷。这种找题、做题、定题的选题模式既保证了试卷的质量,又能预测学生做题中产生的问题,为评讲打好了铺垫。

2.规范批改环节:

批改过程力求全批全改,并做好错题统计工作,这样,在讲评过程中就会有选择性、针对性,从而提高了讲评的实效性。统计的过程是发现问题的过程,也是教师反思的过程,尤其是对错题比例较大的题目,要进行深入研究,探寻错误发生的归因(基础问题或分析能力的问题),以助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调整教学思路。生态性研究应挖掘问题的原始性。

例如:复习完《史记》选读课文《滑稽列传》后,想起2005年语文全国高考题中有一篇即选《史记•滑稽列传》文言文阅读题,于是就安排学生练习。也许刚刚复习完,学生大多数题目做得较好,但唯独文言文翻译第一句(“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中的“丧”字翻译几乎全军覆灭。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该字翻译不到位呢?仔细分析,一是学生的语法基础知识不扎实,大多数同学把它理解为一般性的动词“治丧”,如此一来后文的“之”就没法落实了。二是推断能力不强,不会从词类活用的角度去思考判断。实际上此处作“为动用法”解。针对上述问题的出现,教师应作如下反思:一是基础方面,应进一步巩固语法知识在文言文句子翻译中的重要地位。二是能力方面,应提醒学生要全面熟练掌握各种词类活用现象并及时归纳记忆。[JP]

3.规范订正环节:

预测问题和统计问题的过程往往是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发现学生共性问题的过程,它的缺点就在于忽视了学生的个性问题。我们知道练习的过程是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瞬间思维的集中体现,学生主体的差异性决定了思维过程的多样性,同一错误答案会有多种错误的思维,这就需要教师利用好订正这一互动环节,深入课堂,具体了解错误发生的原因。凡错误率较低的题目,采用个别辅导的办法来解决个性问题,既为课堂讲评节省大量时间,又关注到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凡错误率较高的题目,教师应查找学生发生错误的具体原因,并与预测中的问题和统计中的问题进行整合,来提高课堂讲评的针对性。

订正环节也是师生面对面交流的过程,是教师走近学生,也是走进学生心理的过程,是非智力因素开发的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它能给你意想不到的收获。尤其是该门功课相对薄弱的学生,在帮助他解决问题的同时,使学生感受到老师没有因为成绩差而歧视他、放弃他,而是仍在关心他,帮助他。或许你的不经意的一次对话,改变了学生对这门功课的态度,激发了他学习的兴趣。但语文教学有个根深蒂固的弊病就是很少订正或者说订正走过场,面对面订正更是少之又少。所以这一环节非长抓严抓不可。生态性研究应遵循严格的规范性。

4.规范评讲环节:

这是练习讲评的中心环节,也是最关键的环节,是教师思维和学生思维碰撞的过程,其手段可以多样化,既可以根据前期几个环节整合产生的问题用最简短的时间完成教学任务,也可以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笔者称之为“自救运动”,其实就是自主学习。我们知道,学生由于基础知识的储备和分析问题能力的强弱的差异使得他们在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学生的“自救运动”可以起到以下效果:一是让发生错误的同学通过思维过程的再现来暴露存在的问题,同时对犯同一错误的学生起到警示作用,二是让选择正确的思维来驳斥错误的过程,既提高了分析能力,又增强了他的自信,同时正确思维的过程也是对其他同学的一种启示。三是减轻了教师的负担,融洽了师生之间的感情,真正体现了学生课堂主体性的作用。

例如:在复习“成语运用”专题时,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何让他们“自救”成语,笔者作了这样一个练习安排。课件出示均含有成语“差强人意”的三个句子(分别是语文1993年,2002年春季,2004全国高考题)。做完后,请学生结合已掌握的归纳常见的错误原因,因为集思广益,所以此项整理工作做得较好。为了活跃气氛,提醒学生把握成语运用的最关键处。笔者抛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何高考连续考到该成语?对我们有何启示?学生们畅所欲言,最后师生水到渠成达成共识。辨析成语运用正确与否重在抓两个“一”,即一个语境(感情色彩,词义轻重,范围大小,上下搭配等),一个语素(“差强人意”其实考的就是“差”之含义)。至于连续考到和它的启示,不就是这两个“一”的变化吗?

通过上述讨论既达到了解决问题的效果,又巩固了基础知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生态性研究应突出合作的主体性。

5.规范补救环节:

这包括错题补练和问题回归两个环节,这需要教师用好练习讲评稿,针对错误率高的题目,寻找其变式题,加以二次训练,以达到巩固基础,提高应变能力的目的。

语文试题有个明显特点——内容的唯一性。换了语境(不是一般理科的条件变化),就不是那个含义了,哪怕是换了个标点符号。这使得语文试题变式训练的难度很大,所以一般从形式——听说读写上去变式巩固。“听”“说”“读”的变式在高三已基本不适应,只能在“写”上做足文章。举例说,诗歌鉴赏题历来是高考得分率较低的,综其原因固然与时代久远,古代文化知识缺乏,诗词格律生疏等有关,但最大问题还是学生看不懂,理解内容不准确清晰。所以平时的复习和练习有必要在学生看懂问题上多想办法。依笔者的教学经验,可以先做这一步工作,即把诗词进行“扩写,改写或用现代诗的形式仿写”,通过自己的语言来理解掌握诗词内容。至于如何写,如情感的把握,语言的选择,文体的转换等方面的指导因不是本文探讨重点就不一一叙述了。这样做可能会费时费力,但平时的“磨刀不误砍材功”定会在考试时发挥作用。教师要舍得平时做这样的“笨”的变式训练。生态性研究还应有思维的灵活性。

三、规范练习讲评教案

上述练习讲评流程的实施和练习讲评环节的规范都离不开练习讲评教案或者说练习讲评稿的规范使用,它能帮助教师有效整合练习中存在的问题,便于教师提高练习评讲过程的规范性和实效性。生态性研究必须要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将练习讲评稿作如下设计:

综上所述,教学工作是教师、教材和学生三者的有机结合,教师的作用就在于通过对教材、对练习有效的整合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达到夯实基础、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目的,达到教师、教材和学生三者的和谐结合,真正有效落实生态性合作教学。规范练习讲评流程,规范练习讲评环节,规范练习讲评教案,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练习讲评课凸现生态性,从而提高练习讲评的持效性。

猜你喜欢

变式错题环节
“二元一次方程组”易错题练
依托过渡环节 构建游戏化微课程——解决幼儿园过渡环节“消极等待”的策略
从“解法自然”悟“变式自然”
谚语趣画
五环节助学教学设计案例
“一次函数”易错题
化学反应热计算易错题点击
“机械运动”易错题练习
多环节可变主体行为监管的行为观测力度评估
例谈基本不等式的变式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