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情感教育进入物理课堂

2009-06-25周惠惠

考试周刊 2009年19期
关键词:物理课堂情感教育新课改

周惠惠

摘 要: 学生对物理学习常有畏难情绪,缺乏积极性。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的这种情感将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与质量。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注意情感教育。

关键词: 新课改 情感教育 物理课堂

在新一轮教育课程改革的形势下,物理教师要怎样去面对充满挑战的学科——物理?要怎样去看待未来的世纪之才——学生?要怎样去对待体现教师价值的所在——课堂?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物理是学生认为最难学习的课程之一,而之所以怕学物理,除智力因素外,缺乏积极的情感也是十分重要的原因。在科学教育、人文教育齐头并进、相互交融的今天,教育中的情感因素越来越受到重视;新课程改革中,把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作为课程的具体目标,这充分体现了课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新理念。那么,如何使学生进入学习的情感状态?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如何在教学结束时让学生的情感升华,使学习成为内在的情感需要?

我认为以下几点应引起重视。

1.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情感氛围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把教材中物理情境与物理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身临其境,有直观的形象可以把握,有浓烈的氛围可以感受,有愉快的活动可以参与,触“境”生情,引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从而激活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渴望和追求的情感。

如:在教学中,由于学生粗心大意,经常出现运算上的失误。为让学生有效地纠正错误,我巧妙地穿插了情感教育的素材,把前苏联和美国登太空的失败的原因与我国“神六”、“神七”成功上空形成对比。从而让中学生既认识到只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敬业精神,才能取得成功,又增强了勇于奉献、敢于牺牲的爱国热情。通过这种情感教育,不仅使学生在运算时失误和遗漏逐步减少了,而且使学生对学习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物理学以观察实验为基础,而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也决定了他们对动手做实验有着强烈的渴望,他们往往在观察演示实验时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分组实验时激动不已,大喊大叫。所以精心设计的观察实验活动乃是课堂上创设学习物理情景的最有效手段。

如新课《机械波》教学中,我曾让十多位学生排成一行按先后顺序蹲下站起,在这过程中学生一直笑声不断,就在这愉悦的笑声中学生深刻体悟了机械波传播的特点。实验教学可以更多地使用学生身边的物品做实验,如用铅笔和小刀做压强实验,用矿泉水瓶和彩纸做惯性实验,用水和玻璃做光的色散实验,这些器材学生最熟悉,更有利于使学生明白物理就在身边,可以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调动学生的创新的积极性。

2.加强物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常常使学生学习与实际相脱节,学过的知识在实际中根本使用不到,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从而导致学习兴趣下降。加强物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使物理贴近学生生活,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在讲解时间、时刻及速度概念时,我播放了刘翔在雅典奥运会上以12秒91的成绩夺金的录像,学生对此兴趣极大,心情愉快地进行了学习。另外,让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如:雷电、彩虹、奇异的肥皂泡、奇妙的惯性现象、蹦极跳、电梯中的超重与失重现象等)进入课堂也是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的一种方法,这些活生生的事例如能加以合理应用,不但能使物理教学贴近生活、生动具体,更能体现物理学的本质与内涵,同时也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引发学生的好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物理奥妙的欲望。现行教材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在每一节课的安排上都有与生活有关的插图,生活小经验和物理知识相联系。在教学内容之后我适当地安排了信息库,提供了有关知识的网的网址,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

3.让学生“动”起来

长期以来,物理课教学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死气沉沉、枯燥乏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这表明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不再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怎样才能给物理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带来新的生机?

在教学中,只有最大限度地给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动起来,成为科学探究的主人,这样,能引发学生的成就意识,让学生把发表正确的见解、解决矛盾、探求新知看作是学习的成就,使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例如,新教材的《超重和失重》一节,在上课前可布置如下作业:

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小组,各自设计实验,探讨失重和超重条件下物体所受支持力(压力)和重力的关系。上课时,各实验小组演示他们设计的实验:

(1)利用底端开有小孔的矿泉水瓶,两位学生演示了在静止、自由下落、竖直上抛和斜抛时矿泉水瓶底端喷出水柱的变化情况。

(2)利用体重计现场演示人在起立和下蹲时体重计示数的变化。

(3)在弹簧秤下挂一钩码,演示了在静止、加速下落、加速上升时弹簧秤示数的变化。

实验结束后,各小组根据牛顿运动定律作图、板书,理论分析,推导出失重和超重条件下物体所受支持力(压力)和重力的关系。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一直兴致勃勃,作为代表的学生更是准备得十分充分,很好地完成了任务。讨论过程中学生发言积极踊跃,涌现出很多新的想法,课堂教学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这种做法,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给予他们施展才华的机会和舞台,能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思维得到相应启发和训练,语言表达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团结协作的意识和能力都得到了训练和提高。

4.营造师生平等和谐的情感氛围

教师和学生是教学的两个重要方面,学生的学科情感常取决于对任课教师的喜好,一个教师好的言辞和举止,会激起学生对教师的亲近和对所教学科的兴趣和爱好。唯有和学生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热爱自己的学生,耐心帮助学生并经常鼓励他们才能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

一堂课,一个合适的内容,设计感情教学线索比较容易,而要在长期的教学中一直坚持这样做,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然而教育的本质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期望要求我们,只有尊重人的发展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我深信,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春风,情感教育一定会走进我们的物理课堂,在潜移默化中滋润每个学生的心田,使物理课堂焕发出应有的生命光彩。

参考文献:

[1]陶汉斌.物理教学中师生的“情感共鸣”[J].2005,(3).

[2]李彦芝.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新农民*农村教育,2009,(2).

猜你喜欢

物理课堂情感教育新课改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物理课堂需要“三笑”
物理课堂中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