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胡适接受美国诗歌影响的基础工程

2009-06-24陆耀东

外国文学研究 2009年1期
关键词:胡适

陆耀东

内容提要:本文细述了胡适在康乃耳大学任职、演说、读书、撰文、译文、译诗等情况,此阶段的经历奠定了他接受美国诗歌影响的基础工程。这段经历对胡适的影响颇为深远,如果胡适不经受如此准备,他就难以成为中国新诗的开山人。

关键词:胡适美国诗歌影响基础工程

一、任职、演说

胡适在1906年任西一斋班长起至1917年12月当选为北京大学编评会评议员为止,先后至少有23个任职:(1)西一斋班长。(2)1908年8月接编《竞业旬报》(每期编辑费10元,住宿费全免)。他连续在该刊上发表了大量创作诗文、译诗、译文等各种文字。胡适的“第一篇白话文字”(胡适,《四十自述》)就是在它上面发表的。他曾说:“从第二十四期到第三十八期,我做了不少的文字,有时候全期的文字,从论说到时间,差不多都是我做的。”又说:“这几十期的《竞业旬报》给了我一个绝好的自由发表思想的机会,使我可以把在家乡和在学校得着的一点点知识和见解,整理一番,用明白清楚的文字叙述出来”(胡适,《四十自述》),“还给了我一年多作白话文的训练。……白话文从此成了我的一种工具。七八年之后,这件工具使我能够在中国文学革命的运动里做一个开路的工人”(胡适,《四十自述》)。这儿说得很清楚,他从事文学革命靠的是这时奠定的基础。(3)任中国新公学教员。此中受的折磨,对胡适的成长,颇有助益。(4)任美国东部学生会各学科研究部文学股委员。(5)被爱国会推为主笔。(6)被推举为庚子赔款学生会中文书记兼会报事。(7)以康乃耳大学支会代表出席费城世界大同会总会年会,被选为宪法部干事。(8)被选为世界学生会会长。(9)与赵元任等被举为Phi Kappa会员。(10)任《留美学生年报》编辑。(11)任留美学生联合会评议员。(12)任学生会哲学教育群学部委员长。(13)以“论英诗人卜朗宁之乐观主义”得征文奖金。(14)国际政治学会开成立会,胡适因故缺席,被推为会长,坚辞之。(15)被选为1915年《学生英文月报》主笔之一。(16)出席文艺科学生同业会,被推为1915年东部总会长。(17)世界学生会选为议案股委员长。(18)被推为康乃耳大学文学社团“草稿会”会员。(19)美国国际睦谊会举办校际和平论文竞赛,胡适得头等奖。(20)任《留美学生季报》编辑。(21)任《留美学生季报》总编辑、主编。(22)1917年12月,任北京大学编译会评议员。(23)被聘为教育部主办的“国语统一筹备会”成员。这些任职,大多有助或有利于胡适后来的文学活动。

1915年4月25日,胡适在“藏晖室札记”中说:“吾三年中演说何啻七十次,得益之多非言可罄,然荒废日力亦不少,故此后决意不再受演说之招矣”(胡适,《胡适留学日记(上)》卷九:56)。后虽几次破例允诺出席演说,但次数逐渐减少。对胡适来说,演说至少有三种益处:一、由于半数左右限定用英语,对胡适英语的训练大有好处。二、对他理清头绪,用清晰明白的逻辑表述有助益。三、对语言能力的提高每一次都是锻炼。但要指出的是,演说虽然知识面涉猎广,有益于锻炼思想活跃,应对灵敏,对学术问题往往探讨不深。

二、读书、撰文

胡适1918年以前所读之书之多,难以计数,这里只能择笔者认为最主要影响最大者而言。1904年初夏,二哥送给他一些新书,包括《明治维新三十年史》、《壬寅新民丛报汇编》、还有邹容《革命军》等,这些书,在当时都是进步书籍,使胡适开了眼界。1905年秋,胡适读了《天演论》,“适”的名字即由其中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而产生。梁启超的著作,对他的影响也很大,如“新民说”和《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使胡适的眼界为之一开。他还读了吴汝伦选的古文读本,“第四册全是古诗歌”(胡适,《四十自述》),“这时代我专读古体歌行,不肯再读律诗;偶然也读一些五七言绝句”(胡适,《四十自述》)。1907年胡适在安徽养病,“我读了不少白居易的诗……如在家乡做的《弃父行》,很表现《长庆集》的影响”(胡适,《四十自述》)。叙事长于抒情。在北京,胡适在杨景苏先生指导下,“[……]从《十三经注疏》用功起。我读汉儒的经学,是从这个时候起的”(胡适,《四十自述》)。后来,胡适对汉儒甚为不满:“诗之为物,本乎天性,发乎情之不容已。诗者,天趣也。汉儒寻章摘句,天趣尽湮,安可言诗”(胡适,《胡适留学日记(上)》卷一:)。不久,“辛亥革命,打倒满清,建立民国”,同学要他“向美国听众讲解中国革命和共和政府”。这与胡适从农科转向文科恰好契合。在胡适看来,“去年(1912年——引者注)武汉革命,所以能一举而全国响应者,民族思想政治思想人人已深,故势如破竹耳。使无梁氏之笔,虽有百十孙中山、黄克强,岂能成功如此之速耶!近人诗‘文字收功日,全球革命时,此二语惟梁氏可以当之无愧”(胡适,《胡适留学日记(上)》卷二:)。胡氏此言,有夸大梁氏功绩之弊,但我们一些评价,又有过低估计梁氏历史功绩的倾向。

胡适曾在“我之反省”中说:“余近来读书多所涉猎而不专精,泛滥无方而无所专注,所得皆皮毛也,可以人世而不足以用世,可以欺人而无以益人,可以自欺而非所以自修也。后此宜痛改之”(胡适,《胡适留学日记(上)》卷三:)。胡适治学,此言正中要害。翌年(1915年),他再次指出,为学一是要“广大”,一是要“高深”;宜相辅相成,自己主要是失之浅,“不可不以高深矫正之”(《胡适留学日记(上)》卷八:)。1915年5月28日又说:“生平大过,在于求博而不务精”(胡适,《胡适留学日记(下)》卷九:)。在“论汉宋说诗之家及今日治诗之法”一文中又说:“古人说诗之病根,在于以诗作经读。夫惟以诗作经,故必牵强附会,令尽合于陈腐古板之学说而后已。”对诗作诗读,不作“经”读,这是诗史研究者的准则之一。

在《自杀篇——为叔永题鹊钨风雨集》后“跋”中,胡适说:“吾近来作诗,颇能不依人蹊径,亦不专学一家。命意固无从摹仿,即字句形式亦不为古人成法所拘,盖颇能独立矣”(胡适,《尝试集》)。是的,诗家依人篱下,难成大业;惟有独立前行,方可成大家。1908年9月16日,他在《竞业旬报》上发表“世界第一女杰贞德传”,文中切盼中国同胞快起来救国。“天天巴望我们中国快些多出几个贞德,几十个贞德,几百个贞德,到那时候,在下便抛下笔砚,放下书本,赶去做一个马前卒”。可见胡适无论做诗,做人,一切都挂念着救国。在《呜呼!鉴湖女侠秋瑾之墓》中,他又盛赞敢于为秋瑾收尸造墓的吴芝英、徐寄尘二女杰。

1914年1月29日胡适作诗,宣扬乐观主义——“三年之前尝悲歌,‘日淡霜浓可奈何!/年来渐知此念非,‘海枯石烂终有时!/一哀一乐非偶尔,三年进德只此耳”(胡适,《胡适留学日记(上)》卷三:)。又连续多次撰文倡导乐观主义。

1915年8月3日胡适撰文认为文学大抵可分理想主义与实际主义:“以事物之真实境状为主,以为文者,所以写真、纪实、昭信、状物,而不可苟者也。是故其为文也,即物而状之,

即事而纪之;不隐恶而扬善,不取美而遗丑;是则是,非则非。举凡是非、美恶、疾苦、欢乐之境,一本乎事物之固然,而不以作者心境之去取,渲染影响之。是实际派之文学也”(胡适,《胡适留学日记(下)》卷十:)。1915年作“戏和叔永再赠诗却寄绮城诸友”声言:“诗国革命何自始?要须作诗如作文”(胡适,《胡适留学日记(下)》卷十一:)。这,后来受到非议。但要须知:(一)时间已不同;(二)是从格律森严的律诗走出的第一步。

1916年4月5日胡适写道:“文学革命至元代而登峰造极。其时词也,曲也,剧本也,小说也,皆第一流之文学,而皆以俚语为之”(胡适,《四十自述》82)。同年4月作“沁园春誓诗”,宣称“为大中华,造新文学,此业吾曹欲让谁?诗材料,有簇新世界,供我驱驰”(胡适,《四十自述》)。

1916年8月4日,写信“答任叔永”说:“我此时练习白话韵文,颇似新辟一文学殖民地。可惜须单身匹马而往,不能多得同志结伴同行。然吾去志已决。公等假我数年之期”(胡适,《尝试集》3)。1916年9月3日作《尝试歌》并序说:“自古成功在尝试”(胡适,《尝试集》)。10月1日发表“寄陈独秀”说:“……今日欲言文学革命,须从八事人手。八事者何?一曰,不用典;二曰,不用陈套语;三曰,不讲对仗(文当废骈,诗当废律);四曰,不避俗字俗语(不嫌以白话作诗词);五曰,须讲求文法之结构。此皆形式上之革命也。六曰,不作无病之呻吟;七曰,不摹仿古人,语语须有个我在;八曰,须言之有物。此皆精神上之革命也”(胡适,《胡适文存》)。1917年2月在《新青年》上发表白话诗六首。陈独秀在同期上发表“文学革命论”,指出“文学革命之气运,酝酿已非一日,其首举义旗之急先锋,则为吾友胡适。余甘冒全国学究之敌,高张‘文学革命军大旗,以为吾友之声援”(胡适,《胡适文存》)。此后,就文学革命问题,发表了一系列论文。1919年10月10日在《星期评论》上发表著名的“谈新诗——八年来一件大事”,说:“若想有一种新内容和新精神,不能不先打破那些束缚精神的枷锁镣铐。因此,中国近年的新诗运动可算得是一种‘新体的大解放。因为有了这一层诗体的解放,所以丰富的材料,精密的观察,高深的理想,复杂的感情,方才能跑到诗里去”(胡适,《胡适文存》)。诗创作与诗翻译之间,虽不是一回事,但有很密切的关系。中国诗不改革,影响外来品种的接受。

三、译文、译诗

1916年2月3日致陈独秀函:“今日欲为祖国造新文学,宜从输入欧西名著人手,使国中人士有所取法,有所观摩,然后乃有自己创造之新文学可言也”(胡适,《胡适留学日记(下)》卷十二:)。

胡适的译文很多,难以统计。1920年前,他的译文有几个特点:(一)爱国题材,主题多。如1908年前就有《毅斋杂译》、《生死之交》、《世界第一女杰贞德传》。(二)面广而杂。(三)时俗性强。

胡适译诗二十三首,入选《尝试集》四首,自己选人《尝试集》前,还征求了任叔永、陈莎菲、鲁迅、周作人、俞平伯、蒋百里、康白情等先生的意见,选这几首分析应属妥当,即“老洛伯‘Auld Robin Gray”、“关不住了”、“希望”、“哀希腊歌”。

“老洛伯”著者为苏格兰女诗人安尼·林德萨。据译者言:“此诗为夫人二十一岁时所作,匿名刊行。诗出之后,风行全国,终莫知著者为谁也。后五十二年,Scott于所著小说中偶言及之,而夫人已老,后二年,死矣”(胡适,《尝试集》)。梅家穷不能娶妻,出外打工。半月,女爹跌坏,女母病倒,牛被偷,无以养家,老洛伯伸出援助的手。盛传吉梅遇风暴丧命,便嫁了老洛伯,那知吉梅又回来了:

我如今坐也坐不下,那有心肠纺纱?

我又不敢想着他:

想着他须是一桩罪过。

我只得努力做一个好家婆,

我家老洛伯他并不曾待差了我。(胡适,《尝试集》)三个人——“我”、吉梅、老洛伯都很善良、穷困,又都落入两难的境地。“我”陷入一女二嫁两男的尴尬;吉梅面临让出爱妻的困境;老洛伯以年迈得少妇又有失去的危机。好在人人都忠厚老实,不愿给别人带来心灵沉重负担,不愿破坏命运的残酷安排,使人人肩负痛苦走向未来。诗形上按原来的分节;不过于直露;蕴含着诗意。在线条清晰的画面上,意象丰满,情绪始终不衰。

“关不住了”只有十二行。

我说“我把心收起,

像人家把门关了。

叫‘爱情生生的饿死,

也许不再和我为难了。”

但是五月的湿风,

时时从屋顶上吹来;

还有那街心的琴调

一阵阵的飞来。

“一屋里都是太阳光,

这时候”爱情有点醉了,

他说,“我是关不住的,

我要把你的心打碎了!”

“希望”的翻译显然借助了古代词曲的营养,如明代蒋一葵《允公堂外纪》说,赵夫人曾作词:“你侬我依,忒煞情多,情多处热似火,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捻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廓。”胡适译诗为:“要是天公换了卿和我,/该把这糊涂世界一齐都打破,/要再磨再炼再调和,/好依着你我的安排,把世界重新造过!”未来怀着强烈的坚信和希望,要把旧的秩序打破,一切重新“造过”。爱的热烈,爱的大胆,跃于纸上。

在谈到“胡适之体”诗时,胡适在为其侄儿胡思永遗诗作序中说:“第一是明白清楚,第二是注重意境,第三是能剪裁,第四是有组织,有格式。如果新诗中真有胡适之派,这是胡适之的嫡派”(胡适,《胡适诗存》)。胡适译诗,往往喜爱这一类诗。所以说“影响”,其实是双向的主动的接受。

“裴伦《哀希腊歌》”译诗前有长达千余言之“序”,既对作者作了简介,并对此前译本作了简评,今将此文后半抄录:

此诗之入汉文,始于梁任公之《新中国未来记》小说。惟任公仅译一三两章。其后马君武译其全文,刊于《新文学》中。后苏曼殊复以五言古诗译之。民国二年,吾友张耘来美洲留学,携有马、苏两家译本。余因得尽读之。颇嫌君武失之讹,而曼殊失之晦。讹则失真,晦则不达,均非善译者也。当时余许张君为重译此诗。久而未能践诺。三年二月一夜,以四小时之力,译之。既成复改削数月,始成此本。更为之注释,以便读者。盖诗中屡用史事,非注,不易领会也。

裴伦在英国文学上,仅可称第二流人物。然其在异国之诗名,有时竟在萧士比,弥尔敦之上。此不独文以人传也。盖裴伦为诗,富于情性气魄,而铸词炼句,颇失之粗豪。其在原文,疵瑕易见。而一经翻译,则其词句小疵,往往为其深情奇气所掩,读者仅见其所长,而不觉其所短矣。裴伦诗名之及于世界,此亦其一因也。(胡适,《尝试集》)胡适这评价有道理,他的译诗也确有特点,但也有“中国式”的添加,第一节有如下诗句:“亦羲和、素娥之故里”(胡适,《尝试集》)。“羲和”的典故,拜伦亦未知,显系译者所加。还有,用《离骚》体译,局限多多。杨德豫1981年9月用“大体整齐”的半自由体翻译,便避免了胡适译本的若干毛病。

总之,胡适接受美国诗歌影响的基础工程,涉及面很广,材料繁富,这里难免挂一漏万。但缺一就难以复原历史,也难以探究真相。笔者于两难中预向读者致歉。

责任编辑:邹岳奇

猜你喜欢

胡适
黄侃妙试胡适
元培送茶叶
胡适人缘好源于爱帮忙
胡适清红先负王琳娜
胡适的早晨
胡适留下无形的财富
永远有利息在人间
胡适的星期日
两廓猪肉定无缘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