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评《怎样阅读莎士比亚戏剧》

2009-06-24

外国文学研究 2009年1期
关键词:大卫

徐 明 汪 洋

内容提要:在枚不胜举的莎剧注释、解析与阅读指导作品中,美国学者大卫·波文顿的近作《怎样阅读莎士比亚戏剧》是一部难得的上乘之作。本文从多方面评论了这部力作的特色,着重分析了其指导性、实用性、前沿性、创新性和可读性,认为全书评论脉络清晰,详尽细致,观点明确,汇集莎剧研究最新成果;不仅对普通读者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对于专业的研究学者也具有很强的学术价值。

关键词:《怎样阅读莎士比亚戏剧》大卫·波文顿

莎士比亚,英国剧坛巨星,“所有时代最伟大的两位天才”(马克思语)中的一位,其剧作是英国乃至全世界的文学瑰宝。自问世以来,莎氏戏剧以其无穷的艺术魅力征服了一代又一代的观众与读者,令无数的莎剧爱好者心醉神迷,如痴如狂。在西方世界,一般家庭都必备两本书,一本是《圣经》,另一本就是《莎士比亚戏剧集》。改革开放后,莎剧在我国也已广为人知,给予众多中国读者以思想上的启迪,精神上的感悟,与艺术上的享受。然而,莎剧读起来却有很大难度。其深邃的内容,古奥的语言和广远的历史、社会、与文化背景都构成了阅读的障碍。因此,如何用恰当的方法深入理解莎剧的内涵,一直是中外读者和学术界普遍关注的问题。

于是,林林总总的莎剧注释、解析与阅读指导作品便应运而生了。其数目之多,可谓数不胜数。在不胜枚举的此类作品中,《怎样阅读莎士比亚戏剧》是一部难得的上乘之作。它是当代专业研究莎剧的美国学者大卫·波文顿的近作,于2006年9月出版。波文顿(1931一)是哈佛大学博士,当今主要莎学家之一,曾担任两届美国莎士比亚研究会会长,编辑注释了莎氏多部剧作。在书中,作者集多年研究之精华,将博大精深的学术见解融会于朴实亲切的讲述之中,展现了开阔的学术视野、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作风与平实通透的评论风格。应该说此书以深刻恰切的洞见、通俗凝练的表达,为读者提供了别开生面的莎剧研读指导。

该书共分八章,第一章开宗明义,简要阐述了阅读莎剧的几种方法,第二到第七章结合戏剧文本进行具体的分析探讨。此书根据莎士比亚创作的三个阶段,选取了莎氏最具代表性的六部剧作,《仲夏夜之梦》、《罗密欧与朱丽叶》、《亨利四世》、《哈姆雷特》、《李尔王》及《暴风雨》,作为评析实例。最后一章后记,再次强调了阅读莎剧的方法论。全书篇章结构严谨,层层推进,对阅读莎剧的方法作出了全面、系统、客观的评述和论证,内容丰实饱满,视野宏阔,探赜钩深,论点新颖,能够有效的引导读者发现和理解莎剧中的无穷宝藏。其丰富的学术性评论,对现代读者更有裨益,可以帮助他们通过学术视角更好地理解古老的莎士比亚戏剧。

该书作为一本指导读者阅读和评论莎氏戏剧的著作具有许多自身特点:

一、重在传授阅读方法,指导性强。

本书首先针对莎剧阅读难点为普通读者与学生提供了一套简单便捷、有趣有效、可操作性强的阅读策略。第一为主动参与式阅读法。读者先大声朗读一剧,独自或与同学一起均可,最好一气读完;然后参与表演,从导演的角度提出关于着装、人物年龄、职业、地位等一系列问题,(莎剧通常没有对服装、背景、人物外貌等的详细描写)在脑海中想象戏剧的场景,从而更好地理解人物的心理、关系、戏剧的背景及剧本文字背后隐含的深意;其后组织讨论,讨论前准备好有针对性的问题。第二,利用各种介绍和评论资源。例如最近出版的注释、评析作品及作者传记等。由于莎剧剧情大多脱胎于其他戏剧或故事,其相关参考资料很多,要尽可能的搜集全。第三,观看莎剧的电影版本。莎剧写作年代距今已四百多年,剧中许多词语大家已不熟悉,不易读懂。而表演出色的电影能再现戏剧中滑稽、激动或悲伤的场景,让观众能够先对剧情有直观了解,进而再对剧作内涵进行深入体会。作者在后记中为读者提供了各种电影版本的信息和获取方式。作者把上述阅读方法概括为“主动、合作”与“询问式的”。

二、批评方法和批评实践紧密结合,注重实用性。

为帮助读者掌握有效的方法评析莎剧,本书还介绍了莎剧的研究解析策略。书中提供了多种莎剧研究途径,并在传授宏观方法的同时给予微观文本探究示范,两者有机结合。评析中,作者根据戏剧类型采用了不同的方略。评述喜剧时,以《仲夏夜之梦》为例,作者依据莎氏喜剧的特点,着重分析了其四条情节线索,指出这些线索以爱情为内容,构成了三个层次,那就是现实世界、古典社会和神仙幻境。它们之间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从而把幻想和现实、高雅和卑俗、诗意和滑稽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莎氏浪漫喜剧的特有风格。此外,因《仲夏夜之梦》和《罗密欧与朱丽叶》同是莎氏创作第一阶段的代表作,同为典型的爱情剧,情节之间有着很强的类似性,所以还对它们作了颇有趣味的互文性研究。探讨悲剧,如《哈姆雷特》和《李尔王》,作者提供了文本细读的方法,着重探讨其结构特征、情节发展、矛盾冲突、人物性格、及表现主题的各种因素,强调其鲜明生动的人物塑造、精心设置的场景、环环相扣的情节及丰富多姿的语言技巧。分析情节时,指出悲剧情节结构中有一个转折点。在这一点之后,所有的事件不能挽回,只能顺其自然发展至符合逻辑的悲剧结局。《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刺死普洛涅斯,《罗密欧与朱丽叶》中茂丘西奥与提伯尔特被杀都是转折的标志,此外,指出哈姆雷特的忧郁与写作时代背景有关,因为文学作品描写忧郁在当时极为盛行;对于历史剧,如《亨利四世》,本书则把分析重点放在了戏剧事件所处的历史背景上,从而更深入地揭示了戏剧的主题。传奇剧《暴风雨》为莎翁写作生涯压轴之作,是他一生观察人情世态的回顾与总结,意义特殊,因而作者便运用了多视角批评方法以阐释其复杂的含义。

三、运用前沿批评理论,提供多种批评视角。

随着西方文艺理论的发展,心理分析,后殖民主义,元戏剧等新理论的出现,目前莎剧研究呈现了多元化趋势。不仅有文本细读,还应用了各种批评理论。本书作者在书中也运用了现代批评方法,融会各种思想,理论精华于一炉。

作者指出:“一部莎剧…是一系列彼此重叠的戏剧,每一部都有一组复杂的问题,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对此《暴风雨》是一个最好的例证。在该剧解读中,作者通过运用现代批评理论,采用了至少六种批评角度,即社会政治批评、道德批评、新批评、弗洛伊德理论、后殖民主义、元戏剧。这些方法相辅相成,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从社会批评的角度,作者指出《暴风雨》表现了米兰和那不勒斯的统治者之间长期尖锐的政治争斗,最后通过联姻,矛盾得以和平解决。从道德批评的角度理解,该剧倡导了道德理想主义,是一曲善的赞歌。它展示了人类内心中野蛮和善良、仇恨和宽容的矛盾对立,展示了人类寻找能够原谅,感化仇敌的精神力量的艰难的内心历程,宣告了忠诚,正义,宽恕远比背叛、邪恶、仇恨更有力量。从新批评角度分析,该剧严守了新古典主义关于戏剧地点时间一致的原则。故事事件都发生在一个荒岛上,时间只有两天。从后殖民主义角度理解,此剧可以作为欧洲殖民着对大西洋对岸的殖民地统治的类比,表现殖民主义带来的一系列伦理和政治问

题。以弗洛伊德理论评析,此剧展示了人类阴暗的原始本我与高尚的超我之间的斗争。从元戏剧视角剖析,该剧事实上是一部探讨戏剧艺术的戏剧。剧中有戏中戏,以海岛为剧场,主人公普洛斯彼罗创作和导演一个假面戏,指导中他强调了表演的戏剧性质。通过他的经验,该剧显示了艺术家如何获得创作的灵感。

四、提供新论点,引发读者思考。

“‘莎士比亚戏剧的涵义是什么,其内容在不断地变化着。五十年,甚至二十年前的‘莎士比亚说,如今已被新的批评见解搞得脱胎换骨了”,本书开篇即提纲挈领地提出了这一观点。显然,作者本人的研究成果已证实了这一观点的正确性。作者在书中提出了大量富有新意的论点。这些独到的论断既让人耳目一新,又能发人深省。例如,解读《哈姆雷特》时,作者指出这个故事虽最深奥难懂,争议最多,其实只有两种解释:一是哈姆雷特本人的,一个是霍拉旭的。哈姆雷特的观点基于宗教信仰,认为统领人寰的上帝安排好了所发生的一切。要听从上帝的安排,上帝会主持正义、惩恶扬善。霍拉旭的观点是世俗的,认为一切不幸都是人造成的,坏人最终自食其果是因为聪明反被聪明误。或者说此剧讲述了两个复仇故事,一是北欧异教徒的,只遵循常人的以血还血原则,不管手段如何;另一个是“文明”,基督教式的,报仇要根据上帝的意志,采用高尚的,有道德的方式。这就是哈姆雷特誓报父仇,但又迟疑延宕,甚至大仇未报便冒死比剑的原因。霍拉旭只看到、记述了事件的表象,其观点是怀疑,压抑的;而哈姆雷特将事情看穿,其见解是达观,坦然的。又如,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作者就莎翁为何一开头就暴露情节走向,而不设悬念提出了两种可能的解释:第一是莎氏同时代读者和现代读者一样,熟知这个爱情故事将以有情人的死亡而告终;另一原因是:莎翁以此设置了另外一种悬念:大家不怀疑将会发生什么,因为我们已经知道结果,但是我们想要看到难以避免的结果是如何发生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听到自己说,“不,不要那么做!”“只要稍微再等待一下!”这个过程本身其实就很具有悬念特色。作者把这种方法和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相类比,证明这是一种悲剧中早已用过的悬念设置方式。再如,作者在《暴风雨》的元戏剧与后殖民主义分析也都颇为独具匠心。五、该书的另一特征是意趣盎然,引人入胜,可读性强。

该书语言浅显易懂,明白畅晓,行文生动流畅,节奏明快,笔调自然轻松,平易近人,字里行间透出热情与亲切,叙事论理如讲故事般绘声绘色,深入浅出,娓娓道来,令读者开卷即生兴致,在不知不觉中沉浸书中。为了更好地与读者形成交流,作者在书中设计安排了大量的修辞性疑问句,如在书中第2、3、6、7页,作者居然各用一页半篇幅,分别连续罗列了30多个修辞性问句。这些问句产生了作者与读者的对话效果,让读者觉得著者不是在神情严肃地向自己授业传道,而是在和颜悦色,蔼然可亲地与自己促膝谈天,从而消除了学术著作与读者的距离感,让读者在轻松愉悦的心境中学到了知识。

总之,《怎样阅读莎士比亚戏剧》是一本难得一见的好书。全书评论脉络清晰,详尽细致,观点明确,注释和索引完整翔实,汇集莎剧研究最新成果,纵横挥洒,洋洋大观,供读者一览全景,不啻为一本深化、拓展莎士比亚研究的力作。本书不仅对普通读者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对于专业的研究学者也具有很强的学术价值。无疑,该书为莎学的拓深和繁荣作出了弥足珍贵的贡献。

责任编辑:苏晖

猜你喜欢

大卫
昨天的鸡蛋
疯狂星期二
大卫,不可以
大卫,不可以
世界上最好的弟弟
世界上最好的弟弟
大卫上学去
大卫等
找一只驯鹿过圣诞
昨天的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