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架起语文教育与班集体建设之间的桥梁

2009-06-13汪皆健

成才之路 2009年10期
关键词:班集体建设语文教育

汪皆健

摘要: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和一名班主任,如何利用双重角色优势,架起语文教育与班集体之间的桥梁,使两者互为渗透,互为促进,成为一条有效的教书育人之道。本文从语文教育与班集体之间的契合点及两者结合的实践探索出发,探寻语文教育与班集体建设结合的可行性。

关键词:语文教育;班集体建设;语文教育氛围;语文学习习惯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人文学科。在学生的各科课程中,语文学科对于培养品德、增进修养、激发志向、陶冶情操、开发智能、提高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语文本应是最有灵性、最具活力、最具趣味、最富有生命力的学科,但事实恰恰相反,许多学生把学习语文看做是一件痛苦的事,这不能不说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悲哀。作为一名中职语文教师,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所教的学生喜欢上语文课,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每天能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我同时又是服装专业班的班主任,作为班主任我希望把班级建设成为一个井然有序、团结向上、勤奋好学的优秀班集体。班级能给每个学生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何利用自己既是语文教师又是班主任的双重角色的优势,架起语文教育与班集体建设之间的桥梁,是我长久以来一直思考的一个问题,为此我根据自己所带学生的特点作了一些实践性的探索,大胆提出个人的一些粗浅看法,与各位同行商榷。

一、 积极寻找语文教育与班集体建设之间的契合点

中等职业学校新的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语文课程要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正确理解与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职高生的生源不如普高,就我所带的班级而言,综合素质较差,且参差不齐,班级中近1/3的学生成绩在400分以下,对于很多学生而言,不仅仅是语文课,其他的课也没什么大兴趣,他们上职高的目的无非是混混日子,打发时间而已。作为班主任,面对这样一群学生最大的任务就是在他们踏入社会之前,在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个性,帮助其形成健全的人格。因此,从培养目标上来看,语文教育与班集体建设之间有共性。

语文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不仅出现于课堂,它还广泛应用于生活,而学生的生活大部分是处在班集体中,也就是说班集体是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最重要的场所。另一方面,班集体建设活动中几乎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运用语文知识,渗透语文听说读写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在主题班会中,运用更为广泛。同样,语文教学活动中也常会自觉不自觉地渗透德育教育,可见,语文教育与班集体建设是互不分离,互为渗透的。

因此,充分利用语文教师与班主任的双重身份,架起语文教育与班集体建设之间的桥梁,使其互为渗透,互为促进,使学生在两者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全面发展,既提高班集体发展的水平,又建立了语文教育的新格局。

二、语文教育与班集体建设的实践探索

职业高中的学生普遍有一种重专业轻语文思想,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是中考的失败者。学习成绩较差,其语文学习基础就可想而知。曾经的失败让他们对语文课程产生了畏难情绪和逃避思想,而专业课是从零开始,思想上没有包袱,很多学生进职业高中就是为了学得一门技术。对于语文,他们觉得学不学无所谓,因为将来择业时,用人单位主要看你专业技能怎么样,不会问你语文成绩怎么样,而专业课,不学就不会,多学就多会,效果可直接看到,而且直接关联自己今后的生活。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我认为班集体建设中的各项活动是一个很好的平台与载体。

1. 利用班团活动课,转变学生语文学习的观念

班团活动课是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主要阵地,也是渗透语文教育的最好舞台。作为班主任可以利用班团课活动课转变学生轻“文”重“专”思想,让学生认识到掌握从事某种职业本领的同时,必须还要达到相当水平的文化程度,二者本是互为制约又相互依托的。语文是学好专业课的基础,学好语文可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以我所带的班级为例,我为每星期一次的班团课设立了类似“我的专业素养的提升”“面对择业,你准备好了吗?”“××服装设计师的成才之路”“语文与就业”等一系列主题讨论会,由学生自行搜集相关资料,自己撰写讨论稿,自己主持讨论,教师在一边只做一般性的指导。在活动的组织过程中,学生不仅锻炼了自己寻找搜集文献资料、文字组织和口语表达能力,同时通过讨论探究,也使很多同学从思想深处真正理顺了语文学习与专业素养之间的关系。许多学生感叹,进企事业单位做员工,或自己办厂开店做老板……找工作等都会同语文发生联系,写自荐信、应聘信,自己开店办厂向工商部门写营业申请书;做生意拟定合同等,原来学习语文对今后的工作生活还有这么大的帮助。有了对学习语文的认同感,学生的学习动力也增强了不少。

2. 利用班集体建设中的硬件设施创设语文教育的良好氛围

每个班级通常有固定的学习活动场所——教室,作为班主任我们都希望班级里的学生能对自己的班级有强烈的归属感,到教室就像到自己的第二个家一样。因此在班级建设中,我往往会对教室做一定的布置,营造温馨,和谐的“家”的氛围,而在这种布置中又可以有意识地渗透语文教育的点点滴滴,让学生在生活的细节里接受语文教育潜移默化的熏陶。为此我组织学生精心包装了教室:

(1)在教室的后墙面设立“阅读园地”,哪个同学新近读了什么好书,可以在“阅读园地”向其他同学推荐,哪个同学有了阅读心得,或有喜爱的段落,语句都可以在“阅读园地”发表,同时为了鼓励同学们的阅读积极性,我也会经常光顾园地,向同学们推荐好文章,与同学们一起分享阅读心得。

(2)充分挖掘班级黑板报的潜力。学校规定班级每两个星期出一期黑板报,与其草草完成任务了事,不如好好利用这个平台,为语文教育服务。我班学生虽然学习基础不是很好,但他们中的很多人是因为喜欢设计,喜欢绘画才选择学习服装的。因此我在平时就向他们灌输,做一名设计师,就要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如出黑板报,我告诉他们这就是设计的第一步,我们是服装班,在别人看来你们就是学设计,出的黑板报应该是最出色的。对于他们的每一期黑板报,我都细心指导,每一次学生都及其认真努力地去排版,绘画,书写,为了让班级的黑板报独具特色,学生们不仅在板报的形式上不断创新,在板报内容上也动足了脑筋,学生们根据学校规定的主题自己撰写文章,择优录取,为了达到理想的效果,有时候一篇文章需要修改很多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收获了信心,也在无形中提高了写作兴趣,锻炼了写作能力。

(3)利用教室后墙的白板,精心打造文学常识角。今天介绍一个有趣的文化习俗,明天请同学们对个对联,后天给大伙儿讲述一首诗作的创作历程。没有背诵默写的压力,不经意间就将语文知识传递给了学生。

3. 利用班集体建设中的各项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美国教育家华特.B.科勒涅斯称“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学习不仅限于课堂听课和写大小作文,语文无所不在,它在书本里,也在生活中,语文学习的触角可延伸到生活的各个领域。另一方面,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是否真正掌握,学生的语文素养到底有没有提高,提高了多少,也只有在人的生活活动中才得以真正的检验。班级建设过程中会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增强班级的凝聚力,这些活动同样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语文习惯的土壤。

(1)班刊、班级周记的编辑与写作活动。每个月我们班都会出一期电子班刊,学生用网络上流行的电子刊物软件,自行设计编排,选用自己班同学的原创作品,同学们把班刊看作是班级的形象,每个同学都会为班刊贡献自己的力量,帮忙打字的,积极投稿的,每个人都尽力发挥自己的特长。而班级周记则由轮到值周的同学记录一周以来班级里发生的有意义或有趣的事情。在记录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细心观察的能力,很多同学知道他记录了以后要在第二周与同学们分享,于是都格外留心身边的事情,写作的条理性也有很大的提高。

(2)各类的竞赛活动。我们班每学期都会组织演讲赛,诗歌朗诵会,比赛之前学生往往热情高涨,准备讲稿,反复斟酌,教室里时不时能听到他们朗朗的诵读声,不仅参加比赛的学生认真努力,不比赛的同学也纷纷帮参加比赛的人提建议,帮忙改进不足之处。又如班级配合学校每年5月份搞的文化周活动,学生们积极投稿参加寝室征文比赛,为寝室荣誉而战的同时也强化了他们的文字表达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3)外出的实践活动。班级的春游活动,我们学校组织去绍兴,这也是一次渗透语文教育的很好的机会,在出游之前,结合学生学过的课文鲁迅的《故乡》《孔乙己》等给学生介绍当地的风土人情,学生带着之前在课本中对绍兴的印象,到了今天的绍兴必然会对迥乎不同的前后景象产生深刻的印象,回来之后常常是感慨颇多,抓住机会,让学生们交流心得,往往收获丰厚。让语文教学生活化,时空立体化,引导学生把听到的语言,看到的场景,内化为自己的语言,随时从生活中体验、品味、感悟语言的魅力,历练语言文字的能力,让学生在广阔的天地里学好语文,用好语文,养成在生活中自主学习、运用语言的良好习惯。另外,班级每星期都会组织学生到社会上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我结合语文课本中广告写作,让学生在走进商场工厂开展志愿活动的同时,对商家厂家的各种广告是否规范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学生走向社会,走进生活,在实践活动中运用语文知识,进行社会调查,锻炼自我,提高了语文能力,比拿着书本生硬的讲解效果要好得多。

语文教育与班集体建设是不可分割的辩证统一的整体,二者的有机结合,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促进学生的各方面的发展。在活动中,学生既是在语文实践,又是在班级建设;教师既是在语文训练,又是在班级教育。在实践中,要注意处理好语文教育与班集体建设的关系,掌握好尺度,不能把两者等同,也不能让学生觉得结合语文开展的活动是在上语文课,这样反而会让学生厌恶语文。活动后要有反馈意见记录,以便了解学生对活动的感受,及时调整。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些粗浅看法,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和一名班主任,我希望架起语文教育与班级建设之间的桥梁,找到一条教书育人的有效之路。

参考文献:

[1]莫素君.大语文教育与现代班集体建设结合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2(4).

[2]史建筑.走进名师课堂[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

(宁波鄞州职业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班集体建设语文教育
网络环境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班集体建设的实践应对
中职卫校护理班班主任工作体会
语文教育教学要做到“文道美统一”
穷其本然,化为践履
新形势下班集体建设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忽视也是一种爱
高校班集体建设的实践研究
温暖童心,让孩子恋上新家